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 ——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31 10:11:0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帮助学生坚定党的信仰,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学生社会思想的辨别能力。完善评估方式,综合考试分数与日常行为,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本文从三个方面入手,详细阐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重要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模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本文引用格式:李新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37):227-228+244.

Exploration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Taking the Teaching of“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as an Example

LI Xin-yu

(Ordos Institute of Applied Technology,Neimenggu,Eerduosi,China)

Abstract:The teaching of Outline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History of China is conducive to guiding students to establish correct three views,helping students to strengthen the Party’s belief,establish socialist concept of honor and disgrace,and enhance students’ability to distinguish social thoughts.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we should improve the evaluation methods,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scores and daily behavior.Starting from three aspects,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urse“Outline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History”.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eaching mode;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大学生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课程就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而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宝贵人才,因此需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创新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感染力与亲和力。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必要性

(一)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严重影响社会的未来发展。大学生在高等教育结束后,需走入社会,而近几年,我国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是欠缺社会主义荣辱观,无法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间的关系。随着大学学校的扩招,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因此大学生的意识形态会影响未来社会的主流思想。因此,大学生要坚定党领导的核心思想地位,以保证社会稳定、快速的发展。

(二)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中出现多种非主流因素。大学生在刚接触社会时,缺乏社会经验,无法正确辨别正确的思想注意,极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而误入歧途。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开展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提高学生正确辨别正确思想的能力。现阶段,我国教育在深入改革中,人才评价除了知识储备、个人能力外,还需将荣辱观、思想境界等纳入评估范畴,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有的学生一味追求文化知识,不重视思想政治课程,被动学习,将其看成是完善自我的一种手段。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现状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严重影响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树立,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到重视,大学老师以何种方法进行教学也进行大量的探究,以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开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仍存在不足。

(一)缺少具体研究

         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老师并未针对专题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方面进行具体研究,没有综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特点进行综合设计,避免课程间的重叠。且在大学政治思想教育教学中,教育方向为“消防员角色”,不重视学生思想与事物本质,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在一开始就存在误区,严重影响递进性教育的进行。

\

 
(二)缺少全面研究

         现阶段,我国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较为片面,缺少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多数院校通过是以分数评估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而忽视思想政治真正的价值与作用。这就导致学生普遍能够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考试中取得高分,而不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依据进行评估,造成学生的政治表现与考试分数不正正比的问题出现。

(三)教学模式执行难度大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过程中,虽然学校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设计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受到主观因素、客观因素等多种因素影响,部分教学模式的落实困难较高,难以执行,缺乏推广性与示范性,无法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为例

(一)开展情境教学,增强课程的趣味性与真实性


        通常情况下,情境教学指的是在实际操作中,通过事物形象对场景进行还原与创设,以有机融合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能够增加枯燥无味章节的趣味性,利用虚拟情境营造真实的氛围,对历史过程与历史情节进行再现与恢复,拼凑完整的历史,增强学生的能力与智力,提高综合素质。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主讲,同时实施案例法、讨论法等进行辅助,以提高学生对于我国近现代史的认识与理解,改善课堂气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

(二)开展专题教学,明确课程的学术性与针对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为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对其中存在的内在规律与经验进行总结,且与初、高等阶段的课程内容极为相似。而在大学中将其再次列为一门课程,让学生能够认清近现代社会的国情、历史与发展规律,并详细阐述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列主义、共产党与社会主义道路,简单归纳就是一条主线,两个了解,三个选择,与初中、高中的教学目的存在较大区别。老师要以教材章节为基础进行归纳总结,以凸显教学针对性与学术性。例如:教材中包括上中下三部分,也就是近代、现代与当代,老师从两个矛盾与两个任务入手,归纳线索以开展专题教学,老师引导学生探讨经验教训与历史发展规律,以促使学生了解与掌握近现代历史,增强学生的驾驭能力与融会贯通能力。

(三)开展参与教学,增加师生间的互动交流

          参与教学是指能力不同的学生均有机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教学方法,需要老师与学生间的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过程中,老师可利用问题进行课堂导入,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同时构建师生平等的关系,并以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为目的,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完成教导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教学任务。参与教学属于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我国传统的教学结构,并将考核制度完善与实践教学环节等纳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创建新的教学途径。参与教学主要包括课外、课内两种模式,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促使考核原则多元化发展,大大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有效性。

(四)开展问题教学,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对事物真相进行探究,学生自身能够构建完善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较为枯燥,社会认识偏差,大部分学生都以懈怠的态度进行学习,严重时学生会逃课,因此,老师需重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调动上,以保证学生主动进行学习,但是光老师一方的努力是无用的,需要师生间相互配合,通过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来实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目的。

        开展问题教学时,需利用三个层次循序渐进,课前准备问题,课堂教学中提问,培养学生的课后问题意识。课前准备问题能够促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且学生会积极主动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以从全面掌握基础知识;课堂教学中提问,有利于师生间的团结协作,一起探讨,以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隐藏的深意,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中日战争必然发生原因以及日本侵略中国计划,为什么等,让学生早资料搜集的过程中就能够初步了解教学重点,有针对性地选择问题进行探究。同时问题要具备开放性,以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充分表达自我的观点。

\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过程中,仍存在多种问题与不足,因此,老师要针对问题实施有效措施进行改善,要重视课程改革与教学方法的探究,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效果,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形态,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凤舞,许自立,李红艳.论参与式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J].学理论,2017(07):219-220.
[2]郭理,姚宏志.分类教学: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有益探索——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01):134-137.
[3]郝玉香.以模块化为基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15):41-42.
[4]左伟尘,黄萼华.我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参与式教学方法改革探析——以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为媒介[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33(05):710-7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10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