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技能,轻素质”的现象,而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就是毕业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精神这方面的素质,如果毕业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精神欠缺,则其即便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也无法很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基于此,本文从延安精神的内涵出发,提取出有益于培养高职生人文素养、职业精神的内容,并就如何将其贯穿于职业技能教育的各个环节提出了几点有效措施,希望能够实现对于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关键词:延安精神;职业院校;人文素养;职业精神;职业技能;融合培养
本文引用格式:黄倩.延安精神视域下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养、职业精神、职业技能的融合培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34):253-254.
一 延安精神的内涵
延安精神本身属于一个博大的精神体系,改革开放后,延安精神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延安精神的灵魂,也是支撑共产党不断奋斗的力量源泉;其次,应该强调实事求是[1]。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实事求是的概念,应该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发挥人民战争的威力,开展全面对敌战争,并在后续的一系列活动中对该思想进行了贯彻落实,如大生产运动、国共合作、整风运动等,端正了党的思想路线,提高了党的战斗力,也使得中国的革命斗争形势发生了转折;再次,应该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员的根本立场,它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服务态度需要全心全意,个人利益应该服从于人民利益,以集体利益、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为先;相信群众,尊重群众,继而依靠群众,不断提升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以此来推动党的团结和统一;最后,应该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最终胜利的精神支柱,帮助共产党渡过了最为艰难的时期,在其帮助下,艰苦的物质条件不仅没有能够消磨共产党的斗志,反而激发了赋予了共产党员乐观主义精神。
二 延安精神应用于职业教育的意义
理论意义:以延安精神为载体,拓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新领域,为研究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职业精神、职业技能的融合培养开辟了新的理论视角。一是在详实史料的基础上对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进行深入研究,从中挖掘、提取与高职学生人文素养、职业精神相关的内容;二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职业精神、职业技能三者融合培养的规律,并思考如何将延安精神贯穿其中,充分发挥延安精神的育人功能[2]。
实践意义:高职院校的主要功能就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但是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存在着专业技能教育和人文教育、职业精神培养不平衡的现象,致使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本课题以延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充分发挥革命圣地的优势,将延安精神引入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职业精神的培养,并将其贯穿到职业技能教育的各个环节,为我院能培养出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综合素质过硬的新型人才提供有效途径,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三 延安精神视域下职业教育融合途径
针对当前高职学生存在的人文素养水平低、职业精神教育薄弱等问题,立足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应该推动职业教育的融合发展,实现人文素养、职业精神以及职业技能的融合培养,以此来保证培养的效果。
(一)明确教育教学理念
依照我国高职教育的层次目标分类标准,可以将其分为几个不同层次,第一层次是培养学生掌握特定的职业岗位,又或者职业岗位群的基础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第二层是强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第三层在对有益于学生长远发展的素质培养,如职业探究能力、职业意识、职业道德等。从教育教学理念上,高职院校应该立足延安精神中艰苦奋斗的内涵,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在培养普通职业技能的同时,通过人文素养及职业精神培养,鼓励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新的发展环境下,我国职业教育强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需要对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明确,树立起科学的人才观,推动教育教学中人文素养、职业精神以及职业技能的相互渗透,强调以职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3]。
(二)注重习惯养成教育
虽然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是小学阶段,但是很多学生实际上都没有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高职教育中,应该重视习惯养成教育,将其作为教学工作中的头等大事,坚持从点滴做起,要求学生能够自觉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例如,在学习中,可以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预习,提前熟悉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明确其中的难点,以此来提升课堂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在生活中,应该做到严以律己,对人有礼貌,衣着干净整齐。对于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不良习惯,教师应该及时纠正,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4]。
(三)充实相关教育内容
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很多高职院校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开设较少,仅仅占据总学时的8%,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非常严重的重专业轻人文的现象。想要实现人文素养、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的融合培养,就需要对相关教育的内容进行充实,对课程结构进行改革创新,适当增加人文及社会学科的比重。实践中,可以通过调整专业目标的方式,对选修课的范围进行拓展,增加传统文化、人文历史等课程的比重。同时,应该构建相应的课外自修体系,鼓励学生进行课外自主阅读,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阅读书目,确定好相应的时间表,定期进行检测。例如,在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可以借助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对延安精神的内涵进行拓展,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红色书籍,使得其能够学习前辈顽强奋斗的精神,配合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礼仪修养等进行培养。可以在每周选择1-2d,利用晚上的课余时间,开展红色文化专题讲座,以此来推动学生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高度融合[5]。
(四)培养学生服务意识
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因此获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最终赢得了革命的胜利。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高职学生想要成为合格的接班人,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具备相应的服务意识及人文素养。当前,部分高职学生将传统价值观全面否定,个人本位思想严重,并没有认识到个人的社会属性,也没有认识到想要在社会中更好地生存,必须得到他人的认可,将自身的价值于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体现出来。而从高职院校的角度,在对学生服务意识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该促进其思想境界的提高,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增加校企合作实践
职业教育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岗位适应力和实践能力,能够很好地适应岗位需求,对此,高职院校在推动人文素养、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融合培养的过程中,应该通过相应的校企合作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参与顶岗实习或者相应的假期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去体验生活,从基础岗位做起,熟悉自身的职业,逐步形成对于职业和岗位的感情,做到知行统一。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职业岗位以及职业岗位群要求的社会调查,通过企业走访、职业体验等方式,学习自身专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职院校爱还应该将企业专家讲座、优秀毕业生经验交流等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借助企业专家和优秀毕业生的成长经历,为学生树立起可供学习的榜样,确保学生能够少走弯路,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内化培养[6]。
四 结语
总而言之,延安精神本身的理论浅显,但是有着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案例,对延安精神进行学习、传承和弘扬,是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人文素养、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融合培养的客观要求,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从高职院校的角度,应该立足延安精神视域下,做好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处理好知识、素质和能力的相互关系,尽可能做到“素质为本,技能为准,品德为尚,拓展为强”,在强调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学生人文内涵的提升,实现对于教学的整体优化,以此来确保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文永新.用延安精神抓党建促进职业院校改革发展的探索[J].职业,2018,(36):47-48.
[2]同宇,景向伟.红色文化教育视阈下延安高职教育的特色与实践[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2(01):1-4.
[3]刘延民.延安精神与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研究[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6,(04):16-19.
[4]王冬.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探索——以延安精神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5,(09):57-61.
[5]张建军.论延安精神引领高职院校持续健康发展[J].科技创业月刊,2013,26(08):117-118.
[6]赵鹏飞,孙文.延安精神对提升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45):201-20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