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各院校也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创新创业奠定基础。本文分析了高职汽车检测专业教育资源、教育理念等方面,对该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进行研究,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字: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就业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刘春科.高职汽车检修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36):41-42.
一 前言
在国家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新的教育理念,在高职教育中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创新创业型高级人才,将为国家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创新创业理念与传统专业课程的融合,是传统教育思想与观念的完善,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完美结合,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所在。
创新创业教育所涉及的内容丰富主要包括:创业知识、创业思维、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和创业能力。随着创新创业观念的深化,越来越多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尝试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理念,并发表了一些有意义的学术文献。本文将对高职汽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研究,将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理念相融合,促进高职汽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二 高职汽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需求分析
(一)汽车后市场可创新创业岗位分析
创新创业教育要根据汽车后市场各领域岗位需求进行设计,不仅要对传统营业模式进行深入了解,更要对互联网+模式进行分析,及时把握行业发展及技术变更趋势,以掌握各岗位对学生创新创业技能需求,确保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操作性。通过市场调研,汽车快速维护保养、汽车装潢美容、汽车配件销售、汽车轮胎修理更换以及它们的互联网+经营模式等项目对操作技能要求较低,资金投资低,便于学生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掌握创业技能,有利于创业成功率。
(二)高职汽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需求分析
学生作为被教育者,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因此通过调查问卷、逐个谈话的方式,充分了解学生性格特点、创业意愿和创业需求,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快速提升创新创业技能,为学生创新创业奠定基础。
三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经过长期的研究与探索,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取得长足进展,但是与教育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有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往往是通过开设课程方式或是通过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开展。所开设课程脱离专业课程,从理论层面提升学生创业技能。大学生职业大赛也只能让少数学生获益,不能有更强的影响力。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脱离。
创新创业课程一般作为选修课,在讲授的过程中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与专业课没有很好的结合,导致学生在学习技能过程中忽视创新创业思维,没有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
2.创新创业教育校企互动不足
企业成功创建都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案例,创办人具有卓越的创新创业经验与能力,创新创业教育要加强与企业联系,专业教师要深入企业学习,也要请企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答疑解惑。校企在创新创业教育上的互动,在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的同时,对学校专业课程建设也有积极的作用。
四 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汽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构建
根据汽车专业特点及汽车专业创新创业需求分析,充分利用汽车专业现有资源,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汽车专业教学体系中,依据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重新构建课程体系。
(一)汽车专业实行创新创业教育背景分析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为了提升学生培养质量,2014年学校与中德诺浩(北京)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引入德国本土课程教育体系,成为教育部引导的“中德诺浩高技能汽车人才培养主推计划”合作项目。根据“现代学徒制”理念和模式,我校还与汽车服务企业签订协议,将标准汽车4S店引入学校,成为学校首个“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经过三年探索,我校汽车专业成功获批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汽车专业与企业合作背景,为实行创新创业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助于将现有的课程体系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水平。
(二)建立“双导师”授课体系
为了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容易造成“产学脱钩”,进一步优化学生整体职业素养,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试点汽车专业课程引入“双导师”教学模式。在汽车专业创新创业技术性人才培养过程中,聘请行业创新创业能手作为校外导师。校内导师负责专业理论内容授课,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共同负责实训基地实操技能授课,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同时,校外导师负责学生校外学生实践指导,这样技能人才的培养更符合当地经济发展需求,也符合学生未来发展需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
(三)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1.培养学生发现创新创业机会课程设置。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课程学习过程中,分析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方针与发展形势,让学生对汽车专业创新创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市场形势和创业机会有深刻地认识。在专业课程讲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有关该课程的创业机会,以对达到创新创业启发目的,鼓励学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便于为将来创新创业做准备。
2.融入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课程设置。传统的汽车专业课程教学主要是理实一体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学习。为了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知识水平,将传统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相融合,构建汽车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在研究阶段,成功地将创新创业知识融合到《汽车维护与保养》授课过程中,顺利地将“汽车快速保养店”项目与《汽车维护与保养》授课任务有机结合。
3.社会环境适应课程设置。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很强的社会环境适应能力,心理素质、社交能力与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创新创业的成功,因此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创新创业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可以进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课程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商务礼仪》、《大学生心理与健康》等。
(四)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后期服务平台,提高创新创业成功率
学生经过创新创业教育后,具备了创新创业知识,但是真正把专业知识付诸实践,还需要创业场地,资金、技术支持,以及配件进货渠道,只有为学生提供长期跟踪、持续服务才能保证高质量的创新创业,保证成功率。政府已经出台一系列政策,减轻创业学生房租、贷款、税收压力。经过几年的持续经营后就可以形成老新帮扶模式,让创业同学更有信心走向社会。服务平台还可以定期举办创业交流会,各级毕业生可以相互交流请教,了解市场动态、洽谈合作,共同为事业进步而努力。
五 结束语
目前,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还不成熟,我们应该根据高职院校育人模式、学生特点、专业特色,探索既符合高职类汽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发展,又符合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现状的创新创业教育。本课题对高职汽车专业课程体系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满足社会对创新性技术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徐小洲,倪好.面向2050: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的愿景与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8(1):53-56,103.
[2]王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重在精准中突破[J].教育与职业,2017(09):67-70.
[3]王兴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的矛盾困境、体系优化及创新举措[J].教育与职业,2018(4):68-72.
[4]吴笑伟.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职院校汽车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职教通讯,2018(14):32-36.
[5]潘世华,刘春科.“亦工亦读、带薪学习”现代学徒制探索与实践[J].劳动保障世界,2018(32):43-44+47..
[6]吴东盛,梁仁建,陈青.基于孵化器理论的汽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建构与实践[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2):18-21.
[7]汤爱丽.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9(1):108-110.
[8]李少辉.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汽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构建[J].价值工程,2017(4):186-18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