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在肝硬化诊断中合用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谷丙转氨酶(alanine sminotransferase,ALT)、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诊断的价值。方法非随机选取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接收的82例肝硬化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经生化检验测得其AST、CHE、TBIL、ALT、ALB水平,对比健康体验人员与肝硬化患者各生化指标间的差异,并分析AST联合CHE、TBIL、ALT、ALB诊断肝硬化的价值。结果肝硬化组CHE(2 009.27±80.06)U/L、ALB(20.14±2.14)g/L水平均低于健康组,且AST(57.69±7.96)U/L、ALT(66.35±5.06)U/L、TBIL(93.56±8.42)μmol/L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078、36.785、34.264、70.103、73.899,P均<0.05);AST联合CHE、TBIL、ALT、ALB诊断肝硬化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94、特异度为90.04%、灵敏度为89.56%,均高于各指标单一检测的AUC、特异度及灵敏度。结论AST、CHE、TBIL、ALT、ALB等指标联合对肝硬化患者进行检测,能够进一步提高诊断价值,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肝硬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胆碱酯酶,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白蛋白,诊断效能
肝硬化属于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发生于肝细胞广泛性坏死的基础上,并由肝脏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形成结节、假小叶,进而破坏肝脏正常结构和血供[1]。据统计,肝硬化发病率约为10%,近年来逐渐呈上升趋势,主要与病毒性肝炎和酗酒等因素有关,在我国,大部分患者源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2]。该病症一般表现为黄疸、腹水,并伴有明显的体质量下降。在失代偿期可能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肝肾综合征等多器官功能慢性衰竭,病死率较高。因此,早期诊断对于治疗延缓肝硬化病情发展至关重要,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3]。现阶段,临床上诊断肝硬化的主要手段包括影像学检查、肝穿刺病理学检查及生化指标检验。其中,生化指标检验发展势头迅猛,技术较为成熟,在肝病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4]。本文进一步分析其在肝硬化诊断中的效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非随机选取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接收的82例肝硬化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肝硬化组和健康组。其中,健康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40~79岁,平均(60.23±4.26)岁;体质量49~78 kg,平均(65.32±3.42)kg。肝硬化组男47例,女35例;年龄39~80岁,平均(60.49±4.05)岁;体质量50~80 kg,平均(65.02±3.19)kg。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2028)。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肝硬化患者符合《指南》中的诊断标准[5];②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沟通能力正常无障碍,且均接受肝穿刺病理学检查及生化检验。
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②近3个月
接受过抗病毒药物或免疫抑制剂治疗者;③遗传性肝病者。
1.3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清晨空腹采集其静脉血5 mL送检。3 000 r/min离心样本,离心15 min,取上清液并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注册证编号:吉械注准20192220224;型号规格:CS-1200)检测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
1.4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生化指标。分别统计两组研究对象AST、CHE、TBIL、ALT、ALB水平并做对比分析。
②评估上述各项指标单一检测和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各指标正常值范围:0<AST≤40 U/L、4 000 U/L≤CHE≤8 000 U/L、3.4μmol/L≤TBiL≤17.1μmol/L、0 U/L≤ALT≤40 U/L、35 g/L≤ALB≤51 g/L。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生化指标为计量资料,经Shapiro-Wilk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诊断效能为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研究对象生化指标比较
健康组CHE、ALB水平均高于肝硬化组,且AST、ALT、TBIL水平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2.2各项指标单独及联合诊断肝硬化的诊断效能
AST联合CHE、TBIL、ALT、ALB诊断肝硬化患者的AUC曲线下面积、特异度、灵敏度均高于各指标单一检测结果。见表2、图1。
3讨论
研究指出,肝硬化在病毒、酗酒、胆汁淤积及免疫损伤等病因的长期作用下将发生弥散性肝细胞变性坏死及肝小叶结构塌陷,再生肝细胞如不能沿原支架按单细胞索轮状排列生长,将形成再生肝结节,影响血循环供应[6]。同时,肝细胞外间质细胞,如贮脂细胞、成纤维细胞、炎性免疫效应细胞等生成过多,并在肝内大量沉积,使肝窦内皮细胞间“窗”的数量和大小缩减,甚至消失,形成肝窦“毛细血管化”,导致门脉压力增高,妨碍肝细胞与肝窦间营养物质的交换,进一步加重肝细胞的损害[7]。在临床上,对于门静脉高压、肝功能减退,可作为诊断依据评估患者肝功能的受损程度。除此之外,X线检查、CT扫描在临床上也具有一定的检测作用[8]。然而,由于肝硬化早期病变部位并不明显,上述两种检测手段对肝脏内部细微结构难以分辨,因而推广情况较差[9]。目前,肝穿刺病理学检查仍是检验肝硬化的金标准,但该技术创伤性较强,在临床上使用较为谨慎。现阶段,随着生化检验技术不断发展,为诊断肝硬化提供了新的思路[10]。基于此,本院遂开展相关研究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肝硬化组CHE(2 009.27±80.06)U/L、ALB(20.14±2.14)g/L水平均低于健康组,且AST、ALT、TBIL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均<0.05)。罗小攀等[11]的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CHE(2 050.26±77.41)U/L、AL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AST、ALT、TBI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表明,AST、ALT在生物体细胞代谢中起到关键作用,广泛分布于细胞质和线粒体中,尤其是肝、肾等重要组织中[12]。当组织受损时,细胞膜的完整性被破坏,AST将释放到血液中。当患有肝硬化时,肝细胞受损进而导致AST水平升高。CHE主要由肝细胞合成,合成后立即释放到血浆中,在反映肝脏合成及功能减退中应用较为广泛[13]。在肝硬化时,CHE合成减少,因而血清中CHE水平降低。TBIL是红细胞破坏后的代谢产物,主要由肝脏进行代谢。肝硬化时,可能会导致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因而血清中总胆红素水平升高。研究指出,ALB存在于总蛋白之中。肝硬化时,由于肝细胞受损、肝功能减退,蛋白质的合成和代谢受到影响,可能导致总蛋白和ALB的比例减少[14]。由此可见,上述指标均可作为诊断肝硬化的重要参考指标。贾艳芳[15]的研究发现,AST(AUC=0.779、灵敏度:83.21%、特异度:81.24%)、CHE诊断的肝硬化价值(AUC=0.752、灵敏度:79.16%、特异度:80.24%)均大于ALT和ALB,在相关研究基础上,本研究还发现,AST联合CHE、TBIL、ALT、ALB诊断肝硬化患者的AUC曲线下面积(0.894)、特异度(90.04%)、灵敏度(89.56%)均高于各指标单一检测结果。这意味着虽然各单一指标诊断肝硬化的效能并不明显,但在分析过程中,同时结合多项指标共同检测,能够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降低漏诊和误诊情况。
综上所述,对于肝硬化患者,联合AST、CHE、TBIL、ALT、ALB进行综合诊断,有助于提高诊断的效能,为检测肝硬化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史培,邬小萍.肝硬化相关免疫功能障碍的临床意义及研究进展[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24,51(2):125-129.
[2]叶根生,吴雄健.肝硬化失代偿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J].赣南医学院学报,2024,44(1):53-58.
[3]李学宁.肝功能、血生化检验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诊断的影响[J].生命科学仪器,2023,21(z1):350.
[4]赵元勋,郑燕青.肝功能生化检验在诊断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23,20(22):127-131.
[5]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硬化诊治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9,27(11):846-865.
[6]刘小晓,王停.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罕少疾病杂志,2022,29(12):74-75.
[7]王茜.血清酶指标及血生化指标检验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6(5):81-83.
[8]明会.核磁共振和CT检查在肝硬化再生结节和小肝癌诊断中的效果分析[J].医师在线,2024,14(3):33-36.
[9]郝宽娣.生化检验中肝功能指标检测在肝硬化患者中的诊断价值[J].实用检验医师杂志,2024,16(1):40-43.
[10]张志斌,温庆辉,谢文锐.生化检验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生化指标的影响[J].当代医学,2022,28(18):53-55.
[11]罗小攀,熊春容.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生化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4,18(5):61-64.
[12]曹长春.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1(14):184-185.
[13]张亚梅.生化检验中AST、CHE水平表达在肝硬化患者诊断中应用[J].生命科学仪器,2023,21(z1):332.
[14]徐爱蕾,张欢桂,王为.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生化检验的应用效果及对CHE、TC水平的影响[J].临床消化病杂志,2022,34(5):368-371.
[15]贾艳芳.生化检验中AST、CHE在肝硬化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2021,15(3):204-206.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1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