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比较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该院收治的60例OSAS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对照组给予CPAP治疗,观察组给予HFNC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睡眠结构指标[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觉醒指数(AI)、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有效率(SE)]水平、鼻腔功能指标[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鼻腔最小横截面至前鼻孔距离(DCAN)、鼻腔容积(NCV)]水平、主观症状[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HI、AI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TST、SE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NMCA、DCAN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CV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NC治疗OSAS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鼻腔容积,改善睡眠结构指标水平,降低主观症状评分,其效果优于CPAP治疗。
【关键词】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眠结构,鼻腔容积,主观症状,不良反应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因睡眠期呼吸上气道塌陷造成的间歇性低氧血症,主要表现为睡眠中存在呼吸暂停、低通气等,若病情长期得不到改善还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1-2]。气道持续正压通气(CPAP)是临床治疗OSAS患者的常用方式,可改善不良通气[3]。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可提高氧疗耐受性,促进呼吸通畅[4]。本文比较HFNC与CPAP治疗OSAS患者的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60例OSAS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符合OSAS相关诊断标准[5],存在鼻堵塞、注意力不集中、嗅觉减退、鼻出血、白天嗜睡、夜间打鼾及间断性呼吸暂停等典型症状;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显示,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次/h;前鼻镜及鼻窦CT检查可见鼻通气不畅,存在鼻甲肥大或鼻中隔偏曲,咽腔狭窄,扁桃体肿大,软腭悬雍垂红肿,舌体松弛或肥大。排除标准:合并精神或意识障碍;合并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伴有肺结核、胸廓畸形等其他肺部疾病;合并急慢性感染及全身性疾病;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存在激素、酒精等依赖史;存在鼻腔鼻窦手术治疗史;存在治疗禁忌证。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批准文号:2023MA2834)。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34~61岁,平均(48.23±4.38)岁;病程0.5~4年,平均(2.09±0.56)年;轻度12例,中度10例,重度8例。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2~60岁,平均(49.16±4.38)岁;病程1~5年,平均(2.15±0.49)年;轻度14例,中度9例,重度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予以CPAP治疗。仪器选择澳大利亚ResMed公司生产的auto-CPAP仪,设置AutoSet模式,氧流量2.5~3.5 L/min,调节压力值4~20 cmH2O(1 cmH2O=0.098 kPa),行鼻面罩氧气供给。
观察组予以HFNC治疗。仪器选择新西兰Fisher&Paykel公司的HFNCO仪器,氧流量为50 L/min,温度31℃,待患者缺氧症状明显改善时,调节参数,氧流量设置为30~50 L/min,吸入氧浓度设置为29%。
两组均在夜间实施对应治疗,≥8 h/晚,保持血氧饱和度为90%~92%,持续治疗3个月。
1.3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6]。治愈:治疗后,患者白天嗜睡、夜间打鼾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多导睡眠监测仪检测显示,AHI<5次/h;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显著好转,AHI<20次/h,且改善程度>50%;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AHI≥20次/h,但改善程度>50%;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睡眠结构指标水平。采用PARADISE公司的P&D 9600型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患者睡眠情况,记录AHI、总睡眠时间(TST)、觉醒指数(AI)、睡眠有效率(SE)。(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鼻腔功能指标水平。采用英国吉姆公司A1型鼻声反射仪测定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鼻腔容积(NCV)、鼻腔最小横截面至前鼻孔距离(DCAN)。(4)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观症状评分。采用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估[7],总分0~24分,评分与嗜睡严重程度呈正相关。(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睡眠结构指标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AHI、TST、SE、AI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HI、AI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TST、SE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鼻腔功能指标水平比较治疗前后,两组NMCA、DCAN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CV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治疗前后主观症状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发生呼吸道损伤、胃肠胀气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2/30);对照组发生呼吸道损伤2例,口干1例,呛咳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5/3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7,P=0.421)。
3讨论
OSAS因长期睡眠期间间断性通气障碍,易引发鼻腔结构改变及心血管疾病、代谢类疾病等[8]。
CPAP主要应用于合并呼吸障碍等疾病患者,可缓解通气功能,但长期治疗改善效果有限[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TST、S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AHI、AI水平及E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CPAP因压力恒定,为适应夜间呼吸暂停所需耗氧量,不能完全符合机体不同阶段的摄氧需求,故治疗舒适感降低。而HFNC符合气流循环的生理效应,可更好地满足患者不同阶段的生理需求,且恒定、适宜温湿的蒸汽可避免因干燥气体损伤气管黏膜造成的炎症反应,有助于改善患者呼吸功能,从而缓解日间嗜睡等不良症状[11-12]。
NMCA是指鼻腔横截面积最狭窄处面积,一般处于鼻瓣区,可反映鼻腔开放程度;DCAN指NMCA至通气口的距离;NCV可反映鼻腔通气时气流量[13]。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治疗前后,两组NMCA、DCAN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NCV水平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CPAP不具备加湿功能,HFNC可通过大氧流量,加温加湿气流可避免鼻腔及气道变干及支气管萎缩,缓解鼻腔不适,降低炎性损伤风险,有助于促进鼻腔结构趋向良性发展,提升鼻腔功能。但治疗前后两组NMCA、DCAN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HFNC对鼻腔结构改善作用有限,但不排除可能与本研究观察时间较短或样本量较少有关。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采用HFNC治疗未增加安全风险。
综上所述,HFNC治疗OSAS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鼻腔容积,改善睡眠结构指标水平,降低主观症状评分,其效果优于CPAP治疗。
参考文献
[1]Liu X,Ma Y,Ouyang R,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lammation and neurocognitive dysfunction in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J].J Neuroinflammation,2020,17(1):229.
[2]Santilli M,Manciocchi E,D’Addazio G,et al.Prevalence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A Single-Center Retrospective Study[J].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2021,18(19):10277.
[3]张丽,邱平云,孔晓明,等.抑郁症合并OSA患者临床症状、糖脂水平的变化及超短期CPAP治疗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2023,28(3):394-398.
[4]王璐,王美雯,张静,等.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AECOPD合并重症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海南医学,2022,33(21):2768-2771.
[5]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咽喉学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断和外科治疗指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2):95-96.
[6]刘林,刘海春.CPAP呼吸机治疗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效果评价[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10):62-63.
[7]刘方方,任红敏,曹利静,等.便携式睡眠监测仪联合Epworth嗜睡量表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J].中国实用医刊,2023,50(23):57-60.
[8]Wu ZH,Yang XP,Niu X,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and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a meta-analysis[J].Sleep Breath,2019,23(2):389-397.
[9]孙雪婷,孙志丹,冯艳红.超声极速脉搏波技术评估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CPAP治疗前后颈动脉弹性的变化[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1,35(8):707-711.
[10]王金凤,方金瑞,谢宇平,等.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冠心病的预后研究[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1,45(5):249-253.
[11]徐赫男,赵佳,李银鹏.轻中度AECOPD患者采用HFNC辅助治疗对患者膈肌运动、血气指标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21,23(9):1413-1416.
[12]王鑫,穆士伟,王孝侠,等.经鼻高流量氧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无创通气后序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22,29(3):292-296.
[13]牛林,杨相立,韩薇薇,等.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与鼻部同期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14):2189-2191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0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