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耳穴压豆联合常规中医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下肢痉挛患者的效果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5-03-14 10:48:0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目的探究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下肢痉挛患者在治疗期间使用耳穴压豆联合常规中医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3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下肢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40例。其中,参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加入耳穴压豆的联合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的有效率要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WHOQOL-BREF评分以及SF-36评分要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也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下肢痉挛的患者使用耳穴压豆,再联合常规中医护理的方式,更有助于降低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出现下肢痉挛发生的频率,从而逐渐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且降低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临床效果更加显著。
 
  关键词:耳穴压豆,常规中医护理,维持性血液透析,下肢痉挛
 
  0引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严峻,以及药物应用和饮食习惯的变迁,临床上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数量显著增加。在治疗这一疾病时,主要依赖于持续性血液透析、肾移植和腹膜透析等手段。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持续性血液透析成为临床中的主要治疗方式,通常要求患者每周接受2~3次的血液透析治疗。然而,由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差异以及临床并发症的影响,患者常出现下肢痉挛的情况,这不仅使患者疼痛难忍,甚至导致提前终止透析治疗,严重的还可能使患者对此治疗方式产生恐惧心理。因此,降低下肢痉挛的发生率已成为临床医护人员亟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1]。中医认为肾功能衰竭的患者由于自身体弱阴亏、气虚,因此在透析治疗的过程当中出现脱水,会加重阴亏的现象,导致血少阴虚,进而使得经脉失去濡养,造成各脏腑器官功能的失调。耳穴压豆法是根据中医理论应运而生的一种治疗方式,通过穴位刺激调整人体的身体功能,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2]。基于此,本文将80例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探究耳穴压豆联合中医护理在治疗期间对患者产生的作用,并详细地将实验内容作出了如下叙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8月—2023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下肢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3.17±3.56)岁;参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3.28±3.4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接受持续性血液透析治疗;②患者进行持续性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当中,下肢痉挛发生的次数每年超过12次;③患者知晓本次临床实践并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患者处于疾病的终末期,无法完成临床实验;②患者对穴位贴敷具有过敏的现象;③患者存在沟通功能障碍。
 
  1.2方法
 
  参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案,主要内容分为:患者若是出现了肌肉痉挛的症状,需要暂停超滤治疗、减慢血流量,若是严重的下肢痉挛需要给予浓度为0.9%的100~200mL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或给予患者10mL的葡萄糖酸钙进行推注,待患者下肢痉挛症状缓解之后重新调整血液透析的血流量以及超滤量,继续完成血液透析治疗,并在治疗期间引导患者减少水的饮用量,并及时地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予以相应的情绪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摆脱负面情绪的影响。
 
  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加入耳穴压豆的联合护理方式,主要内容为:首先,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患者的整个耳廓部位,起到消毒的作用,之后将王不留行籽分别贴于患者的肝、肾、下肢、神门以及皮脂下穴位,贴好后轻轻按压穴位处,以患者的耐受度为宜,可以适当地加大力度,到患者能够出现微弱的刺痛感,以及穴位的位置出现灼热感为最佳力度,保证单次按揉的时间在25~30min,每个穴位每天按压3~4次,在患者进行下次血液透析时要更换药物。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分为治愈,显效以及有效:若患者在护理之后未发生下肢痉挛的情况,则为治愈;若患者在护理之后下肢痉挛偶尔发生则为显效,若护理之后患者下肢痉挛发生的频次并未出现改善,则为无效,并计算总有效率。
 
  分别采用WHOQOL-BREF与SF-36评分表评估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两项评估的分数蒋君伟100分,分数高度与患者的生存质量呈正相关。
 
  分别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的负性情绪,分数越低说明患者的情绪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9.0统计此次采集的实验数据,用(x—±s)表示计量数据,通过t值验证,计数资料用[n(%)]表示,通过卡方数值验证,若两组数据存在较大的差异,则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临川护理有效率高于参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2.2两组患者SF-36评分以及WHOQOL-BREF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SF-36评分以及WHOQOL-BREF评分显著优于参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2.3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参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
 
  3讨论
 
  血液透析治疗作为肾脏衰竭患者临床中的主流治疗方法,虽效果显著,但亦伴随一定风险,患者易产生并发症。其中,下肢痉挛尤为常见,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多次经历此症状,这不仅加剧了患者的治疗痛苦,更可能引发其对持续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心理恐惧和排斥,从而降低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给血液透析治疗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因此,在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如何有效减少下肢肌肉痉挛的发生次数,已成为治疗过程中的关键护理内容。一般在进行血液透析期间,若是超滤过快、患者存在低蛋白血症、贫血、血压偏低等现象,都会引发患者出现下肢痉挛,一般会发生在透析治疗的中后期。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分析,这一现象往往与患者的血容量降低,身体的各个组织会出现暂时性的缺氧、缺血,使得体内的还原性血红蛋白不断增多,pH值上升等因素息息相关。
 
  中医对于疾病的治疗主要原则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由于持续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在治疗期间,比较容易产生依赖性血压升高的情况,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若是超滤过快,会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逐渐降低,诱发患者出现血压下降的情况,并引发肌肉痉挛,因此需要护理人员严格限制患者在治疗期间饮水量,而体质量也不应该超过4%~5%,一般治疗方式是注射葡萄糖酸钙,但是这对于下肢痉挛发作的患者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并且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血管钙化的概率[4]。中医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整体辨证,进一步地改善了患者的体质,认为下肢痉挛的病位在经脉,病机为津液暴脱所引起的气血不足,而使得经脉失去濡养,根据临床辨证,一般会分为瘀血内阻以及阴虚血少两种类型:瘀血内阻的患者主要会出现舌质紫暗,脉沉细而涩的现象,基本病机是由于久病入络,导致血液运行不畅而产生淤血,无法生成新鲜血液,血液无法濡养筋脉而造成的痉挛现象;阴虚血少的患者主要会表现出倦怠乏力、舌质淡红、舌苔薄而少津、脉沉细等现象,主要病机为液体流失导致的阴虚水泛,肝风内动证使得患者出现抽搐的现象。中医学当中对下肢痉挛的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但是由于持续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基本处于无尿的状态。因此中药煎煮后的水液很难让患者排出,作用也往往受到一定的限制,而通过耳穴疗法能够运用外置的方式刺激患者的穴位,从而对全身的经脉产生相应的调理作用,具有更加显著的临床价值。根据现代生理学研究表明,对人体耳部的穴位进行刺激,能够有助于脊髓节间以及节内的信息反射功能,并整合网状合与网状结构之间所产生的信息,最终对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产生控制的作用[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护理之后护理有效率为97.5%,而参照组的有效率仅为85.0%(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WHOQOL-BREF评分以及SF-36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远远低于参照组(P<0.05)。说明采用耳穴压豆联合常规中医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下肢痉挛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下肢痉挛的患者使用耳穴压豆,再联合常规中医护理的方式,更有助于降低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出现下肢痉挛发生的频率,从而逐渐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且降低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临床效果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王红娜.耳穴压豆联合常规中医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下肢痉挛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33):171-174.
 
  [2]朱晓青,朱亚梅,杨家慧,等.红外线治疗在血液透析患者双下肢肌肉痉挛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研究,2021,34(12):1739-1741.
 
  [3]张灵美,杜凤梅,陈永立.综合康复护理用于脑卒中导致偏瘫肢体肌痉挛恢复程度的影响[J].临床护理研究,2022,31(22):121-123,126.
 
  [4]赵娜.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在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1(55):343-344.
 
  [5]石贤科,钟宁,梁聪聪.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躯干及下肢屈肌痉挛1例[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1,12(12):76-77.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140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