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信息类专业教学质量提高方法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30 10:08:2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总结了传统的区分对待课程性质、合理安排课程衔接顺序、充分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主动性,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针对信息类专业课程特点,提出了有利于提高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信息类;专业课;教学质量提高

本文引用格式:王志军,等.信息类专业教学质量提高方法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30):162-163,171.

一引言

       据统计,目前高校普及率最广的专业有两个,一个是外语,一个是信息类,尤其是80年代后,我国各个高校几乎都有信息类专业,信息类专业的在校生人数也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信息类专业的教学质量,尤其是提高信息类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高校能否培养出更符合社会的合格的信息类技术人才。

二 高校提高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传统方法概述

       教与学永远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矛盾,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三大主体。因此,要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就必须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入手,尽可能地使他们发挥最大潜能[3]。信息类教学同属于教学范畴,通用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同样适用于信息类专业教学,普遍传统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4]:

(一)因课施教,多种方式结合使用

         教师应该根据所教课程的性质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采取的教学手段应该有所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利用计算机的辅助教学软件,在教学过程中使用CAI和相关软件,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2)边讲、边演示。这种教学模式应有一定的教学设备,如投影仪,多媒体教室等。
(3)以上机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独立完成上机作业。教师从学生的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

 
(二)合理安排课程

         高校信息类专业课程的设置对于高校信息类专业学生能否更好地掌握知识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必须重视信息类专业教育的本质,合理安排课程。一方面,安排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先序课与后续课,考虑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做好知识的衔接,另一方面,教师在安排课程的时候,应该考虑到信息类专业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做到学以致用。

(三)注重引导示范

       教师要充分结合生动案例,搜集恰当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四)发挥多媒体在信息类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教育思想的不断更新和教改发展的需要,要求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计算机进入教学课堂,以发挥计算机的“特有功能”。“多媒体教学”就是使用多种传递信息的载体与现代教法的最佳结合。多媒体教学强调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理论,而且更要通过多媒体生动有趣的展现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去思考、分析、归纳、总结,即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其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使用多媒体有以下优点:(1)直观新颖,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学容量大,教学效率高。(3)有利于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4)增强交互性。

(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为了提高高校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应该理清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他们各自的最大潜能,使其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存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一方面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课,积极回答出来教师提出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生也必须积极认真思考,带着兴趣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学到更多的新的专业知识。

(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高校信息类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中,作为高校信息类专业课程的教师,必须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应该以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采取措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教会学生创新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的首要问题就是要使学生的学风更加端正。与此同时,最大限度地为高校信息类专业学生提供参与信息类实践的平台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使高校信息类专业学生明确学习各门专业课的目的,从而进一步促进高校信息类专业学生在学习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巩固旧的知识并学会创新。只有这样,高校信息类专业的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学习。

(七)启发式教学

       学生对信息类实际操作相对更容易接受,有的东西尽管老师没有介绍,通过同学们自己上机摸索也能很好地掌握操作方法,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电脑不是学出来的,是玩出来的”,它的确有一定的道理。因此,教师可以把一些问题或者任务留给学生自己解答,相互讨论,相互学习,在兴趣中掌握知识。

三 信息类专业课特色教学探讨

        信息类学科又不同于其他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信息类学科有着知识更新速度快、学科交叉性强、实践操作性明显等特点,信息类类专业课程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要想提高这些课程的教学质量,除了采取以上提到的方法外,还可以针对本学科的特点采取以下措施[5,6]:

(一)加大学生上机时间

       信息类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要想学好各门课程,必须有充足的上机时间。上机时间的保证有多种方式,除了正常课内上机时间外,很多高校也采取提供学生课外机动上机时间的方式增加学生上机时间,另一方面,目前学生的电脑拥有率非常高,学生拥有电脑是一把双刃剑,作为教师与学校相关部门,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提高在学习方面的利用率,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和老师提供机会、布置任务,让学生发挥手中电脑的作用。

(二)强化校企合作

      信息类行业的特点之一是发展速度快,而企业的行为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紧密程度体现得非常明显,在实践环节,学校可以加强校企合作,让学校和学生充分了解社会需求,这样会实现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相对自然过渡。

(三)及时更新教材

        信息类科学的飞速发展决定了信息类专业教材的快速发展,因此,信息类课程的教材必须及时更新,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学科发展动向。

(四)加强学科领域的新技术讲座

      当前,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趋于多样化,但是不一定具有系统化,为了让学生了解学科的最新发展,教师应该加强一些新技术讲座环节,系统全面地讲解领域内的最新发展成果。

(五)增大案例教学内容比例,积极开展项目教学法

         信息类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中的程序设计环节有着很强的应用性,学生只有密切结合实际应用才能掌握好这一环节,案例教学与项目教学就是很好的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或者让学生结合实际项目、实际课题完成一定的任务,对学生将来走上实际工作岗位有很大的益处。

\

 
(六)拓宽信息获取领域,强化自学能力

        互联网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在互联网+的时代,教育同样离不开互联网,教师要通过课下作业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获取知识,掌握现代社会信息获取与分析归纳的能力,学会如何通过自学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这其实也是任何专业学生都要具备的能力。

(七)利用学科竞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们的信息类学科的学习兴趣,巩固学习成果,可以经常组织信息类知识竞赛活动或者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信息类领域的学科竞赛。不少学生,就是因为参加了这样的信息类比赛,开始对信息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由此深深地喜欢上了信息类学科。

四 结束语

         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一方面要从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的几个环节入手,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以采取一些特殊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诸如:加大上机时间、及时更新教材、加强校企合作、案例分析与项目教学结合以及及时举行新技术讲座等,通过多方面结合,针对不同学校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信息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必将得到较大提高,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晏敏,夏宇,彭伟等.电子信息类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43):255-258.
[2]巫鹏.信息技术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数字化用户,2018(6):157.
[3]王旖旎.如何提高高职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质量[J].数字化用户,2017(34):175.
[4]陈露军,张娜.提高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质量的思考[J].福建电脑,2018(3):80-82.
[5]关维国,曹洪奎,马永红等.应用型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教育模式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05):46-48.
[6]穆尚峰.浅谈如何提高计算机专业课教学质量[J].计算机教学与教育信息化,2011(13):14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01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