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协同育人机制下“双赛联合”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针对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学生创新意识低,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经过两年的课题立项研究,三年多的教学实践,采用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的协同育人机制为教育理念,将立德树人放在首位,首创技能大赛与创新创业大赛“双赛循环”的培养模式,使德育智育相结合,通过课程融合将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培育相结合,将动手技能和表达技能递进式开发培养。本文是协同育人机制下“双赛联合”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教学实践成果的总结。
关键词:协同育人;双赛循环;教学成果
本文引用格式:皮琳琳.协同育人机制下“双赛联合”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41):11-13.
Practical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of Innovative Abi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under the Coope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PI Lin-lin
(Tianjin Light Industry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Tianjin China)
Abstract:Coope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under the“united”played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innovative ability training mode for creative talents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is low,the problem such as innovation ability is weak,after two years of study project research,more than three years of teaching practice,the course education,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ducation,practice education,management education mechanism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 is the education idea,will give top priority to khalid ents,pioneering entrepreneurial skills contest and innovation contest“played cycle”training mode,combining the intellectual education of moral education,through the curriculum integration combining skills contest,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 training,will start work skills and presentation skills to develop progressive type.Finally,it has realized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interest in learning,the enhancement of their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the improvement of their innovation ability,and the cultivation of technical talents who are diligent,good at learning,active and capable.
Key words:Collaborative education;Doubles cycle;Teaching achievements
一 引言
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制造业强国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要求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重视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这指明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路径、载体和目标。[1]
二 成果基本内容
协同育人机制下“双赛联合”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针对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学生创新意识低、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经过两年的课题立项研究,于2014年9月开始在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正式实施。又经过三年多的教学实践,采用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的协同育人机制为教育理念,将立德树人放在首位,首创职业技能大赛与创新创业大赛“双赛循环”的培养模式(创新),使德育、智育相结合,通过课程融合将技能大赛与创新创业大赛培育相结合,将动手技能和表达技能递进式开发培养。[2]最终实现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创新意识的增强,创新能力的提高,培养出勤思、善学、好动、能做的技术技能人才。该模式在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创业社团、光伏发电技术社团、节能之星社团等5个社团实施,累计惠及学生600余人。学生在全国及天津市技能大赛中获奖30人次,学生在天津市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34人次,师生共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并在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其他10余个专业进行推广应用,效果良好。
三 成果解决的教学问题
(一)通过课程育人协同科研育人,解决了高职学生创新意识淡薄的问题
通过创新型学习环境沉浸式教学,唤醒创新意识。通过制定《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及《关于技能竞赛组织管理的办法》等相关制度,形成了有效的激励机制。在社团活动中开设专业知识拓展课、创新思维课,将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到课程开展全过程,专业知识学习和创新方法学习相结合,为学生打造创新型学习环境,达到课程育人的目的。
通过社团针对性培养,师生共研科研课题,接触最新专业前沿,熏陶创新精神。师生共同完成服务企业项目,不仅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专业理论和国际前沿的先进观念,而且在研究过程中用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创新的科研能力和国际化的研究视野,熏陶学生,加强学生创新意愿。[3]
(二)通过实践育人协同管理育人,“双赛联合”培养模式,解决了高职学生创新动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
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整合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实践资源,强化项目管理理念,充分利用各专业大赛校内实训基地丰富实践内容,并且结合创新创业大赛来创新实践形式,拓展实践平台,教育引导师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课程体系中将诚实守信、职业道德与素养放在首位,设立“职业素养课程”,依托岗位能力核心框架的整合框架,在教学内容中融入职业道德的细节培养,夯实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的基础。最终以“企业项目、社会需求”为依据,依托校企联合的实习实践基地,提升实践育人的质量和成效。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参与真实项目实践学习;依托校外实训基地,实现实习阶段的岗位能力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依托专业技能大赛,夯实专业知识,提升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托创新创业大赛,将专业知识和社会需求相结合思考,培养创新思维模式,提升表达和沟通能力。
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2014级、2015级、2016级风力发电专业社团、光伏发电专业社团、节能之星专业社团、电脑鼠专业社团、创新创业社团,累计学生600余人。
四 成果的创新点
(一)结合课程,创新思维,服务专业社团
在崭新的学习环境下,学生有了创新的意愿。例如,通过教学资源库学习平台中的国家级网络课程,完成学习并领取学习证书。[5]节能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术技能创新成果交流赛中,获得三等奖1项,天津市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在“创新创业实践行”——天津市大学生服务企业实践成果展示总结分享活动中,节能之星专业社团获得优秀实践团队标兵称号,天津市“新时代实践行”优秀标兵集体荣誉称号。
(二)双赛联合培养模式,服务大赛
从2014年项目实践开始,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学生连续三年获得市级创新创业大赛共计5个奖项参与人数25人次;9年来共有18人次获全国技能大赛一、二等奖,36人次获天津市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2017年同一团队3名学生先后获得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市级奖项,完成双赛联合培养模式实践。
(三)师生共研,服务企业项目,扩大学生就业
师生共同完成服务企业项目,通过教师引入项目和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合作,给学生提供接触前沿知识的平台。实施期间,学生参与服务国网电力设计院完成19万横向课题《天津电网风电有功调节能力测试方法及优化技术研究》,并在此期间,风电专业学生参与完成发明专利申报两项,风电专业学生接触到国际前沿风电调节算法和知识;参与服务天津圣纳科技有限公司完成航天技术转化民用的《新能源月球车》项目设计与调研,光伏专业学生拓宽了光伏发电专业知识面,接触到最前沿光伏材料。[6]老师严谨的冶学态度、创新的科研能力,熏陶了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有所提升。
职业道德和素养的提升体现在就业单位面扩展和就业单位反馈,2017年天津质量检测设计院首批在我学院招聘,环境监测岗位和电材部门经过一个暑假的实习工作,给与学校良好的反馈,进一步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的协议。
五 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一)构建了德育与智育相结合的四育人协同机制,实现学生德技并修,创新发展
紧跟智能制造时代理念,通过“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德育教育与智育教育相结合,专业教师与学生辅导员协同作业,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德技并修的创新型成长环境。通过机制实现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设计改造能力、数字化思维能力以及开阔的视野、严谨求实的态度等创新素质。为培养观念,培养个性化、应用型、创新性和有国际视野的高技能人才提供基础。
(二)形成了“双赛联合”人才培养模式
“双赛”是指“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两种类型竞赛。“联合”是指通过课程设置、学习平台等途径,将两种竞赛的培养过程项叠加并根据社会创新型人才需要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依托国家级资源库学习平台,从课程育人入手,利用“互联网+课堂”教学新环境,将专业教学融入创新理念,借助网络学习平台中富媒体教学资源让学生边玩边学,沉浸式熏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7]
借助校内外实训基地岗位训练,巩固专业知识,进一步深化知识理解和吸收,按照不同专业所对应的行业和职业特点,在实践课程中融入创新思维方法。机电类专业群围绕智能制造工艺创新,新能源类专业群围绕新技术应用创新,计算机类专业围绕互联网+创新。[8]创新思维和想法通过创新创业大赛来实践实现,通过创新创业大赛的准备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又为技能大赛打好了理论基础。最终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如图1所示。
六 总结
成果的研究与实践过程广泛汲取了技能大赛及创新创业大赛以及用人单位及第三方评价对毕业生就业中创新创业意识的需求要素,专业教师和学生、辅导员共同进行研究、实践并推广应用的。成果研究过程考虑遵循高职学生认知与能力养成规律和高职教育阶段学生的特点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德育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多方位、多层次、多方式地在公共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基础知识,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项目与方法,立德树人,将技能大赛与创新创业大赛选手进行联合培养有效地将创新意识贯穿于专业教育之中,提高了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成果自2013年实施以来,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促进了毕业生综合素质及就业竞争力的提升,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与方法提供了可借鉴的示范性经验。
参考文献
[1]慕萌.高校学术期刊数字化平台全面应用与建设策略的思考[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5,36(2):328-330.
[2]殷正坤.高职课程数字化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展望,2014(14):22.
[3]徐纪伟,江丽,孙丹华,et al.基于形态学数字化平台的“反转课堂”《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23-25.
[4]张婵.数字化平台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以呼伦贝尔学院为例[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8,26(04):139-140+143.
[5]余凡.“学有所教”目标下苏州终身学习数字化平台建设应用现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No.669(17):72-76.
[6]陈华勇.职业技能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深化一体化教室现代师徒模式的教学成果总结与推广[A].中国职协2016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学校二等奖)[C].: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秘书处,2016:4.
[7]刘玉荣,韩涛,张进,等.基于协同育人理念培养材料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5(10):5-6+12.
[8]陈衡“.协同育人”平台机制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7,4(01):28-3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