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3D打印负压引流塞治器在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2022年该院收治的60例颌骨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所用塞治器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义齿型负压引流塞治器,研究组采用3D打印负压引流塞治器。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囊腔体积缩小率,临床疗效,塞治器满意度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后3、6个月囊腔体积缩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固位性、舒适性、使用便利性、易清洁性等塞治器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1/30),低于对照组的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负压引流塞治器应用于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术可提高囊腔体积缩小率、治疗总有效率和塞治器满意度评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传统义齿型负压引流塞治器。
【关键词】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术,3D打印负压引流塞治器,囊腔体积,塞治器满意度,并发症
颌骨囊肿可导致牙齿松动、颌骨膨隆及咬合关系紊乱等症状[1]。开窗减压术是颌骨囊肿常用的手术方法,其中塞治器是开窗减压术成功实施的关键[2]。传统义齿型负压引流塞治器将石膏或硅、橡胶模型制成塞治器,制作程序复杂,且无法完全贴合骨结构,影响引流效果。数字化3D打印技术可根据囊肿位置和大小,定制塞治器的形状和尺寸,确保塞治器与患者骨结构贴合,同时确保术区充分引流,降低感染发生风险[3]。本文观察3D打印负压引流塞治器在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术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1—2022年本院收治的60例颌骨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颌骨囊肿诊断标准[4];经X线、CT检查等确诊;囊肿直径>3.5 cm,病变位置无骨折;符合开窗减压术指征;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骨代谢异常;有颌面部放疗史;存在颌面部外伤;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合并恶性肿瘤;精神异常,无法配合研究。患者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所用塞治器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0~50岁,平均(35.45±1.22)岁;囊肿直径4.0~5.5 cm,平均(5.02±0.23)cm。研究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1~50岁,平均(36.14±0.25)岁;囊肿直径3.7~5.5 cm,平均(5.07±0.18)cm。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均完善术前检查,确认囊肿位置和大小,进行局部麻醉,于唇颊侧作切口,切开黏骨膜,翻瓣,充分暴露囊壁,在囊肿中心区域开窗,作1 cm×1 cm的窗口,引流囊液,使用过氧化氢和生理盐水反复交替冲洗囊腔,直至无囊液残留,填充碘仿纱布条。术后3~4 d至修复科制作塞治器,塞治器的基托覆盖囊肿创口处牙槽嵴,并在颊、舌侧伸展3~5 mm。
对照组采用传统义齿型负压引流塞治器。取出碘仿纱布条吹干进行囊腔印模,重新用碘仿纱布条填塞囊腔后,灌注石膏制模送至工厂,制作义齿型负压引流塞治器,进行佩戴,调磨抛光,确定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后进行固位稳定,嘱患者三餐后及睡前用生理盐水或温水各冲洗1次,若出现压痛、塞治器松动等,及时复诊。
研究组采用3D打印负压引流塞治器。采用口内扫描仪(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械注准201721700197,型号:Aoralscan 2)扫描囊腔数据,设置扫描精度为20μm,扫描结束后重新用碘仿纱布条填塞囊腔。将扫描数据进行STL格式转化后导入3D打印前处理软件进行模型修复,打印层厚为0.05 mm,填充密度为1,打印速度为6 mm/h,采用熔融沉积成型术打印,所用材料为聚乳酸,打印成型后,试戴塞治器,检查塞治器固位力、引流口通畅性和伸展范围,调磨压痛点,嘱患者三餐后取下,用生理盐水冲洗囊腔2~3次,并冲洗塞治器。术后定期复诊,根据囊腔愈合情况对塞治器进行调改。
1.3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囊腔体积缩小率。术前和术后3、6个月,采用口腔曲面断层X光机扫描囊腔全景曲面断层片,在所得图像上选择最大截面或多个代表性层面,使用卡尺测量囊腔在每个层面上的长、宽、高,计算每个层面的面积,再将各个层面的面积乘以层面厚度,得到每个层面的体积,最后将所有层面的体积相加,得到囊腔体积。囊腔体积缩小率=(原始囊腔体积-实际囊腔体积)/原始囊腔体积×100%。(2)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6个月评估,显效:CT检查可见颌骨膨隆畸形消失,囊腔周边密度增高,形成新骨,囊腔体积缩小率≥70%;有效:CT检查可见颌骨膨隆畸形大部分消失,囊腔周边密度增高,形成新骨,30%≤囊腔体积缩小率<70%;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3)比较两组塞治器满意度评分。术后1个月,采用本院自制的塞治器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包括固位性、舒适性、使用便利性、易清洁性4项,每项0~25分,评分越高表明塞治器满意度越好。(4)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后不同时间囊腔体积缩小率比较研究组术后3、6个月囊腔体积缩小率分别为(36.75±5.68)%、(81.28±7.16)%,高于对照组的(32.65±4.51)%、(75.42±6.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96,P=0.003;t=3.358,0.001)。
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两组塞治器满意度评分比较研究组固位性、舒适性、使用便利性、易清洁性等塞治器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1/30),低于对照组的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颌骨囊肿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颌面部疾病,其中大型颌骨囊肿患者常采用开窗减压术治疗,塞治器是该术式中重要的引流工具,而传统塞治器多为手工制作,存在较多不足[5-6]。
3D打印负压引流塞治器印模清晰完整,取模简单,且尺寸精度和制作效率均较高,可加速囊腔缩小、促进骨质重建[7-8]。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3、6个月囊腔体积缩小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3D打印负压引流塞治器根据患者口腔解剖结构信息进行精确设计和制作,可减少因塞治器不合适对周围组织造成的刺激和损伤,从而降低感染、肿胀等并发症发生风险[9-10];同时3D打印负压引流塞治器通过设计合适的冲洗管、引流管和咬合面塞扣,可使囊腔内形成持续性负压,促进引流,有效减少细菌滋生,加速成骨,从而缩小囊腔体积,提高治疗效果[11-12]。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研究组固位性、舒适性、使用便利性、易清洁性等塞治器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3D打印负压引流塞治器利用口内扫描仪直接获取数字模型,可提高塞治器与周围组织的密合性,减轻佩戴不适感,因此塞治器满意度评分较高[13]。
综上所述,3D打印负压引流塞治器应用于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术可提高囊腔体积缩小率、治疗总有效率和塞治器满意度评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传统义齿型负压引流塞治器。
参考文献
[1]Silva LP,Serpa MS,Sobral APV,et al.A retrospective multicentre study of cystic lesions and odontogenic tumours in older people[J].Gerodontology,2018,35(4):325-332.
[2]熊依箐,曹志云,李罡,等.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术后戴塞治器疗效分析[J].口腔医学,2018,38(7):630-633.
[3]虎小毅,李立峰,史婧怡,等.下颌骨囊性病变开窗减压术前术后下颌神经管的位移特征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50(6):838-842.
[4]马绪臣.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17-118.
[5]Li Y,Li L,Shi J,et al.Positional changes of mandibular canal before and after decompression of cystic lesions in the mandible[J].J Oral Maxillofac Surg,2021,79(4):854-862.
[6]寇鹏,李迎梅,李*萍,等.3D打印改良牙支持式塞治器在下颌骨囊性病变开窗引流中的应用[J].上海口腔医学,2023,32(2):203-208.
[7]胡欢,陈波,谢黎阳,等.间接数字化印模3D打印塞治器在下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治疗中的应用[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8,28(3):166-171.
[8]何伟健,李军,陈伟程.改良和传统义齿引流型囊肿阻塞器在青少年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陕西医学杂志,2019,48(11):1503-1506.
[9]Tasopoulos T,Chatziemmanouil D,Karaiskou G,et al.Fabrication of a 3D-printed interim obturator prosthesis:a contemporary approach[J].J Prosthet Dent,2019,121(6):960-963.
[10]郑敏,马志超,孙黎波,等.3D打印负压引流囊肿塞在下颌骨囊性病变开窗减压术后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21,14(4):470-474.
[11]李劲松,李群星.3D打印技术在颌骨精确功能性重建的应用[J].口腔疾病防治,2023,31(6):381-388.
[12]刘学军,杨大为,樊牮,等.3D打印技术对口腔种植牙精度及患者满意度影响的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21,37(10):622-625.
[13]王超,马旭亮,蔡现良,等.负压吸引术在大型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治疗中的作用[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5,42(5):545-547.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1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