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校企结合的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08 16:06:4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服装设计原有的教学模式需要结合实际需求进行改革。校企结合进行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是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的必经之路。学校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为企业输送人才。企业中的技术人员通过兼职代课和讲座的方式,把市场化内容引入校园,有助于服装设计专业发展,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技术素养,有助于高校服务地方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校企结合;服装设计;课程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徐崔春.基于校企结合的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43):48-49.

一 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

        服装设计专业是艺术学下设计学类的一个专业,是一门交叉应用型专业。我国高校的服装本科教育于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至今开设服装设计专业的院校已达百余所。与一些国外知名服装院校相比,我国的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在教育理念与教育环境上,受到一定限制[1]。同时由于现多数服装设计大赛的设计风格偏向创意,同时创意服装容易明确表达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导致现阶段的设计教学更偏向创意类服装设计。成衣设计在整个教育环节中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学生设计的成衣无法投入市场,也就缺少了实用意义,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言,则显示出了一些不足。

         首先,学生过多关注创意服装大赛,在设计过程中缺少对生产成本及市场流行的认识,以至于设计元素过多,细节复杂,在创意装设计与成衣设计中的转化生硬,不能实现落地生产,不符合企业实际需求。创意服装设计是服装设计中的一个方向,但不是唯一的方向,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创意服装设计与成衣设计的比重。

        其次,根据服装设计专业毕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大多数企业需要的岗位为设计、跟单、版师、陈列及销售,现有的课程能基本满足这些需求[2]。在课程的主要形式是以老师讲授,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完成作业。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在实际工作中却不能很好结合理论与实际,难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最后,现有教学模式缺乏实践检验,专业教学缺少与企业的联系。在有限的课程时间里,教师教授给学生的大多是一些比较程式化的理论内容及普遍性的设计技巧,学生缺乏课后的锻炼。在完成课程作业后,其设计不能进入市场进行检验。同时,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多为教师单方评价,根据学生的图稿来给予分数,但是教师的标准并不能完全代表市场,在一些偏向成衣设计的课程中,缺少了市场对作品的评价。

二 服装设计课程校企合作的积极意义

         由于服装设计专业是一门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的专业,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增加校企结合培养的教学模式在了解生产流程及熟悉市场运作等方面更为生动化,可以平衡传统理论内容与最新行业资讯在教学中的比重。

        使用校企合作这种交互式的教学方式,改变了由教师主导教学、从讲解到示范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对讲解和引导两者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处理。同时可以积极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从双方入手,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并且可以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校企结合这种教学模式,[3]有利于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在市场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的今天,提高学生对市场的把握及熟悉必要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有利于优化课程体系,调整课程结构;有利于教师将企业的工作流程和生产程序引入课堂,使教学贴近企业及市场的需求,提高教学效率,企业可以获得更好的人才,在资源互通的基础上共同发展。

\

 
(一)有利于专业建设

        在市场大环境的影响下,许多服装院校已经就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但由于教学理念、教师水平、硬件设施等方面的制约,在进行专业改革达到过程中会遇到课程内容老套、缺少针对性技巧、教学效率低等问题。通过校企结合的课程教学改革,引入企业需求,开拓教师及学生的眼界,提倡灵活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现有的问题。企业也可以在合作的同时自主选择人才,从被动转为主动,参与到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的各个环节中。

(二)有利于教师转型

         通过校企结合,有利于传统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化,在合作过程中,教师可以进入企业,了解企业需求并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同时教师可以在业余时间进入企业挂职,更好了解行业动态,用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4]可以加快成长为一名“双师型”教师。同时,也可以在企业中聘请有经验的从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进入课堂,引入新的教学内容,有利于传统理论知识与市场实践经验有效结合。

(三)有利于学生就业

        通过校企结合的培养,深化了学生对市场的理解,提高了综合专业素养。在教学中的实践实习,使学生提前体验社会生活,了解企业需求,更好适应市场,为毕业后的顺利就业打下基础。同时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也在学生及企业间建立良好的联系,使企业在挑选人才时更有针对性,学生在择业时更加具有主动性,产生积极意义。

三 课程改革具体措施

        基于校企结合的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的中心思想是以学生的能力为基础,以市场实践为实施路线,以课堂及企业为课程主体的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改革。校企结合的课程模式构建,需要多方进行信息交换,完善运行机制,共同打造与服装设计专业相关的产学平台。通过直接参与企业设计生产活动,加强双方联系,建立实习就业基地。校企合作的教学改革并不是一种特定的模式,是要根据学校及周围市场环境的具体要求来确定的,要有针对性地调整改良,而不是照搬其他院校的现有模式。但是在改革的同时可以借鉴现有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企业参与培养方案改革

        校企结合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主旨在于课堂教学与市场衔接,是服装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培养方案改革,让企业进入到人才培养的初始环节,将市场化教学从头引入到服装专业教学中。可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需求,一同制定在满足教学要求下的符合市场规律的核心课程。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教师也会通过联合培养的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二)校企多元互动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双方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进行互动。企业可以参与教学方案的规划,同时指派有经验的设计师或制版师进入校园,开展专题讲座或阶段性教学。同时也可根据企业需求,借助学校中师资、场地等资源,在校园中进行新入职员工的培训或是继续教育。在学校实训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可邀请企业共同建设,制定与市场接轨与学生专业能力相匹配的实训项目,有效利用设备资源。[5]在校学生可以去到企业内部进行调研实习,加强综合技能培养。教师可以去企业任职,把市场化的内容再带回课堂中,丰富教学内容。基于校企结合的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是多元化的,良好的运作模式有利于多方的发展。

(三)建立实习基地校企共同考核

         同当地的服装企业取得联系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专业实习,校企资源共享,解决学校硬件设备不足的问题。在实习过程中,企业与学校共同管理,学生需要遵守学校对于专业实习的各项规定,[6]同时在企业实习期间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及管理,不得无故缺席旷工。对不遵守规定的行为给予一定处罚,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共同考核。在企业实习过程中,每位学生都有固定的企业导师,在实习期结束的同时,企业导师根据学生实习情况给予评价,按一定比例计入到实习成绩中。教师在学生实习过程中结合企业需要对学生提出要求并共同制定实习计划,在学生结束实习时对学生进行考核并打分,与企业导师的评价结合,确定最终的实习成绩。

\

 
参考文献

[1]王珺.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艺术教育,2015(12):240-241.
[2]刘凌,王健.应用型高校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措施研究[J].工业设计,2018(11):116-117.
[3]杨念,王家馨,陈孟超.“学校—基地—企业”产教融通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纺织服装教育,2018(2):116-119.
[4]何婵.服装设计专业实现校企无缝链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7(7).
[5]覃曼,琳何,婵曾霞.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7(38):3-4.
[6]宋翠梅.基于产学研用的服装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1):38-3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70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