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了考察作业时间、家庭作业行为与元认知、学习成绩的相关模式,本文调查了421名中国大陆的初中生。作业时间、学习成绩各有一个题目,由学生自我报告。家庭作业行为问卷是自编的,包括作业目的与努力、作业喜欢、作业完成三个方面。元认知问卷采用的是Schraw和Dennison(1994)编制的元认知意识调查表,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调节两个维度。结果显示,(1)家庭作业行为问卷、MAI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2)家庭作业时间与元认知、学习成绩没有显著相关性;(3)家庭作业行为与学习成绩和元认知有显著相关,大小分别为0.39和0.41;(4)家庭作业行为中的努力与目的性、完成情况能预测学习成绩的2.9%和9.3%;(5)家庭作业行为中的努力与目的性、喜欢程度、完成情况能预测元认知的19.9%,1%和15.5%。(6)元认知在家庭作业行为与学习成绩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效应大小为39.14%。
关键词:初中生;家庭作业;时间;家庭作业行为;元认知;学习成绩
本文引用格式:常颖.初中生家庭作业、元认知及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39):193-195.
一 问题提出
从理论上看,家庭作业指的是学生需要完成的作业任务,其多少可以用学生花在家庭作业上的时间来衡量[1]Cooper等对33项相关研究进行了元分析,发现(1)在小学阶段家庭作业时间与学习成绩的相关为-0.04;而在中学阶段则为0.25,有明显的年级效应。(2)对reading,math and multiple subjects而言,家庭作业时间与学习成绩的相关分别为0.21,0.24和0.25[2]。
Fan等人对28项相关研究进行了元分析,结果显示(1)家庭作业时间、行为与小学math/science成绩的平均相关为0.357,与初中成绩的平均相关为0.145,与高中成绩的平均相关为0.297。(2)不同的indicator of homework,结果不一样。Time spent on homework,r=0.145,homework completion,r=0.594,frequency of homework,r=0.117,homework effort,r=0.307。(3)对亚洲地区(新加坡、香港、台湾)的受调查者而言,作业时间与学习成绩的相关为0.075[3]。
关于元认知的的作用方式,历史上有两种理论观点:直接作用论和间接作用论。直接作用论认为家庭作业任务直接促进了学习,同时导致了学生元认知的发展。凯洛夫认为家庭作业为复习课堂所学、预习新课提供了机会,有助于知识、技能的掌握,从而促进学习成绩;同时,家庭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需要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推迟玩耍时间、克服困难,从而促进计划、监控、信息管理、评价等元认知技能的发展[4]。Cooper等认为家庭作业会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Greater self-direction,自我约束Greater self-discipline[1]。根据直接作用论,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可检验的推论:(1)家庭作业时间与学习成绩有显著相关(H1);(2)家庭作业时间与元认知技能有显著相关(H2)。间接作用论的基本观点是家庭作业本身并不直接作用于学习成绩;家庭作业需要通过元认知等的中介作用来影响学习成绩。具体来说,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是一个自主,或半自主的学习过程;学生在完成作业任务的过程中,任务计划、完成情况监控、评价和调节等元认知技能会得到锻炼;元认知技能的变化会影响到学生对作业喜欢程度、努力程度和完成度等心理特征,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Xu调查了633名八年级学生,发现(1)家庭作业管理包括环境管理、时间管理、自我激励、情绪管理、分心抑制等方面;(2)相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五个方面比得分都要高[5]。根据间接作用论,我们也可以得出几个可以检验的推论:(1)家庭作业行为与学习成绩有显著相关(H3);(2)家庭作业行为与元认知技能直接有显著相关(H4);(3)家庭作业行为通过元认知影响学习成绩(H5)。
为了检验元认知的作用方式,本文试图考察家庭作业、家庭作业行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关系,包括以下问题:(1)家庭作业时间、家庭作业行为、元认知和学习成绩之间是否有显著相关;(2)家庭作业行为中的哪些因素对学习成绩起预测作用。(3)家庭作业行为中的哪些因素对元认知起预测作用。
二 方法
(一)被试
发放问卷600份,有效问卷共421份。男生195人,女生226人;初一212人,初二127人,初三82人。年龄13.75岁+1.09岁。
(二)测量工具
家庭作业时间采用每天的平均家庭作业时间来衡量。让学生报告其每天用在家庭作业上的时间平均有多少分钟。采用自编的家庭作业行为问卷。该问卷包括三个维度,分别是作业喜欢度、准确度与完成质量、努力与目的性,共13个项目,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计分,1=非常符合,2=比较符合,3=不确定,4=比较不符合,5=非常不符合。
在本研究中,三因子的拟合指标为2=170.79,df=62,P<0.01.CMIN/df=2.755.GFI=0.940,ILI=0.911,CFI=0.926,RMSEA=0.065。各维度的
ahpha系数在0.73到0.78之间。
采用元认知意识调查表测量元认知。该问卷共有52个项目,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调节两个维度,完全符合记100分,完全不符合记0分。问卷各个子维度的alpha系数在0.72到0.86之间,总问卷的ahpha系数为0.97。学习成绩让学生自我报告最近一次考试的实际成绩。
(三)数据分析
调查所得的数据采用SPSS 11.5进行管理和分析。数据分析方法主要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两种方法。
三 结果
(一)各变量之间的相关
分析结果显示:(1)作业时间与学习成绩没有显著相关。(2)作业时间与元认知的总分、认知知识和认知调节也没有显著相关。(3)家庭作业行为总分与学习成绩的相关为0.39,P<0.01;作业努力与学习成绩的相关为0.337,P<0.01;作业完成与学习成绩的相关为0.516,P<0.01;作业喜欢度与学习成绩的相关为0.11,P<0.05。(4)元认知总分与学习成绩的相关为0.413,P<0.01;元认知知识与学习成绩的相关为0.421,P<0.01;元认知调节与学习成绩的相关为0.396,P<0.01。(5)家庭作业行为总分与元认知有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在0.519-0.531之间。
(二)家庭作业对学习成绩变异的回归
我们以家庭作业行为的维度、元认知、每天作业时间为自变量,以学习成绩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模型的显著性检验结果为,MSb=15.466,MSe=0.445,F=34.764,P<0.001。回归系数中,每天作业时间、喜欢程度的回归系数不显著,即二者对学习成绩没有显著贡献。元认知、努力与目的性、完成情况的回归系数显著,其净决定系数分别为0.171、0.029、0.093。以上数字意味着,在学习成绩的100份变异中,元认知能决定17.1份,努力与目的能决定2.9份,准确程度能决定9.3份;而喜欢程度、每天作业时间能决定0份。
(三)家庭作业对元认知变异的回归
我们以家庭作业行为的维度、每天作业时间为自变量,以元认知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模型的显著性检验结果为,MSb=14442.76,MSe=263.673,F=54.775,P<0.001。各个自变量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中每天作业时间的回归系数不显著,对元认知没有贡献。努力与目的性、喜欢程度、完成情况的回归系数均显著,其净决定系数分别为0.199、0.010、0.155。以上数字意味着,在元认知的100份变异中,努力与目的能决定19.9份,喜欢程度能决定1份,准确程度能决定15.5份;而每天作业时间能决定0份。
四 讨论
(一)家庭作业时间与元认知、学习成绩的相关
本研究发现:家庭作业时间与学习成绩无显著相关;与元认知总分及各维度也无显著相关。H1和H2未得到支持。家庭作业时间与学习成绩无显著相关,这与以往的元分析结果不一致[2,3]。在Fan文中,亚洲地区(包括台湾、香港、韩国、新加坡等地)学生的作业时间与学习成绩相关仅为0.075,而Cooper的结果为0.25。Cooper一文中纳入分析的33篇原始中没有以中国学生为对象的研究。这种差异可能反应出中国与西方在家庭作业时间上的差异。家庭作业时间与元认知的相关也不显著,这可能是第一次获得这样的结果。从逻辑上分析,家庭作业时间是一个内容庞杂的变量,反映了太多的内容,如作业任务的难度、任务的多少、环境的支持度等,其中有些内容与元认知正相关,有些内容与元认知负相关,相互抵消后就难以获得二者的显著相关。
(二)家庭作业与元认知、学习成绩的相关
本研究发现:家庭作业行为与学习成绩相关显著,r=-0.39,H3得到支持。具体而言,努力与目(2.9%,r=-0.34)、准确程度(9.3%,r=-0.52)能显著预测学习成绩12.2%的变异,喜欢程度的作用不显著。在同一个模型中,元认知能预测学习成绩17.1%的变异。这与H.Fanetal.(2017)的元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作业完成情况、作业努力与学习成绩的相关分别为0.59和0.31。[2]说明家庭作业行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模式具有较高的跨情境一致性。
本研究发现:家庭作业行为与元认知相关显著,r=-0.531。H4得到支持。具体而言,努力与目的(r2=19.9%)、喜欢程度(r2=1%)、准确程度(r2=15.5%)均能显著预测元认知的变异。此结果得到了Xu(2008)的间接支持,Xu(2008)认为初中生在家庭作业中需要进行家庭作业管理包括环境管理、时间管理、自我鼓劲、情绪管理、分心抑制,而且成绩好的学生比成绩差的学生得分要高[5]。本研究进一步揭示了中国学生的家庭作业行为对一般性元认知的预测关系。
五 结论
在本研究条件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家庭作业时间与学习成绩无显著相关;与元认知总分及各维度也无显著相关。
(2)家庭作业行为与学习成绩相关显著,r=-0.39。
(3)家庭作业行为与元认知相关显著,r=-0.531。
(4)元认知在家庭作业与学习成绩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9.14%。
参考文献
[1]Cooper,H.,Steenbergen-Hu,S.&Dent,A.Homework.In R.H.Harris,S.Graham,and T.Urdan(Eds.).APA Educational psychology handbook(pp.475-495).Washington:Magination Press,2012.
[2]Cooper,H.,Robinson,J.C.&Patall,E.A.Does Homework Improve Academic Achievement?A Synthesis of Research,1987–2003,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06,76:1–62.
[3]Fan,H.,Xu,J.,Cai,Z.,He,J.&Fan,X.Homework and students‘achievement in math and science:A 30-year meta-analysis,1986-2015,Educational Research Review,2017,20:35-54.
[4]Kaiipob,N.A.Education.Beijing:People‘s education press,1950:128,153-156.
[5]Xu,J.Validation of scores on the homework management scale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2008,109:82-95.
[6]曹翠莲.设计渗透校园文化,提升作业质量有效性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7,4(04):238-23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