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的构建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31 13:01:2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研究基于当今的时代背景,结合我国高等本科院校学生的教育情况,依据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通过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梳理了本科院校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为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字:创新创业;素质模型;本科院校;大学生

本文引用格式:张韫,等.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的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9,6(36):39-40.

一 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高等教育在各方面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各大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上却有点停步不前(张勇,方东辉,李湘吉,2019)。我们对一些本科学生进行了调研,发现很多同学认为自己所学的东西脱离实际市场应用,不能很好地和实际工作结合。另一方面,在我们了解的企业当中,很多用人单位反馈刚毕业的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需要。因此,高校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需求之间有着一道鸿沟,如何更好地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人才,成为了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经过分析,我们认为高校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是由于高校课程设置和岗位需求不一致导致,因此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迫在眉睫。而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首先需要厘清当前国家人才需求的现状,并根据人才需要构造新时代人才的素质模型(吕建国,2019)。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转变观念,鼓励创业,要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为顺应国家的政策,就要求本科院校在培养学生方面注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最早源于美国,早在1974年,哈佛大学商学院就开设了《新创企业管理》课程(樊慧,2019),标志着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的初次出现。此后,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的创新船业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对比这些国家,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探索阶段,如何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培养一批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了当今高校面临的难题(曾繁旭,王宇琦,2019)。纵观当今国家的高等院校,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尚处于摸索阶段,没有形成一个可复制的系统完善的培养体系(徐丽军,张芳兵,周韦华,2018)。因此,构造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可以有的放矢地开发培养体系,能够为各大高校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考试目标、就业指导等提供参考依据。

\

 
二 模型构建

(一)研究设计和资料收集


        本研究通过对教学人员、用人单位和学生的行为事件访谈、岗位设置要求、教学目标研究的质性研究方法,通过提取关键字、编码等程序确定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本研究共访谈梧州学院教学人员30人,本科学生60人,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员工5人。

(二)资料分析与编码

       根据Glaser和Strauss的扎根理论(Glaser,B and Strauss,A L,1967),采用4个步骤,即: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理论饱和度检验等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第一步:开放式编码。我们对访谈原始音频资料整理成文字,然后进行比较和归类,将相近的现象合并命名。在这一个过程中,我们对本科院校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创新创业能力归纳出了25个分类,举例如“注意力集中”、“情绪复原”。

        第二步:主轴编码。在主轴编码的过程中,我们将第一步形成的25个范畴再进行聚类,最后得到6个主范畴。分别为创新意识、创业精神、挫折应对、情绪复原、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每个主范畴下面包括若干个分类。

        第三步:选择性编码。将第二步得到的6个主范畴进行反复对比和提炼,邀请1位人力资源专家和1位高校教育专家共同研究。通过分析、对比,提炼出5个可以解释各级概念和范畴的核心范畴。分别是:创新意识、创业精神、情绪管理、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第四步:理论饱和度检验。为确保我们归纳的5个主范畴可以涵盖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我们又对5位高校工作者、10位本科学生和2位企业高管进行开放式问卷调研,让他们描述高校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创新创业素质。通过问卷调研,我们发现除了表述不同外,并没有找到新的概念和范畴。这表明,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通过了饱和度检验。

三 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型

        经过上述一系列的扎根研究,我们建立了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五维素质模型(图1),包括创新意识、创业精神、情绪管理、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5个维度和25个子维度。各主维度释义如下:


\


1.创新意识:是指从事创新活动必须具备的一些心理特征和能力特质。
2.创业精神:是指从事创业活动必须具备的一些能力特质和心理特征。
3.情绪管理:是指个人面对失败、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时,情绪的复原能力以及应对能力。
4.专业知识:指从事创新创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
5.实践能力:指从事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具备的一些能力和特质。

四 小结

        本科院校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可以为学校课程设置、培养目标设置;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企业用人需求建议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王伟,2019)。在学校课程设置方面,可以根据此素质模型开设相关课程,并有针对地对培养目标进行调整;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努力的方向;在企业方面,可以为企业招聘、培训、选拔和日常管理方面提供指导。因此,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的建立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机制创新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01):4-6.
[2]张勇,方东辉,李湘吉.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以吉首大学校政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05):81-82.
[3]吕建国.山东女子学院被授予首批“山东省文旅产学研促进基地”[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9(02):97.
[4]樊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途径[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01):7-9.
[5]曾繁旭,王宇琦.传媒创业项目的融资:风险资本青睐的商业模式[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01):120-131.
[6]徐丽军,张芳兵,周韦华.基于地方性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52:25-26.
[7]Glaser B,Strauss A L.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M].New York:Aldine,196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13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