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针对《汽车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教材和教学方法滞后、实践环节薄弱等问题,在“校企结合[1]”的模式下,对课程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方法、组织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实践。
关键词:汽车电气控制技术;教学改革;实践
本文引用格式:胡彧,等.“校企结合”模式下《汽车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16):56-58.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Automobile Electric Control Technology"Course under the"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Mode
HU Yu,WANG Lin,ZHANG Xia
(College of Physics and Engineering,Chengdu Normal University,Chengdu)
Abstract:In the course of the“Automotiv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control technology”,there are problems such as the lag of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methods and weak practice.Under the“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mode,reforms and practic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mode,practical teaching methods and organizational models.
Key words: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Teaching reform;Practice
一引言
汽车电子化被认为是汽车技术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革命,汽车电子化的程度被看作是衡量现代汽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用来开发新车型,改进汽车性能最重要的技术措施。据统计,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汽车电子装置的成本占整车制造成本的比例由16%增至30%以上。在一些豪华轿车上,微型计算机的使用数量可达80项以上,电子产品的成本则占整车成本的60%~70%,未来汽车80%的创新均来源于汽车电子控制技术[2],如图1所示。未来随着汽车市场的发展及车内电子系统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汽车电子行业将继续稳定增长。汽车电子行业2011年-2018年市场规模以及2019年市场预测规模如下图2所示。
《汽车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主要包含了汽车电气设备和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两方面的知识,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内容包含了机械、电子、控制等方面的知识,是理论和实践结合很紧密的一门课程。[3]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既能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又能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为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动手能力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打下基础。
二《汽车电气控制技术》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该课程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常规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已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具体分析如下。
(一)教材类型不匹配,内容相对滞后
教材是做好教学的基础之一,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争强学生自主学习,理解知识的有力保障。目前市面上《汽车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教材的内容编写存在两方面的情况,一是面向高职高专类院校的教材,存在更重实践运用,轻理论知识介绍的情况;二是面对设计类工科院校的教材,存在重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但轻实践操作的情况。而面向中职师资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师范类院校工科专业的教材编写的比较少,并不适用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地方师范本科院校使用。而且教材内容也相对陈旧,滞后于电气控制的新技术的发展。
(二)教学思维方法相对滞后
我校是新建本科师范类院校,虽然转制升本已有6年,但时间仍然较短。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难免存在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的老旧思维,导致最终培养的学生仍然只注重动手能力。缺乏培养学生形成既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还要有运用理论知识,简单、准确的讲解设备原理的综合能力。不适用于我校培养应用型师范人才的地方本科师范性院校的定位。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脱节
《汽车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存在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分段教学情况,前段课时集中讲解理论知识,后段课时集中进行实践教学。学生在学理论知识时,对设备实物没有概念,不能和实物一一对应,造成理论知识抽象化;后期在实践教学时,由于间隔时间较长,对设备理论知识忘记的差不多了,造成不认识设备,忘记了其工作原理的情况。出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脱节的局面,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四)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由于我校是师范类院校,并且汽车专业成立时间相对较短,存在教学设备和实践指导教师相对不足。存在实践教学时分组有限,每组学生人数相对较多,在讲解时,部分学生离实验设备较远,容易开小差;分组动手时等待时间较长,动手时间较短,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疑问和错误操作不能让老师及时指导,影响实践教学效果。
(五)考试评价不科学
本课程最终总成绩由期末笔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而实践成绩只占平时成绩的30%,形成了课程理论考试占分比重大,实践技能能力占分比重小的情况,容易造成学生重视理论知识学习,放松实践能力培养的情况,不利于学生理论和实践相互融合的学习知识,阻碍了学生的个人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通过走访调研,行业专家教授讨论,连续的课程改革,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一)进行“校企结合”的课程模式改革
通过对接企业,引入“前校后店[4]”的人才培养模式,丰富了校企合作的内涵,让学生实践真环境,真项目的内容更细化、更深入。通过这种合作方式,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项目边学边做,既能够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过硬的动手操作技能,又可以具备适应市场需求的价值观念和符合现代节奏的综合职业能力素质,还可以免费了解到最新技术和最新产品的性能,同时进行各专业课程所要求的技能实训、实习等工作实践。真正与企业员工无缝对接,适应企业用人需求,能促使学生就业后迅速成为企业的骨干。通过引入企业,也解决了目前教学资源和实践教师相对较少的困境,能快速提升学生的意识水平和动手能力。
(二)运用“三位一体[5]”的教学模式
针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存在脱节的现象,在新的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技能操作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教学形式。“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其基本内涵是:人才培养规格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人才培养内容融学生“通识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发展能力”为一体,人才培养途径融“课堂教学、实验实训、校园文化活动”三个培养平台为一体。这种新的教学模式遵循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领路人,教学活动紧密围绕学生开展”的思路。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先利用多媒体进行理论教学,过程中穿插实物设备说明,结束后马上进行实物操作练习,增强学生动手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又能巩固理论知识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改进传统实践教学形式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要求较高的课程,在教学环节中有大量实践教学内容,如汽车电源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认知、常见传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的认知等内容。由于每个项目内容较多、过程复杂,存在每位同学单独完成效果不佳的情况,故在新实践教学中引入了小组共同完成项目的实践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做到课堂现场与拆装实训相结合,以测评成绩为小组成员成绩的方式,督促小组内部成员相互帮助、相互协调、共同进步,增强小组成员协作能力。同时,为了顺应学校提出的培养应用型师范性地方人才的目标,突出实验的针对性和特殊性。按照课程实践的要求,对实验内容进行了优化,将实践分为了基础技能性实验、单项专业实验、综合性实验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分为不同的项目,完善实践体系,具体如图3所示:
(四)形成“理论+技能”的课程新考查模式
以往考试形式偏重理论、轻实践的卷考形式,容易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偏弱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采取了“理论知识+创新+实践操作”的模式进行考核。即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50%,实践实训操作占30%,小创新或小制作占10%,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占10%。这种新的考查方式能有效的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由以往的“老师让我学”的被动学习方式转为“我要去学”的主动学习方式。淡化了传统的期末一考定成败的情况,将期末考试的压力分散到了平时的学习和实践中,减轻了学生期末考试压力,加强了学生平时学习的动力,有利于学生全面系统掌握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创新、发散思维的培养和形成,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改革效果总结
针对本课程在常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引入“校企结合”模式,对课程的教学模式、课程模式、实践方式、考核方式等进行改革与实践。近两届学生在新教学方法运用后呈现的效果中发现,这些改革能有效的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与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总体呈现向好的趋势,达到了教学改革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崔红.“校企一体化工学结合”模式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的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6(09):132-133.
[2]吴俊.应用型本科高校汽服专业《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02):43-44.
[3]赵树恩,屈贤.《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06):112-114.
[4]夏江,刘晓明.基于螺旋递进式的“前校后厂(店)”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职教通讯,2015(01):16-20.
[5]赵秋.“三位一体”的高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2):87-9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