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的重要内容。当前,高校研究生群体多为90后,在对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责任意识淡薄、人员设置不完备、管理机制不完善、教育途径单一、优质生源流失等诸多问题。本文在对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本文引用格式:张彬.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38):180-181.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0〕11号)中明确指出,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妥善解决,才能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有力保障[1]。
一 当前高校研究生特点
目前,高校研究生群体基本是90后,这一学生群体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相较本科学生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概括起来有如下特征:第一在认知方面,90后研究生群体接受过系统的本科教育,思想较为成熟,拥有更强的独立思考能力;第二在情感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90后研究生群体具有更丰富的情绪情感,更善于表达自己,喜欢展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外显意识较为突出;第三在意识方面。,90后研究生群体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自信心强、好奇心强,既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又不喜欢被约束;第四在行为方面,相比本科生,90后研究生群体对待学习、生活等问题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有了较为稳定的行为习惯,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已经基本形成[2]。
针对90后研究生这一特殊群体,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果因循守旧、单一僵化,难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以四个“正确认识”为引领,注重系统研究、科学规划、创新途径,将思想政治工作与90后研究生群体的生活实际、专业发展、个人成长相结合,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引导学生以德励才、以德成才、以德养才。
二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责任意识淡薄,人员设置不完备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要根据研究生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建立起以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为主体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然而实际上,一方面,研究生导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责任意识淡薄。“重科研、轻思想”的情况普遍存在,特别是某些科研任务较重的专业,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具体表现为研究生导师不关注研究生的思想动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部由辅导员承担,但是导师因科研任务重、限制研究生参加相应的教育活动,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有效开展[3]。
另一方面,辅导员队伍在人员配备上不健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中规定高等教育学校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按照这一标准,专职辅导员人数上仍存在较大缺口,难以满足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求。
(二)群体构成复杂,管理机制不完善
当前研究生群体虽然以90后学生为主体,但是由于部分学生是往届毕业生,导致群体构成成分较为复杂,学生间年龄、社会阅历、生活工作经历等存在较大差异,加之研究生思想较为成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较为稳定,单一、僵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难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此外,研究生管理机制仍存在一定问题:一是院系统一管理难度较大。由于住宿条件的限制,研究生寝室分布不集中,还有部分研究生在校外居住,院系在研究生生活管理上存在困难;由于专业课程设置不同,研究生在课程学习上存在差异,院系在研究生学业管理上也存在困难;二是研究生培养模式重智轻德。当前高校研究生多采取单一导师培养模式,在研究生进入导师课题组后,科研任务繁重,服从导师的指导与管理,往往忽视了学校、院系的各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4]。
(三)教育途径单一,网络教育环节薄弱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除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导作用外,还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然而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较为单一,较少关注学术文化建设,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有限。特别是网络已经融入研究生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对新媒体这一网络阵地的占领显得尤为重要。当前高校针对研究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环节较为薄弱,缺少针对90后研究生群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急需依托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积极发挥网络新媒体作用,增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感和号召力。
(四)优质生源流失,心理健康问题突出
优质生源流失、生源质量下降是当前高校、特别是985和211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由于研究生保送制度发生变化,优秀本科生多选择报送到其他高校,导致高校优质生源流失,补充的生源基本上均来于自略低于本校水平的其他高校,导致了研究生生源质量下降,以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熟经验难以直接推广应用。另外,相较于本科生,研究生承受了更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压力,其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当部分研究生是经历多次考研才被录取,这部分学生是研究生辅导员重点关注的对象,他们的心理负担较重、存在心理问题的风险较高,辅导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经历关注、处理因学生心理问题引起的突发事件,难以全身心投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各项工作中。
三 对策和建议
(一)强化责任意识,健全工作机制
高校各机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明确自身工作职责以及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功能定位,研究制定各机关部门职责,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各部门紧密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高校学生培养工作的整体规划,完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构,选派优秀人员专门负责相关工作,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到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的全过程。
(二)重视队伍建设,完善全员育人
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教育管理队伍不可忽视的力量。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首要责任人的作用,畅通研究生辅导员与研究生导师的沟通渠道,引入定期沟通机制,每月辅导员至少与导师沟通一次,以便及时掌握研究生思想动态。
加强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研究生辅导员有效的考核测评体系,加强管理监督。考核体系应涵盖研究生管理与培养的全过程,包括就业质量、科研成果、考风考级、学术活动、创新创业和特色活动等。加强以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为主体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基础上,全面构建全院育人格局。学校开展的教育、实践、科研、管理和服务工作都要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发展需求,明确自身工作与学生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之间的关系,切实将全院育人工作落到实处。
(三)制定评价体系,加强研究生党建
高校应结合实际,建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体系,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统一检查和评价。同时,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研究生党支部建设为核心,健全组织,丰富内容,构建适应研究生群体特征和符合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支部建设体系。将研究生党建与科研学术和学生需求相结合,进一步发挥基层学术组织和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教育中的作用。
(四)以新媒体为载体,创新教育途径
加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互联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建研究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掌握研究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建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众号,组建研究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社团,有效占领网络阵地。
(五)依托调查研究,提升育人实效
高校应深入开展各项思想政治教育调研工作,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为教育决策提供数据支持。除了对校内各院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走访调研,也应对国内相关工作成绩突出的高校进行考察、调研,学习其他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5]。
不断强化研究生的实践育人环节,结合研究生专业特色开展社会实践,鼓励研究生到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实习实践,引导研究生树立将自身发展和国家需求结合起来的信念,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和敬业精神,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社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周尤正.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现状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7):23-26.
[2]门志国,王兴梅,赵乾.辅导员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定位与实施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5):149-152.
[4]郭广银.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魏唯.论思想政治教育观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J].教育现代化,2018,5(34):268-26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