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放疗 CT 定位中碘造影剂外渗的风险因素及预防措施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21 16:13:5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在放疗CT定位中出现碘造影剂外渗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应用Philiph BigbornCT对放疗定位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同时应用MEDRAD Stellant D高压注射器经患者静脉注射碘海醇注射液进行增强显影,观察患者造影剂外渗情况。结果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外渗的发生。结论放疗CT定位中造影剂外渗的危险因素是多样的,医务人员应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及积极有效的处理,减少外渗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

关键词:放疗CT定位;碘造影剂外渗;危险因素;预防措施

本文引用格式:刘莹,董宏伟.放疗CT定位中碘造影剂外渗的风险因素及预防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9):172,174.

引言

         在放疗CT定位中予以患者碘造影剂增强扫描,有助于精确勾画肿瘤区,提高肿瘤患者放疗效果,螺旋CT增强扫描在放疗定位中应用普遍,在CT扫描过程中经静脉注入含碘造影剂,增强肿瘤区域与正常组织之间的密度对比,更清晰地区分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随着含碘造影剂的广泛应用,由此引发的碘造影剂外渗也越来越多。现对2018年1月至11月在我科放疗定位的患者发生碘造影剂外渗的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11月在我科进行放疗定位增强扫描的患者165例,其中女性58例,男性107例,患者的年龄为7~87岁,平均年龄67岁。

1.2方法

         应用Philiph BigbornCT对放疗定位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同时应用MEDRAD Stellant D高压注射器经患者静脉注射碘海醇注射液进行增强显影,造影剂浓度为17.5g/50mL,造影剂注射剂量根据患者体重确定,1.2~1.5mL/kg[1],选择合适能不全或淋巴管引流不畅,如淋巴结切除的病人、糖尿病、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等。

3.1.3其他因素

          留置针未妥善置于静脉内;胶布固定针头不牢固;设置造影剂注射速度过快;高压注射器放置位置欠佳,扫描过程中随扫描床移动牵拉留置针位置移动;由于输液贴覆盖针头部位,不便于观察,在预注射生理盐水时未能及时发现渗漏现象,继续注入造影剂造成造影剂外渗。

3.2预防措施

      (1)与患者有效沟通,了解患者血管情况,积极寻求患者配合,疏导患者紧张情绪,避免因肢体移动等患者因素导致造影剂外渗。

        (2)提高穿刺技术,选择桡静脉等较粗、直、管壁弹性好的血管注射造影剂,尽量避免使用手指、足背等处的细小静脉,避开血管分叉、关节;对于乳腺癌术后患者,选择健侧手臂静脉穿刺留置针;留置静脉导管或穿刺针使用超过20h的,避免使用;妥善固定好针头,避免高压注射器注射时针头回弹。

        (3)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及穿刺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注射速度,必要情况下可适当降低注射速度;应用高压注射器自[4]带加温装置对造影剂进行外部加温,有文献指出,加热造影的注射速度,一般1.5~3.0mL/s。

2结果

         在165例患者中有3例出现造影剂外渗,2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平均年龄76岁,均为轻度外渗,患者表现为外渗部位水肿、疼痛、感觉麻木,立即停止注射造影剂,并给予适当处理,患者12h后消肿,并未发生并发症。

3讨论

3.1风险因素

3.1.1造影剂及设备因素


         CT增强扫描,高压注射器注射压力大、速度快,造影剂黏稠度大、渗透压高,对血管刺激大,静脉内压明显增高,冬天药物温度低,易结晶,浓度又高,容易引起血管壁损伤,注射时人机分离,采用远程控制,不能及时观察注射局部情况,易导致造影剂外渗[1-2]。

3.1.2患者因素

        ①患者年纪大,皮肤松弛,血管弹性差。②肿瘤患者放疗前多数经长期化疗,血管脆性增加。③幼儿、老年人及神志不清患者不能进行有效沟通。④注射部位为末梢小静脉及皮下组织较少的部位,如足背、手背等[3]。⑤注射部位动脉功剂至37℃,造影剂粘度降低时对血管壁的压力降低,对血管的刺激减轻,外渗发生率也明显降低;将高压注射器放置在距离病人穿刺部位较近的位置,对病人摆位时嘱患者小幅度移动,避免牵拉针头。

        (4)为减小碘造影剂带来的损伤,宜选用非离子型低渗造影剂,注射造影剂前以高于造影剂注射的速度注射20mL生理盐水,仔细观察穿刺部位,手指触摸穿刺血管观察生理盐水流动情况,无外渗发生方可继续注射碘造影剂,并继续观察造影剂注射情况,密切注意压力曲线的变化,一旦发现碘造影剂外渗,立即停止高压注射器的注射,拔出留置针头,观察外渗程度给予相应处理[5]。

         (5)造影剂外渗的处理:轻度渗出无需特殊处理。中重度渗出者予50%硫酸镁及地塞米松冷湿敷24h,将受累肢体抬高。也有文献指出[6],用50%硫酸镁和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外敷,疼痛严重者增加2%利多卡因外敷,效果快捷、安全。也有采用蜜蜡膏湿敷,效果满意,疗效肯定。

         在放疗CT定位中,由于肿瘤患者的特殊性,增强扫描时造影剂外渗的几率相对较高,造影剂外渗引起患者局部肿胀、疼痛、水疱,更严重者甚至造成皮肤坏死等严重后果,在使用碘造影剂增强扫描时,造影剂外渗与患者血管情况、留置针穿刺固定情况、高压注射器注射压力、患者的配合等因素有关,选择合适注射部位和血管、妥善固定留置针、设置合适的注射参数,与患者有效沟通取得患者配合,可以有效避免造影剂外渗的发生,一旦发生渗漏,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可以有效治疗外渗造成的损伤,尽快摒除患者痛苦。因此,医务人员应当提高责任心、加强业务水平、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与患者良好沟通,尽可能降低造影剂外渗发生率,保障放疗CT定位增强扫描的完成,避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

 
参考文献

[1]吴沛宏,卢丽霞.螺旋CT诊断学[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7-19.
[2]丁兰英.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血管外渗的风险因素及干预措施.[J]基础医学论坛,2014,18(1):84.
[3]张兆锋,陈海曦,沈尊理.碘造影剂外渗损伤的预防和治疗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7(6):460.
[4]许小曼,曲静林.碘造影剂外部加温与CT增强不良事发生率的关系.[J]中国临床护理,2013,5(4):290-292.
[5]李仲华,张华山,王乾魁.50%硫酸镁加适量激素治疗碘造影剂血管外渗漏.[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0,18(6):552-553.
[6]王洪福,王洪建.醋蜜膏外敷治疗造影剂外渗[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5(6):676-67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952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