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论文 > 正文

浅析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论文

发布时间:2023-08-21 10:31:52 文章来源: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小学班主任扮演着班级管理者与知识传授者的双重角色,因此,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与学生的健康成长息息相关。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时,如果缺乏沟通技巧,或者方法不得当,不仅影响班级管理成果,还会与学生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班主任在沟通中应以宽容、和蔼、亲切的态度,努力塑造“倾听者”形象,为班级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沟通艺术

  沟通是一门语言艺术,良好的沟通具有催人奋进、激发斗志、调节情绪、净化心灵的作用。因此,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应当运用好语言这一沟通工具,熟练掌握沟通交流技巧,与学生在语言上、行动上、心灵上达成共识。作为班级管理者,与其发号施令、严厉苛责,不如精于沟通、巧于交流,只有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班级管理成效才能逐步凸显出来。

  一、平等包容,间接沟通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尊心强,对人、对事过于敏感,如果班主任的语言过于犀利,便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进而给学生的心灵笼罩上一层阴影。基于这方面考虑,班主任应当怀有一颗“平等包容”的心,始终站在学生的立场与角度去看待问题,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沟通效果。在针对后进生或者自控力差的学生时,不得直接引入敏感话题,需要借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其他话题,进行间接沟通,既可以化解尴尬局面,学生也能快速认清自己的错误。

浅析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论文

  比如,一些后进生缺乏积极的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差,以至于学习成绩很不理想。这时,班主任应当事先了解和掌握这些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平时听课情况、作业上交情况、课堂表现、课后自主学习情况等,然后制定一套针对性强、实效性好的沟通交流方案,并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或者自习课时间进行一对一、面对面沟通。可以“先入为主”,利用学生不避讳、不排斥的话题慢慢引出沟通与交流的问题。班主任:“听说,在昨天的仰卧起坐达标测试中,你一分钟做了56个,而且还得到了表扬。”学生:“老师,仰卧起坐测试我得了第一名,有许多同学都问我是怎么做到的。”班主任:“那你一定要继续努力,争取每一年的体育达标都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学生:“老师,放心吧,我一定会努力的。”班主任:“看你信心十足,老师也为你高兴,希望今后,你不但在体育方面取得好成绩,在学习方面也能够有所突破。你应该给自己制订一个学习计划,如果每天按照计划去做,学习上也会取得好成绩。”学生:“老师,请您放心,我一定把学习成绩提高上去。”从沟通内容可以看出,班主任旁敲侧击,利用了学生引以为荣的话题来引出学习成绩差的话题,不仅顺其自然,毫无跳跃感,还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看似平淡无奇的沟通方法,却在班级管理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间接沟通能够兼顾考虑学生的自尊心。在双方进入正式沟通之前,学生对班主任引出的话题比较感兴趣,极易激发学生的荣耀感与自豪感,当沉浸在这个话题所制造的光环当中时,学生的紧张情绪也会烟消云散,进而可以快速进入到良好的沟通氛围当中。其次,间接沟通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控力。当进入正式话题沟通情境以后,学生往往不设心理防备,甚至依然感受和体验着上一个话题所带来的荣耀感,而班主任恰恰可以抓住沟通时机,趁热打铁,将正式沟通话题顺理成章地引出。这时,学生将不由自主地配合班主任,当这种无意识的配合变成有意识的自主支配以后,学生将清醒地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自控能力也将显著提升。最后,间接沟通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如果班主任直入主题,或者以责备、严厉、训斥的口吻与学生进行交流,那么,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关系也将慢慢疏远。而间接沟通可以营造和谐的沟通氛围,在这一氛围熏陶下,双方将比较容易达成共识。

浅析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论文

  二、擅于聆听,暖心沟通

  在与学生沟通时,班主任不仅要做好语言支配者,也要成为忠实的聆听者。虽然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但是,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也装着许多“小秘密”。学生鲜为人知的“秘密”,一般情况下不会与人分享,因此,班主任应当通过适宜的沟通方式,解开学生的心结,消除学生的内心疑惑,使其能够健康快乐成长。如果在沟通过程中,班主任反客为主、滔滔不绝,那么,多数学生将出现“左耳进、右耳出”的情况。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班主任应当及时转换沟通交流角色,让学生扮演倾诉者,而班主任则扮演聆听者,认真仔细倾听学生心声,这样才能消除学生对班主任的畏惧感,才能让学生敞开心扉,沟通取得效果,学生在学业或者其他方面便能有所进步。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理念中我们得出,亲近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沟通可能的基础,班主任只有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友人关系”,沟通效果才能显现出来。

  以经常影响课堂纪律的学生为例。班主任针对这样的学生,在沟通中,如果不注重沟通技巧,则会适得其反。因此,为了达到纠正学生错误的目的,班主任在与这一类学生进行沟通时,应当扮演一个聆听者的角色,让学生将自己的行为与心里的想法倾诉出来,然后再平心静气地进行语言交流。比如,班主任利用一句话来拉开沟通交流的大幕:“有许多任课老师反映,你在上课期间经常扰乱课堂纪律,这样做对吗?”接下来,学生可以接着班主任的话来表达自己观点与想法:“老师,我做得不对,不应该打扰其他同学,但是,我对一些学科实在不感兴趣,而且我实在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所以才去扰乱课堂纪律。以后,我一定改掉这个坏习惯,请老师和同学监督我。”在学生陈述观点时,班主任应当认真聆听,并从中提取出一些关键信息,比如这名学生说自己对一些学科不感兴趣,班主任就可以将这个信息作为突破口,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班主任:“其实每一个学科当中都会出现很多的实用知识,学好语文,可以写出优秀的文章,可以了解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学好数学,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能力,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学好英语,可以和外国人直接对话。学好道德与法治,可以培养我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我们的法律意识。如果你对某一个学科不感兴趣,那么,你对某一个知识领域的了解也将是一片空白。”

  通过这种亲切与暖心的沟通方式,学生能够快速地认识到错误,也会虚心接受班主任给出的意见与建议。因此,聆听所产生的正向效应往往更强于说教,在与学生进行双向沟通时,班主任应当放低姿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的内心真实想法进行深入了解,然后再利用一些暖心的话语来纠正学生的错误。与此同时,班主任应当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将心里话表达出来,让学生能够正视自己的缺点,认清自己的毛病。然后,班主任利用一些正能量充盈的真实案例给学生带去前进的动力。这样一来,既可以转变班级风气,也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

  三、家校携手,默契沟通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不仅需要与学生之间建立良性的沟通交流氛围,也需要和学生家长之间形成默契的沟通关系。学生来到学校,班主任与其他任课老师立刻变成了监护人的角色,而学生一旦离开学校,其监护责任立刻转移到学生家长身上。因此,班主任与家长应当借助于现代化通信工具,建立长期稳定的沟通交流关系,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还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绩效的提升。尤其在各种新型媒体出现以后,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渠道变得更加顺畅。班主任可以利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专门建立一个家长交流群,同时,与每一位学生家长建立联系。鼓励家长通过沟通,询问孩子学校表现情况,比如上课是否注意听讲、是否违反了课堂纪律、是否损害班级形象等,当家长了解了这些情况之后,建议家长可以直接利用开导与教导的方式,来纠正学生的错误。

  以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为例,班主任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在校期间,不会扰乱课堂纪律,上课认真听讲,可是学习成绩却始终不见起色。为了查明原因,班主任可以利用微信,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放学之后的学习情况。在交流过程中,可以用含蓄与诚恳的口吻进行沟通。班主任:“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很好,上课注意力集中,也从不搞小动作,但是,学习成绩上升很慢,我作为班主任很着急。”学生家长:“老师,谢谢您的关心,我们平常工作很忙,也没有过多时间去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平时,都要靠他自己,每天放学回家,孩子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看动画片,我要是说他几句,他就和我顶嘴,时间长了,我们也就放松了对他的教育。”通过简短交流,班主任可以从沟通内容中找到孩子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在结束与家长的沟通之后,班主任可以根据了解和掌握的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教导。

  由此可见,与家长进行沟通,不同于师生间的沟通,除了注意沟通语气以外,班主任应当拿捏好语言尺度。如果沟通语言当中带有责备的成分,那么,学生家长极易产生疏远感,进而使沟通双方陷入尴尬氛围,沟通效果也将受到影响。因此,班主任可以用温和的语气,对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进行复述,使学生家长能够产生一种亲切感。当沟通氛围变得轻松与和谐之后,班主任可以直入主题,与家长共同查找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这种默契的沟通方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将产生以下积极影响:第一,学生能够感觉到自己受到班主任与家长的重视,进而快速树立自信心。第二,班主任在掌握了学生个人情况之后,可以因材施教,制订针对性的教学或者管理计划,加快学生进步速度。第三,通过沟通,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期间表现,如果因为家长原因而导致学习成绩差,那么,家长能够对症下药,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四、结语

  小学班主任应当承担起管理者重任,并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在与学生和家长沟通中,始终遵循“平等宽容、协同共进”原则,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同时,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沟通方法与技巧,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默契的关系,进而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建国.小学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技巧探索[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21):118-120.

  [2]陈萍,张斌.班主任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与框架建构[J].中国教育学刊,2021(2):102-104.

  [3]张旭宁.走班制下“班主任+”育人力量的整合[J].教学与管理,2018(19):33-3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zhexuelunwen/61872.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