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上海市属普通本科院校学风建设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06 11:48:0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上海市的高等教育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成为上海教育界极为关注的问题。开展学风状况调查,对于研究、分析和探讨高等教育质量非常必要。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展示了上海市属普通本科院校学风建设的基本状况,深入剖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适当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学风;学风建设;学风问题

本文引用格式:王慧博等.上海市属普通本科院校学风建设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40):104-109.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atmosphere in Shanghai municipal universities

WANG Hui-bo1,WANG YI-fan2

(1.Shanghai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Shanghai,China;2.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Beijing,China)

Abstract:The tertiary education in Shanghai has entered the popular stage.The quality of tertiary education has been the great concern to educators of Shanghai.In this paper,field survey showing the basic study ethos situation of the ordinary undergraduate course universities in Shanghai.The author deeply analyses its problems and proposes some appropriate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Study ethos;Study ethos building;Study ethos problem

         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曾指出,高等教育的发展共分为三个阶段:毛入学率15%以下为精英教育阶段,15%-50%为大众化教育阶段,50%以上为普及型教育阶段。[1]上海市的高等教育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成为上海教育界极为关注的问题。开展学风状况调查,对于研究、分析和探讨高等教育质量非常必要。学风是校风的核心和关键,对促进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此,笔者对于以培养上海本地学生为主的上海市属普通本科院校的学风建设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一 学风的涵义

        完整地理解学风的涵义,是开展学风建设的前提。所谓学风,最早源于《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2]意思是广博地学习,详尽地提问,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切实地实行。它十分精辟地概括了学习的方法、态度和规律,反映了学习的方方面面。学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风涵盖学校领导的治校作风,教师的治学作风和学生的学习风气。[3]狭义的学风即指学生的学习风气。本文所指的学风是指狭义上的学风,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组成要素: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及影响因素。优良的学风包括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严明的学习纪律和良好的学习氛围等,反之,亦为不良学风。本文是基于对学风涵义的理解来设计调查问卷的。

\

 
二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配合观察法,文献法等方法。笔者自行编制了调查问卷,共包含了五大类问题,50个题目,采取抽签法的随机抽样方式,在上海市属五所普通高校进行发放,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笔者又针对个别问题对于学生、教师和教务管理人员等40人进行了深入访谈,以求对学风问题的理解更为深入。

三 上海市属普通高校学风建设现状

(一)在学习目的上呈现出功利性、迷茫性


        对“大学阶段的学习目的”这一问题,被调查的五所院校的学生看法上基本一致,有四所高校学生将“掌握一技之长,为就业打好基础”作为首选答案,其次才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在对“目前的大学生活”这一问题的回答中,五所院校基本类似,均为“心情压抑,前途未卜”选项比率最高,这说明了市属普通高校的学生心态问题,访谈中部分学生回答,在当今就业压力大,社会竞争大的情况下,重点大学的学生找工作尚有困难,普通高校的学生就业会难上加难,这是他们最大的担忧。另外,大部分学生还认为现在所学的专业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中未必用得上,这也让他们对未来的生活有种迷茫的感觉。

(二)主动学习的动机不足

         在“对学习的感觉”此问题的回答中,五所院校的学生选项比率最高的(均在50%以上)都是“学习是件不得不做的事”(如下表),这说明市属普通高校的大部分学生抱着一种应付学习的态度,尚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需要有人监督,管教。

         对于多选题“影响学校同学学习动机的因素”的回答中,五所高校差别不大,“老师讲课枯燥无味”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不高的最突出因素,其次“外界诱惑太多”和“书本知识陈旧不实用”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不良因素。这反映了普通高校在加强学风建设时,不止是学生的问题,教风也迫切需要转变,改变教学模式、师生互动模式,增强知识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一部分。



\


(三)学习的意志力较差

        在对“上课出勤情况”的调查中,上海市属普通高校的情况基本一致。“从不缺勤”的学生占了三成到四成左右。而“每学期会缺勤1-4次”的学生占了一半左右。而对于缺勤的原因,各高校学生回答基本一致,最主要的原因是“去做了其他事情”,占比率50%左右,其次原因是“对课程不感兴趣”,占比率达30%左右。此外在访谈中还了解到,所谓的其他事情,主要是参加社团、学校有关活动而缺勤,这说明大多数学生意志力较差,易受外界影响,并没有完全把学习放在大学生活的核心位置。五所高校同学对“学生缺勤的态度”回答中也印证了这一说法,平均70%以上的学生认为,“如果有重要的事情,偶尔缺勤也情有可原”。

(四)学习方式需要引导,师生交流需要加强

         关于“学习中最困惑的问题”,五所学校的回答虽有差异性,但最突出的问题是“找不到自己有效的学习方法”,这一点我在访谈中了解过,很多学生认为中学和大学的区别仅是在中学有人管,在大学没人管,在学习方法上没有改变,甚至有的同学准备用中学里屡试不爽的题海战术来面对大学生活和考研,这也是我们学风建设中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学风建设不仅只培养学生好的学习态度,创造好的学习氛围,更要让他们掌握住学习的方法,将学习精力用在刀刃上,这对于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及个人的全面发展影响深远。至于和老师的交流,60%以上的同学和老师偶尔交流,主要是有问题时才和老师交流,即和老师的交流仅限于学习。这需要引起各高校的重视,因为大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健全人格的地方,优秀的老师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同时和老师的交流也会帮助学生的成长,这是学风建设中的薄弱环节。

(五)长期学习规划不清晰,课余时间利用率较低

         对“你现在的学习计划”问题的回答,五所高校的学生表现出类似性,即“只有短期计划”比率最高,而“长期、短期计划都非常明确”的比率只占20-30%。这说明普通高校的多数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对于自己想要什么,将来想做什么缺少思考。对于“你的课余时间如何安排”问题回答中,五所院校基本类似。对“上网”的回答居于首位,占约30%,其次是睡觉或闲聊或逛街。而上网的目的,“聊天、游戏、看电影等娱乐”所占的比率均达55%以上(如下表),在访谈中也了解到,很多同学特别是男生,都有不同程度不同的上网成瘾现象,有时为了打游戏,可以不去上课,不去吃饭,每天睡四、五个小时。网络已经完全走进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成为得力的工具,并避免其危害,还需要各高校下一番功夫。


\
\
\
\
 

(六)学风建设的重点在于提高软件环境

       对于“如你认为学校学风还有一些问题,那么问题是”的回答中,五所学校存在着类似之处。“学风浮躁,考试突击心理严重”的回答率最高,每所学校均在20%左右。另外两项的回答则不太一致。这说明学风问题不是一所学校两所学校存在的个别问题,而是整个市属普通高校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想提高上海人才的素质,培养出未来合格的高等人才,必须要狠抓学风建设。

四 上海市属普通高校学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根据以上调查可知,上海市普通高校的学风状况总体上是好的,特别是上海政法学院经过持续不懈的学风建设,学风状况在同类学校中处于前列。但是,我们也看到,上海市普通高校在学风建设上仍存在不少问题,分析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大学生学习目的功利化

(1)家庭的影响


         当代多数大学生在青少年时代就被家长灌输这样的观念:要好好读书,将来考一所好的大学,读一个热门专业,毕业以后找一个好的工作,赚很多钱,过舒适的日子,出人头地等。而这更被大学生理解为读大学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就是为了过舒适的日子,就是为了能出人头地。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变得日趋功利化。

(2)社会的影响

        1)市场经济使大学生隐性厌学现象日益严重市场经济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面对市场的压力,调换专业的大学生很多,市场需要什么,他们就学什么。而且近年来,各种国际通用的资格证考试、国内各种专业资格证考试、各种语言等级考试等便成为大学生热考的对象。[4]技能学习热、考证热在提高大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也使大学生中容易忽视甚至荒废本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去学习其它的“时髦的”“有用的”知识。

(二)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并不高

          首先,是大学扩招的影响。1999年,亚洲开发银行汤敏博士的高校扩招建议得到教育部门的采纳,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扩招政策使考入大学变得容易,也使许多并不适合读书的学生进入了大学学堂。此外,部分同学的学习态度也不够端正。进入大学后,逃出了家长、老师的视线范围,缺少约束性和自觉性,再加上对进入的学校或专业缺乏兴趣,内心有一定的落差,而出现厌学现象。此外,大学中老师仍然以采取“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学生“参与式”学习不足,访谈中有的同学抱怨说:“有的课真是浪费时间,最初是满怀憧憬走进课堂的,想象这门课会多有趣,最后连憧憬的心情都没有了,一堂课下来,什么也没有学到,所以只好逃课去学习别的。”

(三)学习方法、学习环境也影响着大学生学风

        (1)学习方法不当,影响学习兴趣的培养。访谈中一位同学报怨,自己用一向认为有效的题海战术对付大学里的期末考试,每次比别人早复习两周,但成绩仍然是中等,为此十分苦恼,认为自己不适合学现在的专业,并不认为学习方法存在着偏差。因此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影响了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此外,大学生的思想、意志还不十分的稳定,部分学生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能力差,受环境影响较大,特别班级及寝室环境直接影响着其学风的好坏。例如一个寝室有几个晚上爱打牌、上网,白天睡懒觉的学生,便会影响一大群人。

五 加强上海市属普通高校学风建设的建议

(一)重点抓好低年级学风管理


         新生从中学步入大学是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在每年新生入校后,要帮助学生抵制网络游戏、周围环境的诱惑,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良好学风,如通过规范晚自习、引导学习、加强平时作业管理以及增加考试压力等方式,帮助新生一入校就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5]

(二)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

       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和现代信息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构建有利于学生参与、学生潜能发挥的教学模式。

(三)规范对学生的成绩考核,全程式多样化

        改变现在单一考核模式,引入形式多样的全程式考试。[6]例如加入期中考试、课堂小测验、平时作业与课程论文。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又可以让其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积极开展校园学术文化活动,营造浓厚学风氛围

        举办学术讲座,请“名家”进校园,为学生提供了解学术前沿知识的机会,可以营造一种很好的学术氛围。此外,高校应成立各种各样的读书组织,并鼓励学生之间交流,形成良好的校园读书氛围,构建学校良性的文化生态环境。

(五)完善就业教育制度,增强学生学习的驱动力

        通过就业教育,既可以让学生将就业压力转化为学习动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正确看待就业中存在的压力,[14]又促使学生始终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王义祥.当代中国社会变迁[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田正平,肖朗.中国教育经典解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孙明明.高校学风管理探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4]唐如前.论大学生学习的功利化倾向[J].东南亚纵横,2004(03):76-79.
[5]王志军,苏志强,冯剑.加强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高教与经济,2007(01):48-51.
[6]田国强.关于改善学风、教风的建议[J].中国大学教学,2006(01):4-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47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