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应用技术大学机电类专业群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30 12:49:0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随着对其理解层次的多样性和发展问题的迫切性成为应用技术大学师资队伍建设和发展的核心问题。以实现教师综合能力提升、专业与资源发展面向产业、打通学生校内外培养平台等问题为建设目标,通过团队、企业、技术、市场等因素积极有效融合教育教学过程等有效措施,完善评价与良性发展促进机制,对应用技术大学相关专业群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有一定积极意义。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双师型团队;师资建设

本文引用格式:李永强.应用技术大学机电类专业群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29):79-80.

一 对“双师型”的理解

        教师队伍整体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水平及发展能力是应用技术大学建设和发展的根本。面向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和目标,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势在必行[1]。双师型教师既要有传播和讲授正确思想意识与理论知识的教育教学能力,又要具备引导和示范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的思维和方法[2]。同时,还需面向专业相关的行业、产业领域,积累和具备一定的职业发展眼光、知觉能力、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具有较好的专业智能和创新潜能,适应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和变革,从而有效保障师资队伍全方位、整周期的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导向与培养。双师型师资团队概念的提出,适应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应用型工程教育教学理念的发展[3],既是对所有应用技术大学教师提出的一种专业发展要求,也是对相关学科或专业师资团队良性发展和成长的目标导向。

双师型队伍建设的现状:

        一方面,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模式和定位的应用技术大学而言,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具有迫切性[4]。第一,是回归本科教学,以本为本的必要基础;第二,是传统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应然需要;第三,是面向产业和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第四,是教师队伍自身结构调整和完善的需要。另一方面,大量地方普通本科应用技术大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一定的困境。如管理服务主导群体和环境对双师型教师的概念理解的不深入,传统教育教学环境与平衡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的影响,教师自身行为习惯的影响,双师型教师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在各相关高校均有不同程度的显现。结合以上情况,应用技术大学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梳理问题,明确建设目标[5],并通过转变理念、强化面向技术与工程实践锻炼、柔性拓展与培育团队、制定相关配套制度等途径培养“双师型”教师。以下结合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机电类专业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的相关情况分析。

\

 
二 建设目标

(一)实现教师教学水平与应用能力综合提升


        按学科基础、专业方向两级层次优化整合现有师资资源和校内外实践资源。在成员交叉(每个人均兼顾基础和专业)的前提下,分别建立若干个服务学科基础和服务专业特色方向的师资团队。在团队内部建立“引领-中坚-培育”的人才成长体系,实现外部集中支持,内部帮带扶持的运行模式,从而实现师资总体成长和发展支持的针对性。

(二)实现专业特色发展和积累面向相关产业

         在各专业保持宽口径培养的前提之下,梳理和重点对接若干个有明显就业优势和发展特色的产业方向,深度结合和拓展合作企业资源,积极扶持和培育师资团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方向与相关产业对接。

(三)实现课程资源和平台建设倾向工程应用

         保障相关师资团队定期与行业协会及相关学会的交互,同时计划性的深入相关企业学习、交流,从而逐步过渡到共建理论与实践课程资源,共建实践教育教学平台,最终达到共同合作开发相关技术应用项目和进行相关科学研究。

(四)实现学生教育和培养资源内外途径融合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服务学生,以培育和发展的各类师资团队为纽带,整合校内外教育教学和科技应用资源,一方面,积累和重构偏向工程应用特色的理论课程体系和精品课程,另一当面,打造“基础训练(校内)-综合应用(校内训练、校外拓展)-创新创业(校内科创培育)/岗位体验(就业岗位历练)”的专业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形成突出应用特色、有一定方向针对性的对学生综合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全面培养和发展支持体系。

三 基本措施

(一)主动发挥集体育人优势,面向专业方向组建协同成长团队


          分阶段、视其成熟程度,面向学科基础课程培育设计基础类、制造基础类和程序控制基础类3个学科基础团队,面向专业特色方向培育制造系统与装备、系统控制及工业机器人、制造工艺与管理、流体应用装备与系统、流体机械及工程和汽车制造及服务工程等专业方向团队。学科基础团队主要面向学生的科技创新竞赛服务和基础科研能力培育,专业方向团队主要提升基础科研能力和面向产业培育科研应用转化能力。

(二)深度挖掘企业资源平台,面向生产一线历练基本工程素养

         以校企学生就业联合培养为突破口,支持每个专业团队建立和拓展与发展方向相匹配的行业优势企业资源库,确保团队整体或每位教师每年多次或集中的企业现场学习和交流,实现教师基本工程素养训练和行业发展前瞻性的保持。以系统性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参赛为手段,初步实践相关团队的工程应用能力。

(三)有效保障对外交流学习,面向核心领域提升发展认知层次

        确保为每个团队(或团队每个成员)提供相关学术与技术交流参会的支持:参加约定次数的专业学术会议,参加约定次数的行业或产业高端展会,参加约定次数的国家级学生科创比赛交流,参加约定次数的人社部门或企业举行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交流对接或产业考察。

(四)积极对接行业产业技术,面向应用需求培育科技应用项目

          要求团队按2-3年为周期,制定明确可行的产业或技术对接培育发展规划和目标设置。支持团队面向基础科研能力培育所要求的资源建设(如软件和实验设备增置,校友关系拓展等)和师资能力提升专项培训(如项目申报和技能培训),鼓励团队在建设初期每年至少完成约定量级的与相关企业的技术项目合作(对科研进款不做要求),渐进式与相关企业缔结合作关系。

(五)动态更新教育教学体系,面向全体学生服务应用能力成长

        保障专业方向师资团队与相关课程群教学团队双重身份的融合,促进校企联合协同育人教育教学模式向校企协同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发展。以2-3年为周期,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发展的含资源建设与平台建设等在内的成果融入相关专业体系和课程体系建设,在合理评估和论证的基础上,更新专业教育教学培养计划,使得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成果最终回归教育教学和服务社会本职。

\

 
四 良性评价与发展导向

(一)达标基本数据与资料,督导学习与历练过程


        对每个教学团队和相关教师的发展和成长过程基于明确周期计划进行目标考核和过程追踪,建立完整的资料数据,及时分析和帮扶团队发展。

(二)服务学生学习与积累,考核教学转化与应用

        团队的发展和成长结果必须有效服务学生的学习和积累,对每个团队在学生学习服务(如理论课程改革与应用、实践环节拓展、科创与创业帮带)方面的考核执行按年度纵向发展对比考核和激励。

(三)面向学生就业与成长,激励成果推广和对标

         团队的发展和成长过程中积累的企业资源、影响力和团队对优势就业产业的判断和导向必须全面影响和服务学生的职业规划和认知、就业定位和发展。双师型师资队伍对学生择业和就业的推进作用执行系内部团队横向对比考核和激励。

五 结语

          随着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系统性问题范畴理解拓展和认识层次的提升,以“四个实现”为发展目标:即实现教师教学水平与应用能力综合提升、实现专业特色发展和积累面向相关产业、实现课程资源和平台建设倾向工程应用、实现学生教育和培养资源内外途径融合,以学科或专业组团培育和发展模式为主要载体,以面向产业与市场为切入点,以全面服务学生为核心任务,形成具备良性评价机制与发展导向的双师型师资团队,对应用技术大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实质性提升有一定建设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娟.双师型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方法研究.职业技术教育,2013(05):75-77.
[2]孙翠香.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构建背景理念及内容架构.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08):70-74.
[3]郑秀英.双师型教师职教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目标.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7):75-78.
[4]王中华.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出路.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6(04):41-45.
[5]徐学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问题探究.教育探索,2012(12):102-10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04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