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黄芪建中汤+三联疗法在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中的可行性以及对患者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5月本院接诊的7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三联疗法治疗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黄芪建中汤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胃脘隐痛、食后腹胀、泛吐清水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干预期间,在常规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黄芪建中汤治疗可达到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症状临床改善的目标,是一种安全的药物治疗方案。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黄芪建中汤,三联疗法,临床症状
0引言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慢性病,根据现代医学统计结果发现,本病症的发病率超过10%,常见溃疡病变部位包括胃角以及十二指肠,发病后患者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嗳气、反酸、疼痛等,严重影响患者进食功能,大部分患者发病后会出现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因此如何纠正患者的临床症状已经成为现代医学临床治疗中不容忽视的问题[1]。在本病症常规治疗中主要遵循抑制胃酸、加快胃黏膜修复的治疗原则,但以西药为基础的三联疗法存在用药周期长、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等问题。而针对常规西药治疗方案的缺陷,相关学者开始尝试通过中医治疗方法消除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中黄芪建中汤由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创,在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利用该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消化系统的临床症状,具有可行性。现为深入分析黄芪建中汤联合三联疗法的可行性,本文选择7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详细资料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4月—2023年5月本院接诊的7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观察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后,观察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为25~62岁,平均(42.35±4.95)岁。对照组:男25例,女10例;年龄为28~60岁,平均(42.18±4.7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较。
纳入标准:患者经胃镜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成年患者;对药物治疗方案依从性高患者;知情并自愿参与者。
排除标准:因为其他原因造成消化性溃疡者;有胃部手术治疗病史者;伴有严重并发症,例如梗阻、大出血以及穿孔等;妊娠期女性患者;对药物已知成分过敏者;近期接受过其他消化系统药物治疗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三联疗法:①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宁波双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558,规格:20mg×14粒),20mg/次,每2d/次。②口服克拉霉素分散片(哈药集团三精明水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154,规格:0.1g×10粒)0.2g/次,每2d/次。③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制药总厂,国药准字H44021519,规格:0.125g×20粒)0.5g/次,3次/d。
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黄芪建中汤治疗,中药药物组方:黄芪、饴糖各20g,小茴香、白及以及桂枝各10g,大枣、生姜、炙甘草各5g,芍药15g。在上述中药组方的基础上实施加减治疗:①血瘀患者在上述组方基础上加丹参20g,当归15g;②腹胀患者,加陈皮、香附以及砂仁各10g;泛酸患者加海螵鞘、瓦楞子各5g。上述中药组方水煮煎服150mL,分早晚两次服用。
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14d。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判断依据为:①显著改善,患者体征完全消失,且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0%以上;②一般缓解,患者体征改善,且中医证候评分减少70%~90%;③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统计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变化:①胃脘隐痛,0分为患者无症状;1分胃痛症状不明显,偶尔发病但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工作;2分为胃痛症状加剧且发病次数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日常工作;3分为胃痛严重且患者不耐受,严重情况下无法正常入睡。②食后腹胀,0分为患者无症状;1分为略感觉食欲衰退并伴有饭量减少等症状;2分为患者无食欲且每日食物摄入量明显减少;3分为患者食物摄入量减少3/4以上。③泛吐清水,0分为患者无症状;1分为偶有症状;2分为时有症状;3分为频繁出现上述症状。
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各种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n(%)]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根据两组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胃脘隐痛、食后腹胀以及泛吐清水等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临床疗效评估结果
两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患者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症状消失时间
比较两组患者消化性溃疡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观察组早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消化性溃疡是当前临床上的常见病,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本病症的发生、发展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因素以及胃酸分泌异常等诸多因素有关,在本病症临床治疗中,主要通过抑制胃酸等以及促进胃黏膜修复方法促进患者康复,缓解患者的不良感受。例如奥美拉唑可在酸性环境中浓集,进入人体后可转化为亚磺酸氨活性形式,抑制胃酸分泌,有助于加快胃黏膜与消化系统伤口的愈合。根据现代医学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成功经验可知,常规西药治疗存在诸多弊端,例如胃溃疡尤其是胃出血者实施西药治疗难以保证治疗总有效率,患者可能会因为疗效不满意而丧失治疗信心,在这一背景下,中药治疗则成为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点[2]。
传统中医认为,消化性溃疡属于“胃痛”“呃逆”范畴,以上腹部疼痛为主症,表现为胃气停滞、胃络瘀阻以及胃失所养。因此为达到促进患者康复的目标,在临床上采取黄芪建中汤治疗方法,该药物组方包括黄芪、饴糖以及桂枝等,在组方中黄芪有升阳益气、补虚健脾的作用,是组方的君药。组方中的饴糖有强化黄芪药效的效果,可补益中焦脾胃之气,益气生血的功能。组方中的芍药可养血补血,对于改善患者肝脏功能、缓解腹痛的效果显著。桂枝有驱散虚寒以及温阳化气的效果,在临床上桂枝与芍药的联用则可产生调和阴阳的功能,可加快“中气自生”,有助于患者临床治疗[3]。生姜与桂枝联用,具有温脾暖胃的功能。大枣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药物,具有调和中气、补益脾胃的效果;炙甘草可调和诸药,在本组方中不仅可以增强饴糖的补益气、缓急止痛的功能。在上述中药组方的共同作用下,可达到温中补虚、健脾益气、祛寒止痛的效果,可显著提升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经黄芪建中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后,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胃脘隐痛、食后腹胀、泛吐清水评分分别为(0.71±0.23)分、(0.94±0.25)分、(0.70±0.2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证明,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期间,在常规三联疗法基础上实施黄芪建中汤治疗可达到促进患者康复的目标。同时本文表2的数据研究结果证实,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出现上述结果的成因可能归结于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策略,其中西药能够有效抑制胃酸分泌,显著缓解患者躯体疼痛;同时,黄芪建中汤在促进患者康复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作为一种具备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特性的治疗手段,黄芪建中汤的应用不仅有效改善了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消化系统症状,且对于减轻患者躯体疼痛具有重大意义[4]。从不同治疗方法安全性评估结果的角度来看,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该结果明确验证了黄芪建中汤在安全性方面的表现令人满意,其原因可能为:黄芪建中汤具有促进溃疡愈合的功能,并且药理学研究发现,中药组方中的相关药物具有提升患者耐受性、消除不适感受的效果,例如黄连与甘草中的有益成分可直接杀灭幽门螺杆菌;组方中的黄芪可调整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还有助于调整肠道菌群的效果,保证临床疗效满意。最后根据本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情况可知,观察组患者腹痛症状消失时间为(5.23±1.29)d,食欲减退消失时间为(4.80±1.62)d,呕血与黑便消失时间为(4.41±0.93)d,均低于对照组(P<0.05)。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为:在三联疗法的基础上,通过黄芪建中汤治疗方法可通过随症加减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例如血瘀患者加丹参有凉血消痈以及活血祛瘀的效果;腹胀患者加陈皮有理气健脾、香附理气宽中等,中药组方加减治疗方法均满足疾病治疗要求,具有可行性[5-6]。
综上所述,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治疗中,在常规三联疗法基础上对患者实施黄芪建中汤治疗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该治疗方法有助于患者疾病康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重要治疗方案,对于疾病治疗的意义重大,值得作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朱景利,邓舒群.黄芪建中汤在虚寒型慢性消化性溃疡的应用效果及对HBD-2、TGF-β1水平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2023,45(6):6-9.
[2]裴浚淦,弋龙江.黄芪建中汤加减辅治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型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3,39(5):968-971.
[3]仇婧玥,陈小娟,曾梅艳,等.黄芪建中汤下调TLR-2、p-NF-κB表达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应及机制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23,35(3):477-488.
[4]丁淑婷,戴孟,叶方益,等.黄芪建中汤联合艾灸治疗脾虚型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VEGF、bFGF水平的影响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26):150-153.
[5]李泰城.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6(13):165-167.
[6]房莉珍.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J].智慧健康,2020,5(15):74-76.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1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