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MRSA感染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MRSA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结果在80例MRSA分布中,从标本类型来看,痰液47例(58.75%)、脓液11例(13.75%)、伤口分泌物10例(12.50%)、血液7例(8.75%)、尿液5例(6.25%);MRSA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最高(100.00%),其次为红霉素(76.25%)、克林霉素(68.75%)、四环素(48.75%)、苯唑西林(46.20%)及复方新诺明(11.50%),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在10.00%以下。结论新生儿MRSA感染在不同标本类型,特别是痰液中高发,且对多种抗生素表现出高度的耐药性。强调了针对高风险科室和不同标本类型需要加强监控,并突出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
关键词:新生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布,耐药性
0引言
在医疗环境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感染已成为一个越来越让全球卫生组织和医疗专家关注的问题。特别在新生儿患者中,这种多重耐药菌株构成了一种严重的治疗挑战[1]。新生儿因其未成熟的免疫系统和生理条件,对多种感染的易感性更高。当这些感染涉及MRSA时,问题变得尤为复杂和危险,因为MRSA不仅限制了可用的治疗选择,而且增加了并发症和死亡的风险。不同于普通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已经发展出对多种抗生素,包括甲氧西林、青霉素以及其他常用药物的耐药性。这种耐药性不仅极大地限制了抗生素的疗效,还对公共卫生构成威胁,因为这些高度耐药的菌株更容易导致治疗失败和感染的持续传播[2]。针对新生儿的MRSA感染,即使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有效治疗依然非常有限。传统的抗生素治疗在面对这一特殊患者群体时,常常效果不佳,而新型抗生素的研发和临床应用也面临多重困难,其中包括研发周期长、成本高以及对新生儿安全性的未知[3]。尽管针对MRSA的研究不断增多,但关于新生儿MRSA感染的专门研究仍然相对缺乏。当前研究主要侧重于成人和老年人群,相对忽略了新生儿这一特殊和脆弱的患者群体。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究新生儿MRSA感染的临床特点、耐药性分布及其与抗生素使用的关系。鉴于此,本研究选取80例新生儿MRSA感染病例,以全面了解该细菌在不同标本类型中的分布情况,并进一步探讨其耐药性,期望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治疗建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MRSA感染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1~90d,平均(58.32±4.47)d。纳入标准:①符合MRSA的诊断标准[4]。②完整的医疗记录,包括病史、检查结果和治疗方案。排除标准:①存在除MRSA之外的其他细菌或病原体感染。②在本次研究前已经接受过针对MRSA的治疗。③其他严重并发症:如先天性心脏病、代谢紊乱或免疫缺陷等,可能影响感染治疗或评估的病况。
1.2方法
(1)菌株鉴定:首先在无菌条件下挑选并培养至纯净培养基上。随后,所选菌落进行质谱制备,其中包括将细菌放置于质谱钢板上并添加适量基质。经风干后,用安图质谱仪进行质谱分析,获得特定的质谱指纹。最后,通过与数据库中的已知细菌质谱指纹进行比对,确定出是否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及其耐甲氧西林变种(MRSA)。
(2)药敏测试:选用AST-GP(革兰阳性球菌药敏卡)。菌液配制的接种卡片:①准备厂商配套的无菌试管、载卡器皿、VITEK比浊仪,高温电热接种消毒器。②根据质谱仪鉴定出的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选择AST-GP药敏卡。③无菌试管中加入3mL无菌悬浮液(0.05%NaCl,pH:4.5~7.0)。④用无菌接种环(针)挑取已纯化菌落(菌龄18~24h)数个加入3mL 0.45%NaCl溶液的试管,调制菌悬液,用VITEK比浊仪调制菌悬液浓度(0.5麦氏)。药敏卡上机:使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24h后,读取药的结果(头孢西丁为阳性,即为MRSA),必要时,用手工药敏纸片进行手工总合。
1.3观察指标
观察新生儿MRSA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MRSA的标本分布情况
表1结果显示:痰液47例(58.75%)、脓液11例(13.75%);伤口分泌物10例(12.50%)、血液7例(8.75%)、尿液5例(6.25%)。
2.2 MRSA的耐药率分析
表2结果显示:MRSA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最高(100%),其次为红霉素(76.25%)、克林霉素(68.75%)、四环素(48.75%)、苯唑西林(46.20%)及复方新诺明(11.50%),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在10.00%以下。
3讨论
MRSA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严峻公共卫生挑战,尤其在医疗环境中显得尤为突出。这种细菌不仅具有高度的耐药性,还能在多种环境中存活和传播,从而增加了治疗失败和感染传播的风险[5]。然而,在MRSA与新生儿这一特殊群体相互交织的背景下,其所造成的诊疗复杂性和公共卫生层面的难题显得尤为尖锐和紧迫。新生儿是一个特殊的人群,由于其免疫系统未完全成熟和其他生理特性的不完善,更容易受到各类感染的侵袭[6]。这不仅加重了他们已经脆弱的健康状况,而且也给治疗带来了多重难题。比如,新生儿体内药物代谢的特点和成人有显著差异,这可能需要更为精细的药物剂量调整和监测。再比如,由于缺乏针对新生儿MRSA感染的确凿研究,医生在选择抗生素方案时往往必须依赖于成人或儿童的数据,这无疑增加了治疗不当或失败的风险[6]。更重要的是,MRSA的高度耐药性和快速传播能力意味着,即便是最先进的抗生素,也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变得不再有效。这种耐药性进一步加剧了新生儿感染的治疗复杂性,因为可用的抗生素种类非常有限。此外,新生儿由于长时间处于医院环境(尤其是重症监护室)中,更容易受到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威胁。这一系列因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治疗和预防网。单一的抗生素治疗策略已经不能满足需求,需要更加全面和个体化的方法。这包括但不限于早期诊断、精准用药、感染控制和预防策略的综合应用[7]。
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本院收治的新生儿MRSA感染病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回顾性分析,揭示了这一感染在不同标本类型中的分布特点,及其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性。
本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从标本分布来看,痰液中MRSA的检出率最高,高达58.75%。这提示了呼吸道可能是新生儿MRSA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特别是对于需要机械通气或长期处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婴儿。这一发现具有深远的临床意义,尤其是在新生儿病房和NICU这类高风险环境。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和其他侵入性呼吸道操作可能增加新生儿MRSA感染的风险[8]。因此,这一数据提出了加强呼吸道管理和感染控制措施的迫切需求,尤其是在执行侵入性呼吸道操作时。脓液(8.75%)和伤口分泌物(12.50%)的MRSA检出率凸显了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在MRSA传播中的关键作用。这指出了在皮肤损伤或外部创伤中MRSA感染的高风险,强调了严格无菌操作和伤口管理的必要性,以降低感染风险。在耐药方面,MRSA对青霉素G显示了极高的耐药性,达到了100%。这一情况不仅限制了抗生素的选择范围,还可能导致抗生素的滥用和耐药性的进一步增加。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也相当高,这进一步缩小了抗菌治疗的有效选择范围。在这种情况下,新生儿,尤其是那些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或存在其他基础疾病的新生儿,面临更高的治疗失败和继发感染的风险[9]。更令人担忧的是,持续高耐药性可能导致更多高级别抗生素,如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的使用,这些药物通常具有更多的副作用和更高的成本。因此,除了强调合理使用抗生素外,也需要更多地关注感染控制和预防措施,包括手卫生、设备消毒和隔离措施等。综合考虑,这些数据显示出加强针对高风险环境和不同标本类型的监控措施的迫切需要,同时也强调了合理使用抗生素和严格执行感染控制策略的重要性。在面对高度耐药的MRSA时,尤其需要考虑多学科综合治疗和管理,以更全面、更有效地控制感染,减少治疗失败和继发感染的风险。
综上所述,本研究的结果强烈提示需要对新生儿科进行更为严格的感染监控,同时也需要重新评估现有的抗生素治疗方案。特别是需要关注那些高风险的病房和操作,以及那些在治疗上已经显示出高度耐药性的MRSA菌株。通过这样的多元化和个体化的治疗和管理,或许能更有效地控制新生儿MRSA感染,减少治疗失败和继发感染的风险。
参考文献
[1]何倩,赵红,张昌峰,等.某综合性中医院2018—2020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特点和医院感染监测情况分析[J].安徽医学,2022,43(2):222-227.
[2]纪玉红,刘亚辉,李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临床及耐药分析[J].上海医药,2019,40(7):47-48,68.
[3]肖亚雄,黄薇,彭宇生,等.某院新生儿科6年间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的分布及耐药情况[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9,44(9):1072-1075.
[4]王莹,乔甫.《英国医疗感染协会与感染预防协会联合发布医疗机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预防与控制指南》解读[J].华西医学,2022,37(3):339-343.
[5]顾国威,李尔凡,申冬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13):171-173.
[6]刘慧萍,王俊,高凯杰.2016-2020年某三甲儿童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22,29(8):1004-1007.
[7]李惠春,丁圣刚,卜笑松,等.儿童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性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9,54(4):651-655.
[8]耿文静,李文婷,史伟,等.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皮肤软组织感染临床分离株的分子、耐药性及毒力特征研究[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9,14(6):438-442.
[9]张志鹏,黄顺娇.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3,30(14):76-78.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1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