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OBE 教育理念下《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31 13:55:5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基于OBE教育理念、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微生物学教学方法需要革新,我校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能力核心—凝练3个教学目标;目标导向—整合课程内容为3大模块、嵌入式图书馆资源导学、应用信息技术、探究式案例式教学等;结果导向—注重课程的全过程评价,设计调查问卷及课程达成度分析指标,持续改进。通过教学改革,全面培养学生的微生物学知识、专业素养及终身学习能力。

关键词:OBE教育理念;微生物教学;教学改革;终身学习能力

本文引用格式:张小菊.OBE教育理念下《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37):172-174.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microbiology under OBE education

ZHANG Xiao-ju

(School of urban construction,wuchang shouyi university,Wuhan,Hubei,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BE education concept,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biotechnology,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of microbiology need to be innovated The teaching reform of microbiology course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competence core—condensing three teaching objectives;Goal orientation—integrate the course content into three modules.Embedded library resource guidance,appli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inquiry-based case teaching,etc.Results-oriented—focus on the whole course evaluation and design the questionnaire And course achievement analysis indicators,continuous improvement.Through teaching reform,students'microbiology knowledge,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lifelong learning ability will be cultivated comprehensively.

Key words:OBE education philosophy;Microbiology teaching;Teaching reform;Lifelong learning ability

        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工程教育认证下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OBE教育理念下,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分别从培养体系及模式建设[1-2]、创新能力培养及本科建设[3-4]、课程建设[5]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武昌首义学院于2016年始大力推行OBE教育理念,提出在“13.5”期间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的课程建设与改革,《微生物学》是一门传统课程,已有的文献表明目前对该课程的建设主要体现在培养创新能力[6]、教材的分析和补充更新[7]、教学方法探索[8]等方面。本文将OBE理念和信息技术引入“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并充分利用学院资源对课程进行建设,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

一《微生物学》课程介绍及教学现状

(一)教学团队介绍


       本院微生物教学工作由李世杰教授挂帅指导,两名副教授和一名讲师主讲。教学效果显著,近四年获教学质量一等奖1次,教学竞赛一等奖1次,2018年学生获湖北省生物实验技能竞赛微生物单项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2018年8月以微生物相关项目为依托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1次。

(二)教学现状分析

         传统教学模式下微生物学的教学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学习兴趣不大,师热生冷;平时成绩缺乏科学的依据;生物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是日行千里,整个教学过程中“新”体现的不够。

二《微生物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一)梳理课程教学目标及支撑的毕业要求


        结合毕业要求及微生物学课程特点,凝练课程教学目标如下: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微生物的形态、营养、生长、代谢、分布、分类等,理解微生物在生物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课程目标2:会分析、归纳微生物学的相关问题;会查阅相关文献,捕捉新的信息,解决微生物相关的复杂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归纳的自学能力。课程目标3:熟知微生物学研究的常规方法和手段,能够熟练进行微生物的基本操作,包括显微观察、接种、纯培养等。

\

 
(二)教学内容建设

       结合OBE模式和我院的人才培养定位,本课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如下三个层面建设:1)增加工业微生物及应用的内容,以小组专题讨论的形式完成,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2)通过课程间链接点的梳理,加强微生物特色明显的知识点(如形态、生理等内容)的强化,加强新教材新内容的强化,弱化和取消与其他课程重复、与专业定位存在差距的内容(如弱化传染与免疫等);3)模块化整合内容,分为基础微生物学、应用微生物学、应用型实验操作三大模块。

(三)教学资源及教学方法建设

1.教材的遴选和教材资源的充分利用


       本校选用了沈萍和陈向东主编的《微生物学(第8版)》,并注重新老版教材内容及资源的差异化分析,对教学的基础资料精心编写;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新版本教材的资源,如每一章的现实案例、教材中的二维码、爱课程在线学习资源等。这种引导,利于学生拓展专业趣味知识、获得相关问题的准确解答、了解专业前沿等。

2.图书馆嵌入式教学引学生利用资源

         本课程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善用图书馆资源进行学习,并摸索出了一套专业老师和图书馆员联合导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本课程的导学及内容设计见图1。将图书馆资源(中国知网、读秀、超星、百链等)结合课题进行系统性的示例引导,学生的信息素养、专业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
 

3.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节设计

         OBE教育理念的两大要素是学生中心和成果导向,本课程进行了诸多的学生中心和成果导向的教学环节设计。1)专题分组研讨:将学生分小组进行课程相关的小组专题讨论,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表达;2)撰写读书笔记:给学生推荐图书馆的相关书目,要求学生深度阅读,撰写笔记并分享;3)建设班级微信群,鼓励学生分享学科知识、推送专业新闻,并把部分推送内容纳入考试,激发学生的参与度;4)引入先进信息技术,利用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杜绝教师的满堂灌;课前上传讲课录像及PPT,学生进行线上线下系统性的学习,实现“翻转课堂”。

4.应用信息技术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本课程充分利用超星学习通进行教学。资料平台上传微生物学相关的综述性研究文献、往届毕业学生的优秀论文、课程课件等资料;作业平台上传典型考研试题、历届学生的考试试题等;通过学生学习的数据统计,有效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效果,获得教学评价与反馈,并可在线监督提醒没有完成作业或进行讨论的学生;投屏功能利于课堂教学全过程的管理和及时改进,学生平时成绩的给出有据可查。

(四)考核方法的建设

         本课程的成绩由期末+平时+实验三部分组成。期末考试中,重能力考核,重学生参与度的考核,将专题讨论、读书笔记、新闻关注、群文章推送等纳入考核内容,强化全过程评价和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平时成绩利用信息技术实施了全过程评价,注重了课堂内容及过程对课程目标和学生能力考核的支撑;实验成绩也进行OBE模式评价,由实验表现、过程及报告三部分组成。考核办法改革杜绝死记硬背和一考定音,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拓展。

(五)评价及持续改进机制的建设

       评价机制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设计调查问卷,充分了解学生对本课程教学的接纳度、建议及自我评价;二是针对凝练的课程目标及能力要求,将试卷的试题和课程目标进行对应,并制定细化的评分标准,分析评定学生能力及课程目标的达成度。

         本课程设计了调查问卷,主要涵盖教学方法、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材选用等。学生均支持OBE教育理念,并赞同教学改革,有3名同学认为新教学模式下基础知识掌握的牢固度有所欠缺。本课程最终的达成度分别如下:课程目标1为0.73,2为0.78,3为0.86,总达成度为0.78。学生基本掌握了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终身自学能力;但基础知识的掌握有所欠缺,以后该部分模块内容要加强,并结合问卷调查表,进行持续改进,后期的设想主要为:1)丰富课外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及能力,如兴趣拓展:关注一个微生物学相关事件,讨论微生物学热点话题等;2)加强超星学习通的辅助教学效果;3)学生自主设计开展综合实验;4)注重基础题目的落实和引导;5)多样化考核方式,如生物秀原创表演+笔记与总结+期末考核。

三 结束语

       课程建设永远是教学改革的深水区,是一项没有天花板效应的工作,要把《微生物学》课程真正打造成精品课程,我们还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赵健,范士杰.基于OBE理念的高校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高教学刊,2018(20):32-34.
[2]周杰,黄小卉.试论OBE理念下工程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8(09):13-18.
[3]杨毅刚,孟斌,王伟楠.基于OBE模式的技术创新能力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6):24-30.
[4]刘畅,林海.以OBE理念探索一流本科建设的实现路径[J].教育评论,2018(08):33-36.
[5]董梅峰.基于“OBE”和“新工科”理念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探索[J].高教学刊,2018(18):1-5.
[6]何进,唐清,陈雯莉,王莉,端木德强,金安江.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微生物学”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18,45(03):635-641.
[7]谢龙祥,李萍,李雪,谢建平.关于组学大数据背景下《微生物学》教材框架的思考[J].微生物学通报,2018,45(03):527-533.
[8]李凌凌,吕早生,杨忠华,左振宇.《高等微生物学》“以学为中心”的几点尝试[J].广州化工,2016,44(16):206-20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14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