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CIPP 评价模式在慕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与实例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31 14:11:0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介绍了教学评价在“慕课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在对泰勒等教学评价模型研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CIPP在MOOC教学中的应用和实现方式。本文所涉及的系统平台以及相关评测数据,均来自现实应用环境,研究成果能为其他高校开展MOOC教学评价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慕课;CIPP;教学评价

本文引用格式:王永宏,等.CIPP评价模式在慕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与实例[J].教育现代化,2019,6(36):188-192.

一引言

       “慕课”,是“MOOC”的中文音译,作为一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其创建的初衷是满足不同学习者的线上学习需求。在高校领域,通过对此类优质在线课程和教学团队的建设,不但能够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而且也是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重要手段。

        近年来,各高校都在积极打造自身的MOOC资源,除了满足社会化学习需求外,很多高校都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积极鼓励教师引入MOOC资源,尝试将“在线课程”与“课堂讲授”有机融合,开展混合式教学,并带动教学模式创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当前,国内外针对MOOC课题的研究较多,但关于MOOC教学效果评价方面有价值的研究文献则较少。国外学者Balfour,曾在发表的《Assessing Writing in MOOCs:Automated EssayScoring and Calibrated Peer Review》一文当中,针对“主动评分”与“协同评审”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慕课教学中针对学习者写作的评价表和框架设计思路;Piech等通过研究,也曾设计了一套基于在线式教学的协同评价算法,此类文章主要聚焦的是“评价模型”方面的探讨[1],但一直以来都未形成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和理论。

        国内方面,自2013年以来,一方面是慕课建设的热情持续高涨,诸如“爱课程网、网易公开课、中国大学慕课网”等大规模平台就有10余个,近500所高校依托自身的专业课程团队在各类平台开设的线上开放性课程就三千多门,课程使用人数已经达到五千多万人次。但另一方面,通过调研分析各类平台课程,不难发现针对MOOC教学效果评价方面的有价值研究成果则不多见。我国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专家学者祝智庭教授,就曾在多个场合一再强调:在线教育服务质量管理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评价”[2]。所以,在此背景下,针对MOOC教学评价进行研究,就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也是当前各高校引入“慕课”、“微课”等在线课程资源尝试教学改革、改进课程质量,必须予以关注,研究的问题。

\

 
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由教学管理机构,依据某种方式或者指标,针对课程教学质量,开展的测量分析、统计评定等活动。在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中,被评估的对象,即“参评因素”包括:教师的课程讲授水平、学习者的课程学习成绩等[3]。当前,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教学评价模式有“泰勒模式”,以及在模式核心理论研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如:CIPP评价模式、形成性评价模式(formative evaluation)、和反应式评价模式等。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数据挖掘的教学评价模式也是当前研究的一个重点领域。

        泰勒模式,是当前在教育领域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课程评价模式。该模式由“拉尔夫·泰勒”(英文名:Ralph Tyler,美国二十世纪,著名的心理学专家、教育学专家,现代课程评价理论专家),于1949年最早提出[4],它是以“教”为核心目标的课程编制和评价模式,其具体实现内容和步骤包括:明确课程教学的目标和定位、确保教学目标和计划的实施、针对课程教学的质量进行评估。由于该模式,能够直观的反映和测评课程教学的效果,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所以被广泛运用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中。而MOOC作为一种典型的在线课程教学模式,对比传统课堂教学,其在教学目标的定位、课程资源的设置、教学活动的组织、学习环境的支撑都发生很大变化,所以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泰勒模式,将难以有效满足以强调“学为中心”的MOOC在线教学评价要求。

        基于数据处理(又称:数据挖掘)的教学评价模式[5]。当前,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很多高校都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积极引入各类在线课程资源和学习平台,尝试开展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其中:慕课、SPOC等,就是被高校应用作为普遍的一种在线课程教学平台。通过几年来的应用和积累,此类平台已经累积很多教学行为和学习历史数据,通过数据挖掘技术,从这些大量、随机的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基于如:关联规则、神经网络、聚类分析、决策树等算法,就能为在线教学效果提供可视化的评价。此类评价机制主要侧重于对学习结果的检验,非常适合于学生的线上自主学习,是当前在线学习效果评价机制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三 CIPP评价模式

        是美国教育评价家斯塔弗尔比姆倡导的课程评价模式。它认为评价就是为管理者做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过程。背景评价(Context Evaluation)、输入评价(Input 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 Evaluation)、结果评价(Product Evaluation)构成了CIPP评价模式。它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由美国著名的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在对泰勒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以“改良为导向”的课程教学评价模式,对比传统的泰勒模式,CIPP旨在发现教学各个方面和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在评价的基础上提出课程教学的改进方案。CIPP的评价范围和内容:同时兼具“教师”与“学生”两个参与主体,强调“教”与“学”过程的动态反馈,同时参与评价的对象还涉及教学的资源背景和投入。
CIPP模式由以下四个模块组成[6],具体如下所示。


\
\

\


CIPP模式主要特点如下:

      第一,CIPP以改良为导向,评价结果直接服务于教学方案的改进,强调动态性和过程性,既能满足参与课程学习者的自主学习需要,也能为课程教师优化教学方案提供决策依据。

      第二,CIPP的评价涉及的指标内容更加全面,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计划的编制、课程资源的组织、参与主体的行为、学习效果的记录,能更全面的反应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

      第三,CIPP采用了模块化设置思路,各模块功能明确、操作流程清晰,四个评价组成模块,既满足过程评价需求,也能关联起来形成统一的整体性评价。

        第四,CIPP强调反馈作用,将评价结果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能够及时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课程教学参与主体:教师学生、教学管理机构,动态灵活的调整课程教学方案和课程学习方法提供帮助和支持。

        在前面的研究基础上,我们认为在高校MOOC教学环境中,引入CIPP评价模式,能更加全面的获取线上线下的“教”与“学”过程数据,能够及时发现此类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并为教学参与的主体,改进其教学方案和学习策略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图1为CIPP在MOOC教学中的工作机制。

        其中:“背景评价”和“投入评价”是在正式教学活动前开展,主要评价:教育机构背景、课程专业性质、教学支撑环境、课程资源数量、专业师资力量等因素;“过程评价”主要是评价课程教学的互动情况,包括:基于MOOC平台的线上师生互动,以及线下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情况;“结果评价”除了对教学整体成果进行评价外,同时也会收集教学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数据进行评价分析,帮助教学管理者和教学参与师生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四CIPP应用实现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课程在线教学平台,或者通过购买知名云平台服务,尝试开展MOOC教学。以国内某知名在线教学平台为例,该平台能有效收集线上的教学行为数据以及学习成果数据。通过结合线下教学数据,我们就可以基于CIPP评价模式,设计开发一套针对MOOC教学的评价反馈系统。CIPP教学评价反馈系统的设计思路和系统建设步骤如下:

       步骤一,根据CIPP评价模型工作机制,设计系统的功能模块和数据库。功能模块主要实现“背景、投入、过程、结果”评价的计算结果输出;数据库主要用来采集存储各评价模块所需要的数据,同时建立“输出结果”与“改进策略”的关联库。

        步骤二,完成MOOC教学平台评价功能模块,以及MOOC教学平台与CIPP评价反馈系统的数据交互设计。其中,MOOC教学平台我们基于已有的在线课程平台进行二次开发,追加了评价结果反馈功能,主要用来给师生反馈具体的评价信息;MOOC平台和CIPP评价系统各自向对方开放相关数据接口,以此实现评价结果计算所需数据的采集,以及评价结果信息的反馈。

        步骤三,设计并完善适用于MOOC教学环境中的CIPP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主要用来定义和规范各评价模块参评的因素、评价的方法,并根据加权计算得出评价结果的输出分值;针对参评因素的评价方法,我们采用的是“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两种方式。其中“量化评价”用分值来进行计算统计,为便于“质性评价”的直观输出,我们将质性评价按“优、良、一般、不合格”转换为对应的量化分值,见表2。

         步骤四,“评价结果”与“改进策略”关联规则以及数据库的设计。针对MOOC教学参与的不同对象,我们分为“教学策略改进库、学习策略改进库、MOOC平台改进库”等。CIPP的四个评价模块既能独立的调用以上库中的数据,及时动态的反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形成课程教学的整体性评价。此类库的设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应充分考虑不同课程教学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在此我们以《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为例,简要说明在“过程评价”阶段的“输出结果”与“改进策略”的关联关系,见表3。

\


       步骤五,CIPP教学评价反馈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在学校已有的MOOC教学平台中通过二次开发定制评价反馈模块,并依托MOOC平台开放的WebServcie接口与CIPP评价反馈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和服务调用。在CIPP评价反馈系统的开发方面,我们采用的是轻量级MVC框架Struts技术来实现系统的四个评价模块的业务逻辑和功能开发;在数据库方面,我们将采用ORM技术,来实现系统平台之间以及内部的数据交换和存储。如图3所示,MOOC教学平台功能菜单区的左下角,通过定制开发,追加了一个“教学评价”栏目,右侧主界面提供了“评价阶段、评价对象、参评因素”等功能选择性按钮,通过条件的筛选,MOOC教学平台将从CIPP评价反馈系统中获取该教师承担本课程的教学评价得分、学生反馈意见、教学改进建议等信息。



\

 
五 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教学评价在“慕课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在对CIPP评价模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针对MOOC教学活动的评价系统设计思路。在实际建设中,我们依托J2EE框架、ORM数据交换技术,完成了CIPP评价系统的开发,并实现了评价系统与MOOC平台的数据功能集成等相关工作。系统现在已经处于试运行状态,通过应用表明,CIPP教学评价反馈系统能够有效的帮助教师和教学管理机构全面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对教学方案作出调整优化;能有效满足学生的课程线上线下学习需求,为学习者准确定位课程学习的薄弱点,并提出改进学习方法的策略指导意见。鉴于本文所涉及的系统平台以及相关评测数据,均来自现实应用环境,研究成果可为其他高校开展MOOC教学评价提供一定借鉴。

参考文献

[1]申灵灵,韩锡斌,程建钢.“后MOOC时代”终极回归开放在线教育--2008-2014年国际文献研究特点分析与趋势思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3):17-26.
[2]向春枝.现代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素研究[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67-69.
[3]宋春雨.场依存性认知风格与物理教学模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
[4]蔡明月.生存论视阈下会计专业本科教学有效性评价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11.
[5]欧阳葵.基于数据挖掘的网络学习中教师教学评价研究[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4,(02):35-38.
[6]朱琪琪.基于CIPP评价模式下的江西师范大学来华留学生地域文化课的研究与思考[D].江西师范大学,20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143.html
本文标签: 慕课 ,CIPP ,教学评价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