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浅谈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原因及应对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06 10:32:0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本文通过阐述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内涵及影响,分析了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并提出了改善此问题的对策,以期可以减少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产生,有利于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和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策略

本文引用格式:黄燕芬.浅谈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原因及应对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9,6(40):244-246.

一 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内涵和影响

       职业倦怠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于1974年首先提出,意指情绪性的耗竭状态。后Maslach等人对其定义进行确定,将对工作长期的情绪及人际应激源做出的反应而产生的心理综合征成为职业倦怠,主要包含三个主要部分:(1)情感衰竭;(2)去人格化;(3)低个人成就感[1]。

         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承担着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的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工作内容细致、繁杂,工作压力非常大,因而生理和心理的状态容易发生变化,导致工作积极性降低,甚至有离开辅导员岗位的想法,这不仅对辅导员自身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而且也极容易把负面的情绪传染到日常接触的学生,影响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和心理健康成长。此外,辅导员出现职业倦怠还会对民办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造成不利影响,不仅会因为情绪问题导致工作无法按标准完成,还会影响到学校的校风学风甚至是学校的形象。

二 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

(一)角色模糊


       辅导员在角色上既是高校教师队伍一分子,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执行者与骨干力量,还负责大学生的日常事务管理,这就造成了辅导员角色的模糊性。然而民办高职院校还面临着生源的压力,社会声誉极其重要,因此在学生的教育管理上更要求辅导员要面面俱到,在民办高职院校中几乎与学生有关的所有事情都是辅导员的事情。有时候甚至会因为工作任务而导致辅导员的角色冲突,例如辅导员既要关心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又要对学生催缴学费,两种角色使辅导员心理产生矛盾。辅导员既要在学生中传播文化知识,也是学生生活上的辅导员、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师、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的监护人、学校的代理人,甚至可以说辅导员是学生的“高级保姆”等等,辅导员需要依据具体情况适时在这些角色之间进行转换。久而久之,辅导员会感觉到压力巨大,导致情感衰竭、身心疲惫、失去个性、对自身工作否定等明显的职业倦怠现象。

(二)日常工作繁重、工作时间长、环境压抑、压力大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民办高职院校由于薪资待遇和工作压力等问题而导致教师招聘的速度跟不上学生增长的速度,以至于大部分民办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远超于教育部规定的1:200的比例,有些院校的辅导员甚至需要管理400-500名学生,还有的辅导员同时带着三个年级的班级,以致辅导员疲于应付,形成超负荷的工作压力。此外,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和安全稳定的责任都落在辅导员的肩上,辅导员既是管理者又是服务者,同时接受多个部门的领导,只要与学生相关的工作基本上都需要通过辅导员去落实执行,一天24小时手机要保持开机状态,随时待命,学生发生的各种突发事情都要第一时间亲临现场处理,“两眼一挣,忙到熄灯,两眼一闭,提高警惕”就是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状态。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安全等各方面的事情,以及处理奖助学贷、班级活动和班会的指导和策划等等班级学生的事务性工作之外,辅导员还要与学生家长保持交流,还要频繁地组织和参加学院的党团学生活动。大部分辅导员的工作时间基本上每天都超过8小时,甚至有时候工作时间会超过12小时。有的民办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办公环境较为简陋,没有设置专门的谈话室,甚至有的还十几个辅导员在同一个小办公室里,每次下课就挤满学生,拥挤吵闹的环境不仅无法与学生谈心谈话,甚至会影响辅导员的工作情绪和产生心理问题,面对繁重的工作量、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压抑的工作环境使得一些辅导员会工作热情减退,产生职业倦怠状况。

\

 
(三)薪资结构不合理,待遇低,发展前景不乐观

        辅导员在工作岗位上时时刻刻对学生付出,大量的时间都用于与学生相处,去解决学生的疑难,指导学生成长,甚至连假期期间都在不停回答学生的各种问题和疑惑,很难有自己的时间去做科研和教学方面的事情,与专业教师相比,辅导员的高付出而得到的回报却很低,这种付出与回报严重不平衡的情况也是影响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再者,有些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资待遇较低,工作多年的资深辅导员与新入职辅导员的待遇一样,甚至兼任党团职务工作没有补贴。并且对辅导员的重视不够,缺乏给辅导员培训和进修深造的机会,有的高校虽每年都有组织辅导员培训,但是培训内容单一,效果不明显,工作多年的辅导员每年都与新辅导员一起参加类似的培训,感觉乏味且没有收获所需的专业性知识,久而久之,在日益繁重的工作压力和薪资待遇不平衡,且发展前景不乐观的情况下,导致辅导员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

三 应对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策略

(一)明确辅导员角色定位


         辅导员工作应该以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重点,要尽量避免辅导员被过多的事务性工作缠身,以至于抽不出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辅导员的岗位职责,科学界定辅导员的工作范围,提供清晰的工作说明,明确他们的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及工作权限,进一步细化辅导员的工作职能和分工,把辅导员分为思想政治、心理辅导、日常事务管理、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等类别,并按照相应的专业标准实现发展方向的细化,减少非职责内事务干扰[2]。明确辅导员的职业定位,科学界定辅导员的工作范围,不仅可以减轻辅导员超负荷的工作压力,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还有利于辅导员更为专业化和专家化的发展,使辅导员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也有利于减少辅导员的流动性,稳定辅导员队伍和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

(二)分工明确,优化工作环境,给辅导员工作适当减压

         辅导员的工作关系着高校的安全稳定和学生的成长成才,对辅导员工作明确分工,构建岗位责任制、绩效考核制、反馈制等制度保障对于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民办高职院校应该合理配备专职辅导员,制定合理的学生管理的数量范围,明确设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有关部门领导定期听取辅导员的心声,努力解决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此外,辅导员需要处理很多琐碎的事情以及要经常与学生谈心谈话,工作时间也比其他行政岗位人员和专职教师要长,这对于工作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学校要为辅导员创造一个积极、快乐的工作环境,积极的工作环境就是在以人为本思想统领下,在积极的工作环境中建立一种精神契约,在这种契约中,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将得到充分肯定与发挥,把工作与生活真正融为一体[3]。

(三)完善薪资结构和激励机制,增强辅导员工作积极性

        新形势下,辅导员工作激励应呈现多样化,既要注重工作时间的弹性化,又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满足辅导员的“薪酬应当与工作强度、工作能力、工作绩效成正比”[4]。薪资结构不合理是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及其流动性较大的重要因素之一,民办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辅导员的工作强度适当调整薪酬水平,对兼任党团工作职务或其他专业化工作任务的辅导员,合理衡量其工作强度给予适当的补贴,并安排其适当减少带学生的人数,让辅导员劳有所获,而且可以有更多的心思和时间兼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务工作,也有利于激励辅导员积极参与学校的工作安排和满足其自我价值的体现,增强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还要加强辅导员的在岗培训和为辅导员提供职业发展途径。首先要注重对各个阶段的辅导员进行分级培训,毕竟新入职的辅导员与工作多年的辅导员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提升会有所不同,新入职的辅导员需要更快融入这份工作的基本工作技巧和方法,以及引导其如何正确对待辅导员这份职业和如何对待学生;而工作多年的辅导员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他们更需要的是更为专业和系统的培训指导,例如心理学知识、就业指导知识等等,组织辅导员参加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师等培训和考证,提升辅导员的工作能力,使其更专业地解决学生问题。其次,还应该提高辅导员在学校的地位,把辅导员看成是一支区别于学校行政岗位和教师岗位的特殊队伍,设立辅导员转岗机制,提高辅导员的职业威望和自我认同感,这有利于减少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产生,甚至可以激励其在辅导员工作岗位上发挥最大的潜力。

(四)直面自己,明确辅导员工作的意义

        辅导员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工作目标和职业发展方向,客观地认识自己,要明白当你选择辅导员这一工作,你就选择了清贫,选择了奉献,但你将会是数百名学生的人生导师,所做的工作是关于一个学生未来的成长乃至整个社会未来走向的事情,你会收获到其他工作无法得到的学生给予你的幸福感。辅导员在工作中不要妄自菲薄,要保持良好的积极心态,还要树立正确的信念,在繁杂的工作中追求这一工作的职业情感。辅导员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和职业能力,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和人格魅力,通过多阅读、多思考、多参加培训和学习,一个一直在思考、总结、进步的人是快乐的,在快乐中工作你才能真正投入,才能真正用心感受这份工作的意义,才能在这一工作领域找到自己的价值并有所建树。

\

 
四 总结

       辅导员应当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队伍,其从事的是高校学生德育的工作。辅导员出现职业倦怠将会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的成长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因而探寻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原因,及时预防和克服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具有重要意义。要帮助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克服职业倦怠,需要学校和辅导员共同努力,通过运用多种策略,制定出一套制度化和人性化的管理方法,营造出和谐轻松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从而更好地稳定辅导员队伍和推进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张永强.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分析与应对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7):121-122.
[2]张明艳,张阳.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3,(4):139-143.
[3]李文砚.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J].宿州学院学报.2013,28(5):102-103,112.
[4]王杨杨.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及其对策探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46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