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药学导论》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31 14:37:2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药学导论是高等药学院校药学类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开设该课程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通过对目前药学导论课程教学现状,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反思与探讨,以期提高药学导论教学质量,不断完善课程建设。

关键词:药学导论;教学;模式;探讨

本文引用格式:喻丽珍,等.《药学导论》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35):204-205,219.

        高等药学教育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趋势之一就是让学生早期接触专业教育、早期了解药学的全貌、早期进入药师角色,为今后学习药学基础课和专业课奠定基础。药学导论是为学生开设的早期导入药学教育的课程,使学生尽早接受到药学的启蒙教育,掌握关于药物与药学的基本知识,熟悉学科的特点与发展动态。然而,由于学生早期缺乏相关专业知识背景,在面对内容多且涵盖范围广、前后章节知识衔接抽象的药学导论课程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学习主动性不高、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与衔接存在困难等现象,因此,一定程度上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1-2],因此,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的改革与创新在药学导论课程教学中尤为重要。笔者从事药学导论课程教学10余年,下面就药学导论课程教学模式做以下思考与讨论。

一教学内容的建设与优化

         药学导论是一门综合性药学基础课程,该课程概要性地介绍药学的概念、性质、任务及其各分支学科的基本概况、研究领域、学科进展等。由于该学科开设时间、授课对象较为特殊,因此在教学内容上要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尽可能反映药学各学科的新知识、新进展。目前所使用的教材内容上涵盖了药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药理学、药物分析学、药剂学、生物药物、中药学与生药学、临床药学、药事管理学等,且各学科互相孤立,分章编写,这样的编撰模式,一方面造成有些知识点的重复,一方面缺乏对这些分支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的阐述[3]。因此,我们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对现有教材内容进行了调整与补充:第一,为使章节之间达到前后衔接,对有些章节的授课顺序进行调整。例如生药学、中药学和天然药物化学都与传统药物密切相关,因此将这三章融合成一章,分别理清其基本概念、研究范畴及内在联系,不仅免去了部分内容上的重复,也体现了知识上的连续性;第二,为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增加学科间相互联系的介绍。例如,以新药研发的过程将药理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纵向融合阐述相互关系,从构效关系的角度联系药物化学学科,从药物的质量重要性与质量控制联系到药物分析学科,从药物两重性与合理用药联系到药理学学科,从药物给药方式的选择联系到药物制剂学科,横向、纵向阐述各个学科的相关性;第三,补充一些药学基本知识和学科前沿发展。教材对学科前沿与动态虽有涉及,但相对滞后,因此在授课过程中不断更新学科的发展。又如,授课过程中,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会适当补充课外相关知识,比如在绪论中介绍药品,除了教材上已有的药品的概念、分类、特殊性,还结合常用药物补充药品的标识,如药品名称(通用名)、药品的批准文号等等。同时,在每个章节授课前,都结合相关案例引入,如在介绍药物化学这章,我们以普鲁卡因的发现为例阐述卡因类药物的构效关系在卡因类药物发现中的重要意义,通过案例的引入加深学生对构效理论的理解以及药物化学与药物发现两者的关系。总之,通过对授课内容上的精心编排与补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好,课堂气氛活跃,加强了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掌握。

\

 
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药学导论的设置目的除了早期引入药学专业教育,同时为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拓宽科研思路,但该课程中往往被列入考查课课程,课时安排较少,学生对课程重视程度不高,如果加上传统的课堂授课方法,这些因素都会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带来不利影响[4]。因此,需要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不断创新,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知识水平与授课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并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课堂讨论、参观学习、角色反串等方式丰富课程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模式的共同特点是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利用“问题”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通过主动解决“问题”的方式使学生积极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课堂讨论

        好的案例不仅为课堂讨论制定了学习目标和方向,也会使讨论与学习过程更加富有成效[3]。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我们可以适当适时进行课堂讨论,提前向学生布置“问题”,要求学生查阅相关内容并结合老师推送的有关文献资料,在课堂上组织学生陈述小组讨论结果,同学间自由提问,相互解答,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激发活跃学生的思考能力。如在介绍新药的意义时,以全世界年销售突破百亿美元的药品--阿托伐他汀钙片为例展开讨论,通过围绕新药的价格、新药优势等方面展开讨论,学生不仅对新药有全新的认识,也理解了新药研制的重要意义。再如,在阐述药学与医学关系知识点时,以阿尔茨海默病相关药物研究为例,通过课前老师提供的文献及课后学生查阅相关资料,通过课堂讨论结果反馈,学生对于“研究药物要以临床医学研究为指导”这一知识点基本能掌握理解。课堂讨论与传统授课模式相比,需要授课教师耗费更多的经历来准备并组织,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课堂讨论的教学尝试不仅调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锻炼并提高了教师的综合能力。

(二)参观教学

        教学活动中的参观法是“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该教学的优点:资源生动、鲜活,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空间被拓展,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联,突出了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参与性,能在参观中找到学习方法,感受到学习的乐趣[5]。在讲授生药学、中药学相关内容时,我们及时应用参观学习法,引导学生一同走进中药,如带领学生参观学校药用植物园及中药标本室,使学生对中药材及中药饮片有直观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药剂学,要求学生走访1-2个零售药店,了解目前药品市场常用剂型的现状。

(三)师生角色反串

          将课堂回归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我们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尝试师生角色反串的教学法,比如,教学过程中选则相对简单学生又感兴趣的专题,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课前准备工作,从查找整理资料到制作多媒体课件到课堂教授,让学生在认真“备课”、“授课”中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药事管理学”这一章节中,我们就以师生互换角色,充分让分工合作,自主完成该章节的学习,通过“教师”这一角色化被动为主动学习。

三教学资源的多重融合

(一)多媒体资源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学手段不断更新,从最早板书授课发展为现在多媒体授课,授课的效果得到极大的提升。多媒体技术利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音频等多种教学元素呈现直观生动的教学形式,达到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效果[6]。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药学导论课程的讲授中,借助相关知识点的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多媒体形式使得授课内容更加形象化、丰富化、直观化、趣味化。比如在讲授药剂学的缓释控释制剂的工艺时,可以动画形式直观地演示渗透泵控制释放片剂的释药。又如在介绍2015版《中国药典》时以微视频的形式展示中国药典的意义、内容及先进性,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雨课堂教学平台构建

        利用互联网络,搭建学生学习交流的平台,把电子课件、习题及药学最新时事动态定时上传于平台上,最大程度实现资源共享,为师生提供一个答疑解惑和开阔眼界的平台,实现师生的随时随地的就相关知识交流讨论[7]。在目前课程建设中,我们通过雨课堂建设了药学导论课程学习平台,教师利用雨课堂提前将下次课堂教学涉及的相关学习资料推送到学生手机端,学生可统筹时间安排,完成课前预习任务,进而优化课堂学习效果,很好地拓展课堂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更加侧重于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讲解,针对性地提高教学效率。课前推送与授课内容相关的问题或小测试,可以让学生有效地把握学习的重点难点,学生可根据提出的问题提前查阅相关资料,通过自学解答疑问,再结合课堂重点讲授,归纳总结后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掌握。雨课堂与校园课堂的结合使得传统课堂模式得到了空间与时间拓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

 
        总之,作为药学专业的建设者与教育者,在药学导论的教学中,应不断探索与改革,不但要在教学细节上精雕细琢,同时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不断求新、求变,充实课堂内容,开设满足专业教育需求的课程。

参考文献

[1]卢君蓉,王世宇,傅超美,等.基于双创理念的药学概论课程资源建设[J].药学教育,2017,33(03):23-26.
[2]王成蹊,杨帆.药学概论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药科学,2014(1):147-149.
[3]郭盛,刘睿,刘培,陈军.融合性学习模式在药学概论教学中的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21):89-90.
[4]李文渊,童丽.提高《药学导论》教学效果初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7):18-20.
[5]朱斌.机械基础绪论课的参观法教学[J].江苏教育研究,2018,390(30):32-34.
[6]任志芳.多媒体技术在病原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22):132-133.
[7]马晓惠,董鲜,徐福荣等.“雨课堂”在《生药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8,27(14):119-12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14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