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以就业为导向改革计算机教学模式策略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30 11:39:5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以就业为导向改革计算机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实现中职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还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就业竞争力,使其更好地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因此,为促进以就业为导向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改革,笔者从以就业导向改革计算机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入手,对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现状进行了全面而深入地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以就业为导向改革计算机教学模式策略。

关键词:就业;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必要性;现状;策略

本文引用格式:雷百兴.以就业为导向改革计算机教学模式策略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34):59-61.

一 以就业导向改革计算机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与此同时,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自高校扩招政策施行以来,大学生数量呈“爆炸”趋势增长,不仅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同时也给中职生带来很大的就业压力。而传统的计算机教学工作并没有考虑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影响,中职学校只承担培养人才的责任,并没有把学生未来就业的因素考虑进去。在过去,由于中职学生数量少,而企业人才缺口大,所以学生毕业以后不会为找工作发愁。但是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中职学生数量与企业人才需求产生了非常明显的供需矛盾,即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能与企业人才缺口形成统一,逐渐形成了一种怪像:学生找不到工作,而企业找不到他们所需要的人才。而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并不是以就业为导向,完全是按照所谓的教学大纲安排教学工作。

        计算机是当前非常火热的专业,尤其在经济转型的这段时期,为计算机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计算机方面的人才都能找到心仪的工作,仍然需要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这是因为,计算机行业体系非常庞大,涉及到各个领域,不仅包括最常见的程序员,还包括一些利用计算机技术优化工艺的人才。而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可以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推动计算机行业的发展,我们有必要对当前计算机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以就业为导向消除企业人才缺口。[1]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更符合企业以及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对贯彻落实“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目标也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对于一些中职生而言,他们接受计算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未来能够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以就业为导向,不仅可以使教学工作目标更明确,同时也可以为教师指明教育方向,保证教学工作的有效性,提高对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新的要求,如果这些中职学校始终坚持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而忽视市场变化的影响,那么这些学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就很难满足企业的真正需求。为了能够缓解就业压力,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我们必须加强对人才市场的研究,对教学模式精准定位,找准发展方向,以教育推动社会发展,以人才作为企业发展保障,在满足教学要求的情况下实现对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改革[2]。对于中职学校而言,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能够更好地发挥出中职教育的作用,并且提高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认同感,对推动中职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学历有时候并不能代表能力,而中职教育绝对不是赋予给学生一个学历,而是要让他们真正具备与他们学历相当的能力,从而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

 
二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现状

         一般来说,中职生的知识基础比较薄弱,而对于计算机教学而言,其涉及到的知识体系非常庞大,往往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基础。两者之间的矛盾不仅给计算机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带来很大的问题,同时也很难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计算机技术对于推动科技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我们要想实现在科技上的创新与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计算机教育,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实现科技上的创新。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些不可磨灭的作用[3]。然而,由于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工作存在较多的问题,所以不能为社会提供保质保量的计算机人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职计算机教学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学生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很多中职生的知识基础非常薄弱,而且学习意识淡薄,同时也没有掌握非常科学的学习方法,给他们学习计算机知识带来很大的影响。计算机教学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方方面面,而且很多内容非常的抽象,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那么学习起来就非常吃力。为了能够让学生真正把教学内容“吃透”,一些计算机授课教师会有意识地放慢讲课速度,并且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学生解释这些内容。但是,由于课时有限,所以很多时候教师都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而有时候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他们会追赶进度,甚至会把一些非常重要的内容也一带而过,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影响。而很多学生也知道自己的知识基础比较薄弱,但是由于自己的学习意识不足,所以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些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完全依赖于课堂教学。计算机教学内容是环环相扣的,如果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且善于总结知识点,他们就可以把这些繁杂的知识点构建成一个知识体系,从而理清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4]。但是,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这种意识,所以“前面学、后面忘”的情况时有发生,学习效率和效果非常不理想。不仅如此,教师也没有帮助学生形成一套学习体系,忽视了自身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方面的作用和重要性。

(二)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我们知道,计算机行业发展速度非常快,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避免教授给学生的知识都是一些过时的“产品”。然而,中职教师都忽视了对自己教学能力的培养,完全是“吃老本儿”,没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这种意识和想法。对于他们来说,只要每天按时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就行了,至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或者自己教学能力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则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之内。而计算机行业之所以发展速度如此迅速,除了与其本身的性质有关以外,还与其广阔的应用市场有关。计算机技术是很多领域不可或缺的技术,可以说,没有计算机技术作为这些行业发展的推动力,他们就不可能发展到当前的这种水平[5]。而教师这个行业则不同,他们完全可以凭借很多已经过时的知识来“糊弄”学生,而且也不会影响到自己升职加薪。所以很多人都说教师这个职业就是一个“良心活儿”。有铁饭碗作为保证,一些教师就不愿意去把时间和精力应用到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方面,也不会通过学习一些新知识、新理论而扩大自己的知识提高,提高自身竞争力,并且为提供更高质量的教学服务而做准备。教师教学能力的不足给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带来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不利于中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学生整体素质越来越低,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认可度也将随之降低。

(三)教学方式太单一

          如果教师想要把那些层出不穷的计算机新知识教授给学生,让他们对计算机行业比较前沿性的技术有一定的认识,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式,避免教学方式单一化。但是,目前,教学方式单一化已经成为中职计算机教育的常态,很多教师只会使用多媒体+黑板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有效激发学生课堂听课兴趣,同时也不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计算机涉及到很多抽象而且复杂的理论知识,如果教师只是把这部分内容以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看,而不能用形象生动的方式给学生进行讲解,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很难得到保证。随着教育行业的发展,各种新的教学手段层出不穷,给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课堂听课兴趣创新了条件。但是,中职计算机教师似乎并没有将这些教学新方法,比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新一代的教学方法引入到计算机教学过程,使得教学方式单一化的情况没有得到改善。

(四)实践教学环节不受重视

         有很多计算机理论知识非常抽象,单纯地靠学生自己去思考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效果也不理想。而如果能够加强对学生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动手练习的过程理解这些内容,那么不仅可以保障课堂教学有效性,同时还能保证学生学习的效果。然而,很多教师似乎并不重视实践教学,教学形式化的情况较为严重。比如,教师只是按照正确的操作给学生进行演示,而没有把可能出现错误的地方给学生指出来,也没有给学生讲解产生错误以后的补救方法,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形成了非常固定的思维模式。计算机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而固定思维模式一旦形成,他们就会把自己的思想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利于自身的发展。而且,实践教学脱离市场需求的现象也比较严重,所开展的教学工作也不是以市场为导向,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息息相关,不经过动手实践而只是空想,那么学生计算机水平将永远得不到提高。

三 以就业为导向改革计算机教学模式策略分析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工作,不仅是促进中职计算机教学工作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在过去,中职教育一般都是以满足应试教育要求为目的,教学的重点位于提高学生成绩上,而忽视了教学工作对学生未来就业的影响。[6]这种脱离市场需求的计算机教学模式给中职教育健康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不仅影响了社会各界对中职教育教学效果的认可,同时也不利于中职生未来的发展。鉴于此,我们有必要重新构建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并且保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的选择能够满足就业要求,坚定不移地以就业为教育导向,为将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奠定基础。

(一)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为了能够将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实处,首先应该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新的要求,要求他们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始终把学生就业当成是教学重点,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来获得计算机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且还要把这些教材以外的内容制成课件,在课堂给学生进行讲解,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对市场人才需求类型有个大致的了解,让今后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同时,教师还应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了解用人单位最希望招聘到的人才类型是什么,或者说需要学生具备的能力、知识体系有哪些,从而为未来的教学工作指明方向。

\

 
(二)改革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难以吸引学生课堂听课兴趣,同时也不利于教师未来的发展。而教师对教学方式的选择往往会给整个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教学工作能够更好地发挥出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式。因此,为了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方式。比如,教师可以把案例教学法融入到多媒体教学法中,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案例来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并且让学生掌握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做到学以致用。

(三)进行校企合作,推动以就业为导向教学目标的实现

        校企合作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而且也可以让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更有针对性。中职教育能够为企业提供人才保证,而企业可以为学生创造就业条件,两者的交流与合作能够实现共赢。以就业为导向就是为了保证中职计算机教育所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满足企业生产的需求,而学校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可以知道企业的人才缺口是什么,从而让计算机教学工作更有针对性。计算机教学涉及到很多的内容,但是对于不同的企业而言,他们要求学生具备的专业素质是不同的。如果能够以就业为导向,那么就可以让教师找准教学的重点,从而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并且提高教学质量。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获益,因为他们未来可以招聘到他们最希望获得的人才,并且还能够降低培训新员工的成本,从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四 结束语

         从当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现状来看,目前中职计算机教学工作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无法与当前社会发展相适应,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较好地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因此,以就业为导向对计算机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势在必得。

参考文献

[1]王宝妍,刘乔佳.以就业为导向改革高校计算机教学模式的策略分析[J].电子测试,2015(12):56-57.
[2]李军伟.以就业为导向改革计算机教学模式策略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8,5(28):239-240+247.
[3]张大伟.以就业为导向改革高校计算机教学模式的策略分析[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06):196.
[4]张富平.浅析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8,5(39):312-313.
[5]张焕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用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7,4(11):203-205.
[6]分析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2017(37):284-28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03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