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微信的翻转课堂在实践课程中的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08 15:38:3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由于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性较强,因此授课教师有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我需求选择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本文以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作为学习理论基础,选用《计算机网络及应用》教材的第二个教学实验-局域网搭建,探讨教师如何将微信作为翻转课堂的实践平台,从而实现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重构,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研究发现,翻转课堂能够增强计算机课程的趣味性,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发展的最新动态和一些网络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翻转课堂;微信;教学设计;人本主义;建构主义

本文引用格式:张小波,等.基于微信的翻转课堂在实践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6(42):169-172,179.

the application of Flipped classroom based on wechat in practical course

ZHANG Xiao-bo1,YUE Jia-xin2

(1.Southwest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Chengdu,China;2.Sichuan Film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Chengdu,China)

Abstract:Due to the strong practicality of computer on-line courses,it is necessary for teachers to chang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and actively guide students to choose teaching contents according to their own needs for self-learning.Based on Humanistic and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theories,this paper selects the second teaching experiment-LAN of the Computer Network and Application textbook to explore how teachers can use weChat as platform for Flipped Classroom.It aims to reconstruct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design of computer on-line courses so as to achieve the better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Flipped Classroom.It is found that Flipped Classroom can make computer on-line courses more interesting,help students keep up with 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related network knowledge,and improve their learning initiative and innovative ability.

Key words:Flipped Classroom;weChat;Teaching design;Humanism;Constructivism

一 翻转课堂的内涵及特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教学理念的变革,翻转课堂已成为一种新的流行教学模式。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讲授课堂内容,然后学生完成作业、反馈,教师答疑。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也被称为是颠倒课堂(Inverted Classroom)[1]。它是将传统教学中的课堂活动和课后作业的关系颠倒,或者是“翻转”。在这种模式中,教师首先让学生接触作业材料并与之互动,然后在课堂时间讨论新的信息,并将这些想法付诸实践[2]。翻转课堂最初出现在美国高等教育和中小学的教学实践活动中。1997年,哈佛大学教授埃里克·马祖制定了一种被称为同伴教学的教学策略,对翻转课堂概念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998年,芭芭拉·沃尔沃德和弗吉尼亚·安德森在《有效评分》一书中,提出让学生在上课前先接触学习材料,并将课堂上学习的重点放在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等问题上[3]。2000年,莫林·拉格、格林·普拉特和迈克尔·特雷利亚介绍了他们在美国迈阿密大学教学“经济学入门”时采用翻转教学模式,以及取得的成绩。2004年和2007年,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美国科罗拉多州的高中化学老师乔纳森·柏格曼和亚伦·萨姆先后进行了网络教学视频共享的尝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翻转课堂的方法逐渐在美国流行起来,这种教学模式在美国中小学教育中得以推广。翻转课堂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观看在线讲座、在线讨论或在家进行研究[4]。在小组学习中,学生主动进行角色分工,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和讨论中;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学生充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主动寻求解决问题新方法,在原有认知基础上,通过自我内化,主动建构新知识[5-8]。翻转课堂增加了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性,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学生可以利用课余碎片化时间,根据自己现有的基础和需求,随时随地进度自主学习,合理安排学习进度,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老师可以同步在线上进行答疑解惑,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漏补缺[9]。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将以微信公众平台为工具,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进行教学设计,进行翻转课堂教学,重构教学环境。

\

 
二 翻转课堂的教学理论基础

        翻转课堂是以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为指导。翻转课堂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增强了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学习兴趣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它是以学生个体自主探究学习与集体协作式学习方式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生原来的学习方式和知识获取方法,重构了认知结构,使所有学生都能积极自主学习[10]。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人类天生具有学习愿望和潜能,它们可以在一定的情境下释放出来;当学习内容与自身需求一致时,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最容易激发。罗杰斯认为,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知识,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知识,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方法和手段,教会学生学习方法[11]。学生需要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的选择。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来构建学习情景。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从人的教育视角阐释了学习者的整个成长历程,利用学习者的现有经验,启发学习者的潜能,挖掘学习者的创造性,以发展人性为本,相信自我,进而自我实现。人本主义主张从人的直接经验和内部感受来了解人的心理,强调人的本性、自由、理想和兴趣,其学习理论重点研究如何为学习者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其从自我的角度感知外界,提高对外界的认知和理解,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建构主义主张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12,13]。学习过程应该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着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进行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建构主义者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14,15]。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内容要选择具有问题情景的真实性任务,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并不是将已准备好的内容教给学生,而是在课堂上展示出与现实中专家解决问题相类似的探索过程(甚至有人主张教师不要备课),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并指导学生的探索[16]。由于知识是由围绕着关键概念的网络结构所组成,所以在教学进程的设计上,建构主义认为要呈现相关的整体任务,并提供用于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工具,让学生尝试对问题进行逐一分解和解决,而后让学生自主或在小组中进行探究合作学习,发现解决问题所需的基本知识技能,在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17]。

三 教学设计

        本章节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以微信平台为信息工具,选用《计算机网络及应用》教材的第二个教学实验-局域网搭建,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和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

          本章内对知识目标分析,学生能够熟悉使用交叉线组建对等网、使用交换机和平行线组建局域网、解决不同操作系统的计算机,在局域网中能够互访。对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分析,以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学生在“做中学”,在“用中提高”,从而使学生在具体的过程中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与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对情感目标分析,学生在自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进一步树立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信;通过小组协作和主题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对网络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分析本章节在整个知识体系架构,明确教学的重难点,更好地进行教学内容重难点的把握。将本章节分为三部分教学内容:用交叉线组建对等网、用平行线组建局域网、局域网下不同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互访。教学重点是:用交叉线组建对等网方法和步骤、用平行线组建平行线的方法和步骤。教学难点是:不同操作系统的计算机,在局域网下实现互访。

(三)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充分了解学生,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通过前几章的学习,学生的信息素养有了较大的提高,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技能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多数学生在双绞线的制作方面有了扎实的实践能力,这对于熟练理解和搭建局域网有一定的帮助;通过对学生平时上机情况的观察以及课下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学生的现状是:在本节课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网络的基础知识,如网络的种类、功能、网络中的硬件(工作站、服务器、协议和通信连接设备)以及网络拓扑结构、IP、子网掩码和网关设置等内容,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已初步具备了初步的小组协作探究能力,但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两极分化比较严重。

(四)教学策略设计

       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进行分析后,再确立教学、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以及选择教学媒体。

1.教学方法设计

        根据学生现有基础和教学内容特点、采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采用任务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式和小组协作式学习方式,在网络教室中开展翻转课堂教学。

2.关于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

         教师在微信平台上,上传多媒体视、音频资料,课件、文档和相关网络链接,老师引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分组协作,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3.教学媒体的选择。

          选择网络机房(局域网)、Internet、微信平台、教科书,多媒体课件、音视频资料等作为本课程的教学媒体。媒体在本节课教学中的作用是:将事先做好的局域网案例向学生提供示范;将对等网和局域网的组建方法和步骤的教程向学生呈现过程;课件中设疑思辨,设置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学生学习解决问题。

(五)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流程

如图1所示。


\


四 基于微信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前设计模块


         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根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每个环节需求,结合微信具有交互功能的特点,构建基于微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情境,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小组协作性,调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生生、学习资源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的积极性,努力创造新的情境,启发探索、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信息获取、信息加工、资源共享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环境。教师在课前需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充分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学习方法、心理活动,并将相关课程资料、教学相关的网络链接、文字/视频等学习材料推送到微信平台,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或小组协作学习。

         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时,需考虑到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易于接受的视觉效果和时间长度等因素,创建出内容丰富的资源库。当学生对新知识点理解后,可通过测试题进行练习,并将自测的结果在线提交,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将学生课前的反馈情况进行汇总,再把学生遇到的不同问题进行归纳和梳理,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教师也还利用微信小程序设定趣味游戏,将游戏与相关学习资料绑定,学生通过简单的游戏互动便可获取学习资源,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也提高了学习的与主动性。在基于微信的学习模式中,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实现开放式教学,针对不同基础和特点的学生,通过大数据分析,自动推送不同形式的学习内容;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二)课堂教学模块

        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扮演的是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教师在进行课堂模块设计时,应充分利用协作、情景、会话等要素。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在自学时遇到的问题,创设情境,提供资源和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协作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己解决问题、构建知识、完成其对所学知识的内化。课堂教学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根据学生课前的学习反馈情况,通过筛选与总结,确定在课堂上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学生则进行分组,确定小组成员,选择问题,并针对问题的实际特点,拆分问题,进行小组分工,最后进行协作探索。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和使用学习工,为学生进行小组协作学习提供帮助.其次,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块中,教师着重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去感受事物、观察、分析、思考问题、主动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再次,学生通过课堂内外的讨论、交流和相互学习,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同时能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包容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增强集体主义荣誉。最后,进行成果交流。学生将个人或小组的学习成果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和学习交流,将最终成果发送至微信平台,既方便后续的复习及回顾思考,也可以对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

          经过课前及课堂设计,通过使用基于微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能利用平时的碎片时间,随时随地进行课前知识点的学习,并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点的内化,教师也可以实时进行指导与答疑解惑。

五结论

       基于微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重构了教学环境,重新进行了教学设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微信平台搭建教学环境,重新设计教学策略,可将知识进行分解成微课视频,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利于学生掌握和消化新知识,从而达到在课外解决基础知识,在课内进行答疑讨论,最终提高学习效率。

         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采用“一切从学生主体出发”的指导思想,让学生成为知识技能的“探究者”、难点问题的“突破者”,“解决者”,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实践证明,重新进行教学设计后的课堂是生动的,教学成果是显著的,改变了以往教学的“满堂灌”的状况;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戴心来,张欣.基于微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以“现代教育技术”课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6):57-60.
[2]陈立伟,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28):145.
[3]丁永刚,金梦甜,张馨,等.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2.0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17(6):95-101.
[4]曹桂秋,朱新华,袁淑芳,等.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探索,2017(S1):38-39.
[5]刘芳.翻转课堂“翻而不转”——基于传播学的释疑[J].江苏高教,2017(5):47-51.
[6]范新民,曾海军.基于移动学习的翻转课堂培训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7(7):73-78.
[7]陈子超.基于微课和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9):130-134.
[8]缪静敏,汪琼.合作学习观念与实施策略的分化——基于翻转 课堂的个案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8,28(03):46-52.  学模式的学生高分子化学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J].高分子通
[9] 黄河笑,陈露遥,张世明.移动技术支持下基于翻转课堂的成  报,2018(01):79-83.人教育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04):50-56+110. [14] 丁锦箫,朱毓高.基于认知发展的翻转课堂设计[J].中国职业
[10] 万昆.基于翻转课堂的学习者知识建构策略与效果研究[J].  技术教育,2018,No.669(17):38-42+47.
现代远距离教育,2017(6):10-19. [15] 张淳,胡佳楠.基于翻转课堂的高校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
[11] 胡乐乐.基于“翻转课堂”和“同伴教学”的“混合式教学”[J].  中国成人教育,2017(3):13-13.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5):54-57. [16] 王瑞娟,印志鸿.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任务驱动式实践教
[12] 邱艺,谢幼如,李世杰,等.走向智慧时代的课堂变革[J].电  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管理,2017,No.333(12):85-89.
化教育研究,2018,v.39;No.303(07):72-78. [17] 范文翔,马燕,李凯,等.移动学习环境下微信支持的翻转课
[13] 肖谷清,贺国文,游一兰,吴丹.“微信群+翻转课堂”教  堂实践探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3):90-9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70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