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宫颈癌患者血清抗核抗体表达水平及其临床价值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5-02-07 10:24:4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目的分析宫颈癌患者中血清抗核抗体表达水平,并对其临床价值进行讨论。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于兴义市人民医院进行检查的宫颈癌患者与健康体检女性,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完成血清抗核抗体表达水平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总阳性率为54.35%(25/46),高于对照组的6.52%(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848,P<0.05)。观察组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荧光图形分布以核仁型、斑点型为主,且出现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滴度分布为1∶100、1∶320范围患者的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临床分期中,Ⅲ~Ⅳ期患者的ANA阳性率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化程度中,低分化患者的ANA阳性率高于中高分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ANA阳性率较高,抗体滴度高于健康体检人群,且ANA阳性率可因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不同出现较大差异,临床应予以重视。
 
  [关键词]宫颈癌,抗核抗体,临床价值,滴度分布,病理特点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病死率较高,对妇女的生命健康危害较大[1]。既往调查发现,宫颈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偏多,包括年龄、文化程度等,不同地区的发病率水平存在差异[2-3],积极开展宫颈癌筛查工作的意义重大。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检查是既往自身免疫性疾病筛查的重点,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患者群体中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率[4-5]。ANA检查可见均质型、斑点型、核仁型、周边型等不同荧光图形分布,随着ANA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临床病例的积累,ANA检查结果对肿瘤、病毒性肝炎以及某些造血系统疾病诊断的参考价值得到证实。相较于健康体检者,多种恶性肿瘤患者均伴有ANA表达水平异常升高现象,提示ANA检测可能对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治有重要意义[6]。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ANA在宫颈癌诊治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兴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所有病例均完成ANA相关检查,并有明确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另选取同期入院的46例健康体检女性为对照(对照组)。观察组年龄34~56岁,体重指数为19.8~26.3 kg/m2。对照组年龄35~57岁,体重指数为19.5~26.1 kg/m2。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兴义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24伦理36号)。
 
 \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18岁;观察组符合宫颈癌的相关诊断标准[7];治疗前完成ANA检查;临床资料基本完整。
 
  排除标准:非首次确诊,入院前在他院接受宫颈癌相关治疗者;合并器官功能障碍者;伴其他恶性肿瘤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者。
 
  1.3方法
 
  样本采集:取肘部静脉血约3~4 mL,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70℃保存待检。
 
  检测方法:患者ANA水平均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检测,选择两种基质(人类上皮细胞、灵长类肝脏细胞),血清稀释比例为1∶100,采用生物薄片技术,组织细胞的孵育时间为30 min。在奥林巴斯OLYMPUS-荧光生物显微镜下观察结果,阳性的判断标准为镜下可见绿色荧光,且滴度高于1∶100。所有样本的检测均严格参照试剂盒、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ANA抗体测试试剂盒由上海西格生物科技提供。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ANA的阳性率以及各类荧光图形的分布情况。
 
  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ANA阳性病例的滴度分布情况。
 
  总结不同病理特点患者ANA检测结果的差异性。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ANA荧光图形分布、ANA阳性病例的滴度分布、ANA检出结果均为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研究对象ANA检测结果比较
 
  观察组的ANA阳性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ANA荧光图形分布以核仁型、斑点型为主,且出现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
 
  2.2两组研究对象ANA滴度分布情况比较
 
  观察组滴度分布为1∶100、1∶320范围患者的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
 
  2.3宫颈癌患者不同病理特点的ANA检测结果比较
 
  不同病灶直径患者ANA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低分化程度患者的ANA阳性率高于Ⅰ~Ⅱ期、中高分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4。
 
 \
 
  3讨论
 
  宫颈癌患者的治疗难度、生存质量等可在较大程度上受到癌变程度的影响。随着宫颈癌发病的年轻化趋势,高危因素的识别与高危群体的广泛筛查等工作已受到广泛重视[8-9]。ANA在自身免疫病诊治中有重要意义,可作为疾病进程的判断以及个体易感性的评估的参考依据[10]。健康人群ANA滴度水平较低,难以检测出阳性;而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受自身抗体荧光光谱改变等因素的影响,更容易检测到ANA。由此,有必要针对宫颈癌患者的ANA表达水平进行调查,并讨论其临床价值。
 
  ANA可与不同来源细胞核发生反应,不同类型恶性肿瘤均可能出现ANA阳性表达,故缺乏器官特异性。黄德旭等[11]对藏族宫颈癌患者进行调查时发现,ANA阳性率达到43.06%,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本研究中,观察组总阳性率为54.35%,高于对照组的4.35%(P<0.05),与上述结论一致。根据观察组患者的ANA检查结果,虽然涉及的荧光图形类型较多,但主要分布在核仁型、斑点型2种类型中,对应占比分别为23.91%、26.09%。从两类荧光图形对应的特点分析,核仁型主要与细胞增殖相关,斑点型可参与病毒复制过程。针对宫颈癌患者,ANA阳性率更高,可能与自身抗体荧光光谱改变有关;而斑点型、核仁型ANA分布居多,则提示ANA在宫颈癌发病或病情进展过程中有一定的作用。
 
  为进一步讨论ANA与宫颈癌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对两组患者的滴度分布以及不同病理特点患者检查结果的差异性进行分析。ANA滴度水平能够比较客观的反应疾病的活动性,或者自身免疫调节功能的变化。本研究中,观察组滴度分布为1:100、1∶320范围患者的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王雯婧等[12]指出,恶性实体瘤患者ANA(1∶100)阳性率为40.82%,ANA(1∶320)阳性率为8.23%,高于对照组(P均<0.05),与本文结论相似。由此分析,宫颈癌发病后,患者自身免疫状态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重视早期病例的ANA检查结果,分析患者免疫状态的变化,或将为宫颈癌的早诊早治提供参考。丁鑫等[13]发现,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的患者ANA阳性率达到51.32%,分化程度为低分化的患者ANA阳性率为50.70%,高于其他病理类型患者(P均<0.05),表明ANA阳性检出可能与宫颈癌患者的病理特点之间存在关联。本研究中,Ⅲ~Ⅳ期、低分化程度患者的ANA阳性率更高(P均<0.05),与上述结论一致。不仅如此,其他研究对ANA定量检测结果与糖类抗原125等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二者之间可能具有内在关联[14]。将ANA检测用于宫颈癌患者的诊治过程,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本研究也存在局限性,如结果存在偏倚风险,对病理特征与ANA表达水平之间关联的探讨不够深入,未能对不同ANA滴度、不同荧光图形类型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等,后续仍有必要进行完善。
 
  综上所述,在宫颈癌患者中,ANA阳性率较高,且部分患者的ANA滴度可达到1∶320、1∶1 000,与中高分化程度、Ⅰ~Ⅱ期肿瘤患者比较,Ⅲ~Ⅳ期、低分化程度对应的阳性率更高。
 
  [参考文献]
 
  [1]Arbyn M,Weiderpass E,Bruni L,et al.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cervical cancer in 2018:A world⁃wide analysis[J].Lancet Glob Health,2020,8(2):191-203.
 
  [2]杨兴,李梅春,董艳华,等.2017年—2020年南宁市35~64岁农村妇女宫颈癌患病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22,62(8):60-63.
 
  [3]徐碧霞,林小丹,姚卫光.2015—2019年广东省户籍妇女宫颈癌患病率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22,25(6):735-741.
 
  [4]许晓风,刘向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凝血功能和ANA核型研究[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22,29(6):901-903,917.
 
  [5]吴子华,罗静,杨建英,等.不同年龄起病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证候与疾病活动度特点[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23,37(3):167-170.
 
  [6]李亚波,林云,邹映东,等.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与抗核抗体的关系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1):48-50.
 
  [7]李静,索红燕,孔为民.《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18癌症报告:宫颈癌新分期及诊治指南》解读[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47(6):646-649.
 
  [8]Bruni L,Serrano B,Roura E,et al.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programmes and age-specific coverage esti⁃mates for 202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worldwide:A re⁃view and synthetic analysis[J].Lancet Glob Health,2022,10(8):1115-1127.
 
  [9]包鹤龄,马兰,赵艳霞,等.宫颈癌筛查中不同年龄女性以人乳头瘤病毒检测与细胞学检查初筛有效性的比较:一项全国性横断面研究[J].癌症,2022,41(10):475-488.
 
  [10]李毓,张强.抗核抗体检测受试者核谱及核型特征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2,47(9):1254-1258.
 
  [11]黄德旭,严梅,陈尧俊.西藏地区藏族宫颈癌患者自身抗体特点研究[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9,26(12):2084-2088.
 
  [12]王雯婧,武丽君.恶性肿瘤患者血清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的特点[J].临床内科杂志,2022,39(6):406-408.
 
  [13]丁鑫,王乾印,马亮亮,等.血清抗核抗体在宫颈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22,23(1):15-17.
 
  [14]花霞,朱青蓝,蒋叶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CA125和HE4表达水平与抗核抗体定量的相关性分析[J].河北医药,2022,44(14):2195-2197.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105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