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关于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建设的思考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02 15:04:2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路径,通过提高高等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水平,帮助学生在毕业以后能够高质量就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教育方法

本文引用格式:罗玮玮.关于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建设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38):78-79.

        近几年,我国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急剧上升,然而就业岗位却并没有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多而大幅增多,就业质量每年都出现滑坡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加快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措施,培养出高质量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高职毕业生,成为当前高职教育的重要目标。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由于有着更强的就业需求,提高就业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引导高职生在大学期间就为自己职业生涯做好规划,深入研究和探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中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路径是极为重要的。

一 高职院校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关教学任务的意义

(一)帮助高职学生更全面客观的认识自己


         当前的很多高职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方面缺乏客观性,比如在就业的过程中就业目标定的过高而屡屡碰壁、选择了一份不适合自己的职业等等,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通过系统的、科学的方式,让每位参与课程学习的同学从自我的职业性格、职业兴趣、职业气质、职业价值观、职业能力等多方面全面的认识自己,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不少同学的职业性格和职业兴趣是相悖的,而对于学生本身来说,并没有意识到这种问题的存在,那么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根据发现的问题更好的解决矛盾[1]。

(二)帮助高职学生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目前,不少的高职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之前,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对于自己的专业的选择和学校的选择带着很大程度的随意性和顺从性,在进入高职院校以后则抱着一种“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态度,这种情况造成的后果有两种:或者荒废了时间,或者走了太多的弯路。还有一部分同学在进入高职院校以后想好好学好一门技术,未来从事这个行业,然而在实际的生活和学习中不知道如何更好的利用自己的时间,更有效率的去做好自己想做的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展的一个重要的意义,帮助高职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终身的课题,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更加有效率的度过自己的人生,强化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帮助更多的高职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参与,成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

(三)帮助高职学生制定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的高职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对于未来都有一个美好的憧憬,却缺乏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以至于在就业困难时茫然后悔,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核心思想是反馈和诊断,制定计划只能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后期的具体实施、反馈、诊断的过程,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打磨出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才是更适合自己并且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高职院校开设的目的,不仅仅只是让学生完成一份漂亮的职业生涯规划书,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打磨出一份适合他个人终身发展的、有效的一份职业生涯规划[2]。

\

 
二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时间不长,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大三就要外出实习,使得高职学生在校期间课程编排较满,专业课程和实践操作课程几乎占据了所有的课程安排,在为数不多的公共课中,英语课程和政治课程所占比重较大,使得对高职学生的教育忽视了更为重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至于任课老师无法更深入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让职业生涯规划最终流于形式,每个同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书都很好看,却缺乏一定的实效性,最后也只是将如此的一份职业生涯规划束之高阁,进而失去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的真正意义。

(二)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多是专职辅导员和思政老师担任,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背景,在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指导过程中,遇到一些专业性的问题时难以解决,尤其是针对个体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3]。

(三)高职院校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专业教育相对分隔

       当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有专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但是担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老师,不一定懂得专业,懂得专业的老师不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高职学生做出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对于实践环节的深入指导,造成在实践中并不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由此也导致了第四个问题的出现。

(四)高职院校的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全面

        当前很多的高职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并不重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从心理上认为这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副科”,完全是为了获得相应的学分而去被动的接受学习,对于自身认识的测试流于应付,为了完成作业而进行,参与意识不强,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被动的接收父母、朋友的建议,而缺乏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最终只是将自己制定的职业生涯束之高阁。

三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路径思考

       根据我国相关部门出台的政策性文件,我国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注重培养专业素养和就业素养兼得的优秀人才,针对当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对完善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路径提出以下思考:

(一)对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关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

        目前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课时数很少,不足以很好的完成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相关要求,因此,有必要对高职院校里进行课程设置进行改革,适当增加高职院校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课时,同时采用各种手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方面的教学内容,如可以通过播放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关的纪录片和电视节目、邀请业内专家进行专场讲座等多种方式丰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置,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挥其应该发挥的功效[4]。

(二)加大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方面的经费投入

         加大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方面的经费投入,建设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必须的实训场地和基础设施,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学校需要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为顺利完成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基础设施保障,例如:开辟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教育场所,增加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邀请相关的专家定期进行讲座。开辟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基地,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基地定期开展范围较大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也要保证高校大学生的深入参与,以此最大程度保证大学生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质量。

(三)加强对高职院校专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老师的专业化的培训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以心理学的知识为基础,在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专任老师的培训过程中需要加强心理学基础知识的培训,同时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一对一咨询的专业性培训,培养出一批专业性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老师,是提升当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发挥新媒体在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未来的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象是00后学生,因为他们出生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新媒体时代各种新的互联网手段的层出不穷,网络已经是他们生活学习必不可少的手段。开发出实用的“互联网+”的测评系统来辅助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开发出适应当前课堂并行之有效的“互联网+”的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重视自我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质量[5]。

四 结语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我目前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在教育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的进行摸索和总结,如何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培养相互结合起来,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以达到“精准就业”和“双高就业”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参考文献

[1]黄辉.一体化的中高职衔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构建[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05):123.
[2]贺伟.移动互联背景下的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新探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1):89.
[3]吴金达.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J].辽宁经济.2018(05):35.
[4]刘健,桂润楠.“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研究[J].人力资源.2018(08):49.
[5]何栩翊.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运用九型人格学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8,5(24):212-21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24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