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对不同专业学生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教学方式、实验方案的设计、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考核制度四个方面对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探讨。
关键词:分析化学实验;不同专业;教学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孟红敏,等.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改革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9,6(36):52-53.
A Preliminary Study for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Course Reform
MENG Hong-min,LI Zhao-hui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olecular Engineering,Zhengzhou University,Henan,Zhengzhou)
Abstract:In this paper,we introduc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course for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professional backgrounds.In order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we are trying to reform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including teaching mode,the design of experiment scheme,cultivation of students’comprehensive ability,test system.
Key words: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Different majors;Educational reform
分析化学是针对化学、药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1,2]。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与综合设计能力[3]。在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4,5]。另外,通过分析化学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精密、细致地进行科学研究的技能,使学生具有科学技术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6]。
滴定分析是化学分析的基础,是化学分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7]。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针对不同专业包括化学、生物、制药、化工、土木等开设了本实验课程,针对性地设置了各种滴定分析实验的验证性实验及部分综合分析实验。然而,从近几年的教学结果来看,由于我校不同专业学生基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使得开展的分析化学实验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我校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教学方式比较落后
目前我们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主要是通过老师讲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及实验操作过程,即所谓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有时候甚至将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都问事先告诉大家,导致了学生只是一个操作工,他们按照老师的实验步骤机械的操作就可以完成实验。这种方法虽然在表面上看起来比较好,比如说学生操作比较规范、实验速度比较快、实验数据正确率高。但是,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是不利的,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教学内容和专业背景联系不紧密
目前我校针对不同专业开设的分析化学实验内容完全一样,这就导致了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实验时,没有相关的背景知识或者和本专业知识联系不紧密,使得学生做实验比较盲目,只是按照老师所讲实验步骤进行机械的操作,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不会分析,实验完成后依旧是一问三不知。
(三)自主设计实验内容偏少
目前我们开始的实验课程大都是比较成熟的实验内容,学生在相关书籍或者网上就可以搜索到相关实验内容和操作步骤。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只需要按照老师讲解的实验步骤或者网上的实验流程就可以完成实验,学生的积极性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
(四)考核方式不够完善
目前我们主要采用单一的考核方式对分析化学实验课程进行考核。每次实验占10分,一共开设10次实验课程。每次10分的比例分别为预习2分,实验操作3分,实验报告5分。就目前的现状而言,很难区分出好坏。因为学生的预习报告都来自于课本或者网络上的参考资料,所以基本一样。实验操作也都是按照老师的实验步骤就行,实验报告的处理也是按照统一的格式就行书写。因此,学生的积极性就不高,他们觉得反正最后的成绩也差别不大。因此,需要改善目前的考核方式,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针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尝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以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启发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二 不同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转变教学方式
改变过去教师精讲、学生被动操作的老式教学方法,采用“学导式”教学法。首先给学生简单阐明一下实验的目的及实验原理,然后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实验方法进行设计,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同时老师要在旁边就行相关的安全监督和实验操作的相关指导。另外,学生遇到问题时,积极与他们进行讨论,并且在实验过程中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
(二)精选实验内容
改变过往一刀切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专业,精选专业相关实验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综合实践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和动手能力,精心选择滴定分析实验课程教学内容就尤为关键,既要使学生学会怎样将基础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又要根据本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及实际需要,融进一些有新颖、能真正体现专业特点、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容。在实验教学内容中做出相应的改进,添加与学生自身生活紧密联系的实验。
(三)加大自主实验力度
提高学生综合科研能力。实验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动手、观察、查阅、记忆、思维、想象和表达能力。较多的验证性实验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该设置一些与专业相关的设计性实验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将专业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带进实验室,进行自主实验,让学生广泛参与,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及专业实践能力。
(四)改进考核制度
为了克服目前分析化学实验考核方式存在的一些弊端,我们将尝试在原有考核基础上进行改进。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选取不同的考核方式。比如对于化学专业学生,我们会将其成绩分成两部分进行,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且各占50%。平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增加提问环节,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在预习时,只是按照相关参考资料机械的抄袭现象,另外老师也可以了解学生对实验的认知水平。在实验课程快结束时,让学生独立设计完成一个实验,并对实验各项进行打分,包括实验的设计,实验的操作以及数据的处理进行打分,并将此作为学生的期末成绩。
三结束语
取得“分析化学实验”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学校首先要提供相应的实验仪器和试剂,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并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实验内容,让学生做一些和本身专业相关的一些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另外,教师应启发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后,学生要和老师进行讨论,并积极配合教师的实验教学,做到师生共同学习和进步,共同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邢云.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5):148-150.
[2]麻秋娟,侯益民,张娟,等.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8):70-72.
[3]王新一.农林高校分析化学设计型实验教学的探讨[J].辽宁师专学报,2010,12(1):31-33.
[4]李青,王艳娜,秦殿菊,等.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结合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1):28-31.
[5]刘玉荣,詹利平.融合化学史和生活的二氧化碳教学设[J].化学教育,2017,38(17):5-9.
[6]张洁,郭玉明,王海霞,等.国内外高校化学实验课程设置分析与比较[J].新乡学院学报,2014,31(10):74-76.
[7]陶思童,张进.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大学化学,2010,25(3):23-2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