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在病理学教学中应用师生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本医学院护理专业的8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班级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观察组采用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对比两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理论考试、实验考试、总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教学综合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教学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病理学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模式能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病理学,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0引言
在医学本科教育中,病理学作为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纽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1]。该学科教学难度较大,具有一定复杂性。传统教学以知识灌输为主,根据教材把控授课进度,在知识传授过程中缺乏师生互动,学生多处于被动状态,不去主动消化知识。这无疑不利于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科学变革十分重要。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强调师生间的有效沟通、交流,使教学双方能够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良好的互动环境,从而更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2]。此外,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引入还能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医学人才的综合素养。本次研究在病理学教学中重点分析了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本校82名护理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班级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男3例,女38例;年龄为19~22岁,平均为(20.31±0.17)岁。观察组:男4例,女37例;年龄为19~21岁,平均为(20.19±0.22)岁。两组一般资料的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教师要以教学大纲为基础,提前做好教学计划,并注重课件内容的丰富性;课堂上,教师主要通过讲授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
1.2.2观察组
观察组采取互动式教学模式:
(1)开展以问题为基础的互动教学。教学前,教师不仅要设计与教学大纲相符的问题,还要查阅资料,使问题设计更合理、更具有综合性;将问题发送给学生,让其提前分析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通过搜集文献,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进而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问题背后的知识内容。
(2)开展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式教学:教师精心准备案例,借助具体的临床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和讨论,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实施分组与课外互动教学模式:教师依据学生情况合理分组,并安排小组长。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小组可通过提前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等方式找到解决方法;针对存在的疑问或分歧,教师在课上解答。
(4)实施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教师引导各小组在课堂上展示学习效果;展示后开展深层次探讨,并进行知识拓展,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解答,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
(5)加强互动设备的完善:互动式教学的开展需要借助一些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网络线上平台等,教师可利用声音、图像、动画技术等直观呈现教学内容。
1.3指标观察
(1)根据理论考试、实验考试结果评价教学效果。其中,理论考试采取闭卷方式,由教研室教师流水阅卷;实验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快速辨认标本的能力;两种考试均总计100分,分数越高越好。
(2)课程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利用设计好的调查问卷来整体评价教学效果。该问卷包括16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法,得分越高越好。
(3)利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整体教学满意度进行评价。问卷采取百分制,90~100分为满意,70~89分为基本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n(%)]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教学成绩比较
观察组理论考试成绩、试验考试成绩、平时成绩、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教学综合效果比较
观察组教学综合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对教学的总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病理学作为医学的基础学科,主要研究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机制、发展规律及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等。病理学有较强的理论性,以往的教学方式仍按照五环节课堂教学法进行,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暴露出很多弊端[3]。例如,部分教师只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从而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易增加教师与学生的负担;以灌输知识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大幅降低了学生的兴趣,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上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讲、记笔记,减少了思考问题的积极性,难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在病理学教学中需要加强新教学方法的引入来改善教学效果。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强调师生、生生间的深入交流,从而帮助学生融会贯通知识,增强对其综合素质的培养[4]。互动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且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促进思想碰撞,产生知识火花,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学的创新性发展[5-6]。教师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与丰富的教学方法来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如在、良、恶性肿瘤比较教学中,教师先讲授良、恶性肿瘤的特点,之后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总结,这样能加深其印象。互动式教学法能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作用。在病理学教学中,师生充分互动,共同完成教学活动,让教学过程变为双向交流、双向对话的一种互动过程[7-8],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及其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医学高素质人才非常重要。课堂在和谐的氛围下进行会使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得到一定的提升。开展互动式教学能更充分地利用教学资源,增加师生间的交流,达到师生互动、共享的效果[9-10]。互动式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突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授法,师生之间的灵活互动,可使学生的分析、解决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此外,师生共同探讨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助于其积极探索知识的奥秘。因此,这一形式的成功实践,需要教师不仅在思想上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还需要他们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能够熟练掌握并深刻理解教学内容,从而灵活运用[11-12],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增强教学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互动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促使其主动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综上所述,将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引入病理学教学中,能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丹花,韩文灿,刘慧.启发式提问结合追因导果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22,36(8):111-114.
[2]刘春平,顾莹莹.提高进修医生呼吸病理学教学质量的实践和体会[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22,50(4):88-90.
[3]李娟,陈仕高,张录顺,等.案例教学在分子诊断病理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15):56-59.
[4]李虎虎,郭茂娟,苏金玲,等.基于线上线下不同教学方式下病理学教学效果的比较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2(7):104-105.
[5]杨波,苗长城.“PAD+CPC”教学模式在高职病理学中的教学效果研究[J].安徽医专学报,2022,21(3):108-110.
[6]贾静,石新兰,李玉广,等.创新BOPPPS教学模式在临床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22,24(6):390-393.
[7]王燕,章建国,刘益飞,等.混合式教学法在临床肿瘤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交通医学,2022,36(3):311-313.
[8]胡琳.学生自主命题法在中职病理学教学中的尝试[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10):84-85.
[9]于丹,王莹,潘茜,等.“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在中医院校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 (5):82-83.
[10]唐双龄.专题嵌入式病理学课程教学设计与评价方法探究[J].科技视界,2021(25):79-80.
[11]林春连.PBL结合多媒体教学法对提升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效果的作用[J].教育观察,2021,10(30):5-7.
[12]苗长城,杨波,杨倩,等.翻转课堂联合临床思维训练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5):189-192.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1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