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全程风险管理下的系统护理在脊柱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266例脊柱骨折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全程风险管理下的系统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风险意识、自护能力[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生命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后,两组风险了解、风险管理、意识态度、行为动力等风险意识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等ESCA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F-36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02%(12/133),低于对照组的19.55%(26/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风险管理下的系统护理应用于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可提高风险意识、自护能力、生命质量评分,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关键词】全程风险管理,系统护理,脊柱骨折,手术,风险意识,自护能力,生命质量
手术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主要方式,但术后患者需长时间卧床休息,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1]。全程风险管理下的系统护理通过分析患者潜在的护理风险,并总结既往临床经验,制订系统性护理方案,可有效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2-3]。本文观察全程风险管理下的系统护理在脊柱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266例脊柱骨折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符合脊柱骨折诊断标准[4];符合手术指征;既往无脊柱骨折手术史。排除标准:合并肝、肾功能障碍;合并免疫功能、凝血功能障碍;合并恶性肿瘤;精神异常,无法配合研究。患者及家属均知情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2020-01-032)。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3例。观察组男63例,女70例;年龄42~67岁,平均(56.83±4.52)岁;骨折部位:胸椎41例,腰椎92例;骨折原因:跌伤22例,高坠伤13例,交通伤56例,重物砸伤42例。对照组男67例,女66例;年龄40~68岁,平均(57.35±4.22)岁;骨折部位:胸椎45例,腰椎88例;骨折原因:跌伤21例,高坠伤14例,交通伤58例,重物砸伤4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讲解手术相关注意事项;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予以疼痛、心理、饮食护理,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进行四肢主、被动活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全程风险管理下的系统护理。(1)成立全程风险管理下的系统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4名责任护士为组员。组长组织学习全程风险管理、系统护理相关知识,以及脊柱骨折手术患者护理措施。(2)风险评估。小组成员根据既往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出现的护理不良事件,总结护理风险为压疮、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结合患者年龄、病史等因素,制订全程风险管理下的系统护理。(3)护理实施。①术前指导患者为术后恢复做准备,进行深呼吸训练、体位训练(半侧仰卧、侧卧屈膝、俯卧、仰卧屈膝)等。②术后早期指导患者进行踝泵运动,10~15 min/次,2次/d;还可为患者穿戴弹力袜或使用气压泵。③健康宣教。通过视频、图文、讲座等方式向患者讲解手术治疗优势、术后风险及对应护理措施等,及时解答患者疑问。④心理疏导。与患者沟通、交流,鼓励患者保持乐观心态,并嘱家属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
两组均护理1个月。
1.3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风险意识评分。护理前和护理1个月后,采用本院自制的风险意识问卷评估,包括风险了解、风险管理、意识态度、行为动力4个维度,各维度总分0~25分,评分越高表明风险意识越强。(2)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自护能力评分。护理前和护理1个月后,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估,包括自护责任感(0~24分)、自我概念(0~32分)、自我护理技能(0~48分)、健康知识水平(0~68分)4个维度,评分越高表明自护能力越高。(3)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护理前和护理1个月后,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共8个维度,总分0~100分,评分越高表明生命质量越高。(4)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风险意识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风险了解、风险管理、意识态度、行为动力等风险意识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风险了解、风险管理、意识态度、行为动力等风险意识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前后自护能力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等ESC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等ESCA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F-36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02%(12/133),低于对照组的19.55%(26/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脊柱骨折手术患者术后卧床时间较长,需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以促进患者恢复[5]。全程风险管理下的系统护理重视全面评估与管理风险,有利于保障围术期患者安全[6]。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风险了解、风险管理、意识态度、行为动力等风险意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全程风险管理下的系统护理全面评估患者肺部感染、压疮、下肢静脉血栓等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有利于早期识别潜在的护理问题;之后对患者开展脊柱骨折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有利于帮助患者了解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应对措施,从而提高患者风险意识[7]。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护理后,观察组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等ESCA评分和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全程风险管理下的系统护理依据患者年龄、病史等资料,制订精细化的护理方案,可提高护理措施的科学性;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可提高患者对疾病及护理的认知,从而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促进术后恢复,提高生命质量[8]。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全程风险管理下的系统护理术前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体位训练等,可降低术后肺部感染、压疮发生风险;术后通过指导患者进行踝泵运动、穿戴弹力袜、使用气压泵等,可有效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全程风险管理下的系统护理应用于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可提高风险意识、自护能力、生命质量评分,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刘艳,蒋丽华.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在脊柱骨折患者微创手术治疗中的护理效果及其对患者疼痛程度、预后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0,28(增刊1):194-196.
[2]朱玲莉.基于循环质控理念的护理风险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价值分析[J].吉林医学,2021,42(9):2290-2292.
[3]王媛.手术室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压力性损伤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2021,30(10):21-26.
[4]陈安民,田伟,张英泽.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86-88.
[5]张晶,刘秀清,张超.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患者干预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6(3):580-583.
[6]王芸.风险护理在脊柱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疼痛症状的影响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5):888-890.
[7]Peng XQ,Sun CG,Fei ZG,et al.Risk factors for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after spinal surgery: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based on twenty-seven studies[J].World Neurosurg,2019,123:318-329.
[8]胡桂芳,朱孝丽.Autar风险评估护理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2):25-28.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0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