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宿舍学风建设,宿舍内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目标,以及学习方式方法的相互影响,对学生个人的成长具有显著的影响。本文以大学生宿舍情况调查为基础,对目前大学生宿舍学习氛围、相关认识和典型宿舍进行分析,以宿舍文化建设的问题入手,结合荣格心理学原理提出加强当前宿舍学风建设的对策和思路,为高校学风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宿舍文化;学风建设;存在问题;对策
本文引用格式:谷大海,等.高校宿舍学风建设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39):190-192,195.
一 前言
学生宿舍是同学们生活、学习、交流、文娱休闲的首要场合,对青年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品德成长、价值观塑造等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着大学生此后的成长前景,在学生教育和自我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因此,关于大学生宿舍文化的相关研究已成为高校教育管理实践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科学问题。调查显示,宿舍文化建设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这方面的文献最多,有研究者认为应通过精神文明建设、环境文化建设、改革制度文化、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来加强高校宿舍文化的建设[1],还有研究者提出从建立管理体系、健全管理制度、营造积极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干部的带头作用等[2],四方面着手建设宿舍文化;通过对己有文献的归纳总结,发现绝大多数研究者都是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3-5]等4个方面。此外,对宿舍文化的功能和体系建设也比较多,有学者认为宿舍文化具有学习、教育、强化、凝聚、约束的功能[6];还有学者认为其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风建设促进、安全稳定保障的功能。从已发表的文献资料来看,相关研究主要是关于宿舍文化建设的,很多内容较为宽广,而关注于大学生成长及宿舍学风的研究的较少。大学阶段应是学生积累知识、学习技能、塑造品格和价值观,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走向独立人生的起点,而建立良好的宿舍学习氛围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以云南农业大学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样无记名问卷调查,发放问卷500份,收学生有效问卷473份,通过研究大学宿舍学习基本状况,分析其原因和探讨促进学风的有效途径,达到建设一个学习氛围更浓厚,文化气息更深沉的校园的目的,并以供学生管理者参考。
二 高校宿舍文化与学风建设的内涵
高校宿舍文化是指来自于不同地区、不同家庭、不同文化背景的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逐步形成的精神、物质、行为等层次的适应和融合,如性格气质、宿舍公约、行为习惯等,具有感染性、相融性、和谐性、持久性等特点。同时,直接影响每个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人格的形成,如情绪调节、激励互助、信息沟通、自我约束、成长目标等。学风一般是指“人们在一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动机和追求目标的支配下,所表现出来的治学精神”。高校学风,是指“高等学校全体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治学目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是全校师生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的表现”[7]。而学风建设,本文主要指通过教师与大学生之间,大学生个体之间,特别是同宿舍的大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和影响,从而达到一种良性促进的学习氛围。
三 宿舍状况调查
(一)宿舍学习氛围
高校中产生不良学风的原因有很多,如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不够、自律性较差、环境影响等。在经历了压力繁重的初中、高中学习之后,大学生活学习环境相对宽松,很多人随之出现一系列的学习欲望和能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其次,随着网络化、信息化、手机智能化时代的到来,网络成为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名学生都能够随时上网,手机低头族也称为普遍现象,然而一旦出现沉迷,如打游戏、看视频、看小说、刷抖音等,则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逐步影响宿舍成员,进而影响宿舍学习风气。
调查结果显示(图1),宿舍学习氛围较好以上的占调查人数的50%左右,认为宿舍学习氛围一般的学生36.36%,认为宿舍的学习氛围较差或很差的学生13.32%;因而,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对于学习的态度主不积极,本身并没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宿舍学习氛围的重要性
图2结果显示,46.3%左右的学生认为宿舍学习氛围对宿舍成员影响很重要或比较重要,23.04%的学生认为一般,而却有30.6%的学生认为影响不重要或基本不影响。通过进一步谈话分析,一部分同学认为学习主要是个人的事情,而与其他人无关;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其主要的学习场所是教室和图书馆,或者某些校园僻静的地方。
(三)典型宿舍分析
典型宿舍主要是将优秀宿舍和问题宿舍的成员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探寻宿舍间的共同点和差异之处。优秀宿舍主要通过比较党员人数、学习成绩、社会实践、奖学金获得情况等进行评定,分析发现优秀宿舍:一是宿舍成员思想进步,精神面貌积极向上,党员(预备党员)或积极分子较多;二宿舍成员相互影响促进,成绩普遍较好,多数均获得院级奖学金,社团、创新创业项目等实践活动参与程度也较高。如宿舍Ⅰ,有6名不同地区的女同学,宿舍平均成绩为81.4分,其中Y和D同学大二就成为预备中共党员;Y同学来自云南大理洱源县,性格开朗,成绩优异,连续两年获、校级优秀班干部,国家励志奖学金,主持大创项目1项;G同学来自云南省楚雄州大姚县,待人友善,成绩优异,担任心理委员和宿舍栋层干部,获校级优秀班干部,参与校级双创项目2项;Z同学来自云南省昆明市,学习成绩优异,性格内秀、人缘好,获大学生优秀志愿者,"三下乡"荣誉证书;C同学来自云南省安宁市,性格内外兼修,成绩优秀,曾担任创业就业先锋社办公室部长、跆拳道协会宣传部副部长,获第十一届大学生插花艺术比赛团体赛三等奖,参与双创项目1项;N同学来自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行事低调,成绩不错,曾担任院级学生会新闻部副部长,获学生会优秀干部,参与双创项目1项;D同学来自云南省大理州喜洲县,性格内外兼修,成绩优异,担任院学生会副主席,获院级优秀学生干部、双创项目路演获校级三等奖、校级优秀学生干部、校级奖学金,主持双创项目1项,大创项目1项。相反,如宿舍Ⅱ,宿舍成员为8名男同学,其中有5名同学喜欢打游戏,大一有9门课程不及格;大二期间通过宿舍调整,5名同学只有4名不及格;大三时全部及格。
四宿舍建设情况分析
(一)宿舍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重教学、轻宿舍文化建设。本科教学是每所大学的核心和重点,教学评估、专业认证、学分制改革、实践教学改革等各项活动和指标占据绝大多数的精力和资金,其结果也能够快速有效地提高学校的知名度;相反,关于宿舍文化的建设则经常出现资金投入不足,硬件不完善,建设缺乏实际效果和持续性。
(2)实施重形式,轻实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细致、长期的过程,宿舍文化建设旨在通过环境氛围熏陶学生、引导学生,但具体落实和实施时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最终出现重形式、轻实质的状况。此外,宿舍管理和文化建设难以展现突出的成果,绩效考核难以呈现量化结果,管理目标主要是求稳,通过建设宿舍文化育人的口号多,措施少,即只注重建设形式,却往往忽略育人的本质。
(3)学生个性强,参与度不高。当前的大学生接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宽广,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极大促进学生自我的成长,其自我意思增强、个性独立、需求分化,对于宿舍的管理和建设的参与积极性差;其次,目前宿舍文化建设内容较为枯燥,在形式设计上也缺乏趣味性,难以吸引学生参加。
(二)通过荣格心理学对宿舍相互影响的分析
本文主要通过人格面具和阴影原型来分析典型的大学生宿舍现象。人格面具一般是人们为了更好地生存,适应社会的发展,于是会对外塑造一种良好的有利于社交的形象,是理想化的自己,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须产物。阴影是指人内心深处那些被压抑的阴暗的想法或不被接受的邪恶欲望,类似弗洛伊德的本我。结合高校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生活学习环境相对宽松,身边不再有老师、家长的鞭策和督促,因而逐步将内心中压抑的一些欲望释放出来,并逐步放大,从而出现当前大学校园中一些学生混日子的现象,如上课不听讲、沉迷游戏、交友聊天、盲目消费等现象,甚至引发网贷、裸贷、套路贷等极端状况。进一步细化到宿舍,我们发现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大多数仍然是在宿舍渡过,因而宿舍的氛围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其每一个成员。从荣格心理学理论来看,朋友或同龄人更容易引起学生潜移默化的改变,在学生自身的意识和潜意识中会不自觉地进行模仿和学习。苏联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
五 宿舍学风建设对策
(一)加强学生宿舍的自我管理建设
(1)从源头抓起。从大一开始,以学校为整体、学院为主体、宿舍为单元,开展系统的、严格的学风建设;将任务细致到每一个环节,如由每一个宿舍的宿舍长制定宿舍学习日程表、短期学习目标等,并根据实际情况定期调整计划。
(2)统一目标,量化考核。目标的设定与学生之后努力、成长程度息息相关,提高学风建设应该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相结合,学习目标与各项能力目标相结合,如将学习成绩、实践活动、个人特长(优势)等各个方面结合在一起,通过各种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进而提高宿舍学风、校园学风;量化考核应在考核指标、考核模式、考核细节等方面细化、创新,除了与学校的各种评优评奖结合外,增强其趣味性、激励性,从而推动宿舍文化建设。
(3)建立和完善宿舍学风自我管理机制。建立宿舍学风管理制度,并落实到细节,如将上课考勤、实践情况、互助情况、学习目标分解等;构建合理奖罚机制,从而达到宿舍自我管理的目标,如缺勤、请假、实践环节不达标进行处罚;全勤、达标、成绩进步等进行表彰。
(4)宿舍重组机制。针对特殊或严重存在问题的宿舍,例如宿舍所有或绝大多数成员均沉迷游戏等情况,进行打乱重组;将能玩会学的同学与之重组,实行“快乐学习”或“快乐成长”的方式,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营造良好的宿舍学习氛围。
(二)宿舍凝聚力建设
宿舍成员大多来自不同的地域,相互之间存在各式各样的差异;因而,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宿舍文化建设、学风建设的关键因素。成员之间感情好,凝聚力强,才更有利于共同进步和提高,形成良好宿舍学风,是产生宿舍凝聚力的基础,也是宿舍各种活动开展的保障。
(1)非评比性活动。应以增进宿舍内部感情、提升学生思想境界为目的,多组织以宿舍为单元的非评比性活动。非评比类的活动,可以增加参与活度,避免评比类活动中“活跃的宿舍过度活跃,而自认较差的宿舍拒绝参与”的现象。
(2)营造积极的舆论环境。在做各种宿舍检查和活动的基础上,将全部宿舍的表现情况以合适的方式(平台)公布。这样可以让全体学生知晓好的宿舍及其做法(经验)和表现不好宿舍的原因(状况),让学生知道宿舍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活动评比的依据、标准,从而促进宿舍文化往更加积极的方向发展。
(三)加强模仿带头作用
以班委、宿舍长、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社团干部等为核心,建立以宿舍为单位的宿舍文化发展模式。这些同学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在宿舍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应是宿舍集体的核心人物,但在目前大学实际情况中所能形成的模范领导作用却很少;因此,加强学生干部培养至关重要。在传统的培训内容和方式外,还需要创新现在的培养模式,如通过调查问卷量化学生最喜欢的学生干部特点;在开展学生干部培养时不脱离其所在集体;强化学生干部问责制度等,从而提高学生干部影响力,充分发挥其领导作用。
六 结语
总之,宿舍学风建设与学生的成长息息相关,在多元意识形态的冲击下,进一步通过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制定合理的远景和短期目标,促进学生建立良好的群体意识,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校风,让大学生在一个积极向上、相互促进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龙.探索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新途径[J].中国青年研究,2008(2):103-104.
[2]孟炎,汪琯琪.浅谈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策略[J].教育探索,2009(7):80-81.
[3]洪满春.“90后”大学生宿舍文化现状及其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4]梁明.当代大学生宿舍文化现状及其建设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3.
[5]金光植.谈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8(5):52-55.
[6]杜杰,管祥兵.大学生良好寝室文化的教育功能及其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2009(2):61-62.
[7]张贺祥,葛巍,王秀林.基于宿舍单元视角的高校学风建设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2):42-4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