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第二课堂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模块。文章分析了第二课堂信息化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运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思路,提出了基于微信服务号的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从内容模块、业务流程、关系模块进行了系统总体设计和概要说明,从系统数据库设计、系统程序的UML、系统活动评价模型进行了技术实现说明,最后进行了系统实际运行测试,实现了基本功能和呈现结构。具有普遍使用和可推广价值。
关键词: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系统设计;微信
本文引用格式:杨乾坤.基于微信服务号的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教育现代化,2019,6(43):99-104.
第二课堂是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模块,对于青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教学而言的,对于第二课堂的定义、内涵及特征研究,尽管在第一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被大量引用,不过目前业界还没有给出统一、明确、经典的定义。学术界普遍认可的一般定义为,“第二课堂”是指学校在第一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明确的目标、有清晰的计划、有规范的组织的对学生进行的形式多样、载体丰富的教育活动。
关于第二课堂项目建设信息化系统化的研究,美国部分高校采用的以事务为驱动的第二课堂管理方式,第二课堂建设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思维运用的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技术方面的专家詹姆斯•马丁提出的“以数据为中心”的方法[2]。而英国高校的第二课堂建设管理系统在开发设计中则更加遵循以学生为重点的规律。总的来说,国外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管理工作主要借助信息化管理,再运用相关方法或者模型信处理工作中的各种信息数据,这是高校获得学生信息、服务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3]。我国第二课堂信息化的建设起步较晚,绝大部分高校仍然采用人工模式,部分高校已根据本校实际设计了第二课堂信息管理系统,如江苏省部分高校的大学生成长服务网络平台等,引入了总括素质教育十大平台、国内某大学使用“Itongji-S”平台等,但从实际情况看以人工录入管理为主,尚未实现信息化、智能化,存在数据统计繁琐、数据共享能力不强、查询不便、学生参与差、评价机制弱、数据安全差等问题,工作量大,可持续性弱。笔者借助第一课堂教学管理中成绩单的机制,以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为导向,运用信息管理的思想和技术,开发基于微信服务号的信息管理系统,使高校第二课堂工作更加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
一管理系统结构设计可行性
(1)Web应用。运用Web应用技术能把信息管理统的数据保存到服务器,系统管理员用户通过浏览器端就可以实现“第二课堂成绩单”信息管理系统所有功能,符合“第二课堂成绩单”简洁、高效的系统要求[3]。
(2)微信服务号端。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系统用户采用微信服务号和微信端H5页面应用设计就可以实现“第二课堂成绩单”信息管理系统所有的信息接收、信息审核、信息查看、信息评价等“轻应用、轻决策”的操作,无需安装任何软件,符合“第二课堂成绩单”轻便、易用的系统要求。
(3)PHP开发语言和MySQL数据库。PHP是一种信息管理系统开发语言,它能实现在服务器端执行嵌入HTML文档的脚本,功能强大且兼容性强[4];MySQL则可以将系统管理数据储存在各自的表中,灵活性高,便捷性强,能够处理信息管理系统中二维数据间的联系[5]。
二 系统总体设计与概要
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是对学生第二课堂项目经历和社会工作履历的客观记录和权威证明,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信息管理系统是具有组织管理、活动管理、成绩单管理、统计分析、信息传输等为一体的多功能、高效率、智能化管理平台。该平台由内容模块、业务流程模块、关系模块3个主要部分构成。其中内容模块主要明确信息范围,业务流程模块可以完成对信息的处理等操作,关系模块则负责构建不同信息之间的链接。
(一)内容模块
内容模块信息构成见图1所示。其中,组织权限信息管理是系统顺利实施的基础,系统设计了学校、学院、社团三级权限。第二课堂活动管理、学生工作经历管理、学生荣誉记录管理及学生培训经历管理,客观记录学生第二课堂经历和社会工作履历,是系统的核心模块。第二课堂成绩单由学生职务经历、获奖经历、志愿公益、培训报告、成绩认证等几部分报表组成,是系统的最终生成产品。智能统计分析模块通过对学生、活动、组织三大数据进行收集挖掘和统计分析,提供大数据分析功能,帮助学生了解自身优势,弥补自身不足,同时为学校管理部门提供工作评价、决策决定参考。
(二)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一般采用业务流程图来表示,用一些特定的符号、连线等来表示某个具体的业务操作过程[6]。不同的第二课堂活动或项目业务流程和评价方式差别较大,但基本思路一致,下面以竞赛类第二课堂项目活动为例,来说明基于微信服务号的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信息管理系统业务流程设计流程。具体如图2所示,竞赛类第二课堂项目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主/承办单位负责发布第二课堂活动信息;
(2)学院负责人或指导老师审核第二课堂活动信息;
(3)第二课堂活动显示在微信端,学生可见,并能选择活动进行报名;
(4)主/承办单位负责人线下举办活动,报名者参与;
(5)主/承办单位负责人录入学生获奖信息;
(6)学院负责人或指导老师审核学生获奖信息;
(7)学生查看获奖情况,并进行对活动组织情况进行评价打分;
(8)打印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
(三)关系模块
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信息管理系统关系模块涉及对第二课堂活动模块划分、活动设计、活动审核、信息发布、过程管理和效果评价,及对发起第二课堂活动的学生组织进行管理、监督、考核和评价,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进行记录、评价和认证,并自动生成“第二课堂成绩单”。各个流程业务之间并不是独立单一存在的,而是动态相互有机联系的,具体如图3所示。
在系统中,活动是隶属于组织的,但却面向全体学生;学生隶属于组织的,同样可以参加所有活动;组织可以发布活动,并可对隶属学生进行管理。组织、活动、学生的关系发生是通过数据传送为“第二课堂成绩单”提供数据来源。
三 系统设计与技术实现
(一)数据库设计
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结构及其关系如图4所示,其中二级学院团委、学生社团、活动信息、学生信息为系统的主要信息。社团信息表通过所属学院ID与学院团委信息一对多映射,学生信息通过所属学院ID与社团信息表一对多映射,活动信息通过所属学院ID与学生信息表一对多映射。这样的数据库设计能够保证系统联合查询,方便后期管理与数据统计。系统管理人员信息表记录着系统工作人员的登陆及其操作,与系统主体内容无关,因此没有它们之间相互的关联。
(二)系统UML设计
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信息管理系统的UML(统一建模语言)如图5所示。通过对系统的UML进行详细的描述,可以直观看出系统UML主要包括学生表、组织表、活动表3个模型,包括了相应的基本属性。从学生表中通过报名操作可以派生出学生参与活动记录表,通过担任职务操作可以派生出学生职务表,通过评分操作可以派生出评分表,通过参与培训操作可以派生出学生培训表,通过团队报名操作可以派生出团队表,通过添加荣誉操作可以派生出学生荣誉表。组织表可以派生出管理员、学校团委、学院、社团相应的组织表。
四 系统实际运行测试
基于微信服务号的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完成后,在2016年9月,选择了某大学进行试运行,在历经近三年的试运行中,作了大量的纠偏和迭代,基本实现设计功能,提高了工作效率,规范了日常工作。测试截图如图6所示。
五结束语
基于微信服务号的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信息管理系统对高校第二课堂工作进行了有效的梳理,以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为导向,以微信服务号为载体,实现了系统设计与开发,建立了科学化、可量化的第二课堂活动评价机制,提升了基层组织工作活力和第二课堂活动质量,扩大了团学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增强了工作的规范性、系统性、科学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可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Wei X.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cond Classroom Model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Based on WeChat Platform[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Management,Computer and Society.2017.
[2]Hofmeijer T J,Dulman S O,Jansen P G,et al.AmbientRT-real time system software support for data centric sensor networks[C]//Intelligent Sensors,Sensor Network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Conference,2004.Proceedings of the.IEEE,2017:61-66.
[3]尚广海,杨乾坤.基于班级日常管理的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新探[J].高校辅导员,2012(6):53-55.
[4]Yang S,Yao X.Implementation of CAS Server as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on Single Sign-On(SSO)Network W ith PHP Programming[C]//Icetia.2014:815-834.
[5]Mysql A.MySQL:The World’’s Most Popular Open Source Database[J].World Wide Web-internet&Web Information Systems,2010.
[6]陈禹,杨善林,梁昌勇.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8-11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