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I 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29 11:33:0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Ⅰ型呼吸衰竭的效果研究。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6 月海宁 市中医院收治的 80 例   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 40 例。予以对照组患者无  创正压通气治疗,予以治疗组患者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生命体征、血气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 24 h  后 HR、RR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治疗 24 h 后氧分压( PaO2  ) 、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  ) 、氧合指数 ( PaO2/FiO2  ) 升高更明显( P<0.05 ) 。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治疗组( 10.00% ) 明显低于对照组( 27.50% )( χ2=4.021,P=0.045 )。 结论 与无创正压通气方式相比,  对Ⅰ型呼吸衰竭患者给予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  其生命体征维持效果相近,  但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可显 著提高患者机体含氧量,且不良反应较少,患者耐受度较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高流量湿化氧疗 ;  无创正压通气 ;   Ⅰ型呼吸衰竭 ;  血气分析 ;  心率 ;  呼吸频率
 
  Ⅰ型呼吸衰竭主要与机体缺氧有关,多见于重症肺 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肺栓塞等各种危急重症, 是呼吸科、急诊科等科室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急症 [1] 。当 机体持续低氧时,会造成机体内水电解质、氧气等代谢发 生紊乱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2] 。因此及时予以有效的呼吸 支持,使血氧维持正常水平尤为重要。既往临床多采用无 创正压通气方式给予通气辅助,但存在患者耐受度低、并 发症较多等缺点,极易造成通气失败 [3] 。经鼻高流量湿化 氧疗是一种可提供相对恒定且可调节吸氧浓度、湿度和温 度的新型氧疗手段,其通过高流量鼻塞方式为患者持续供 氧,安全性高,舒适度佳,易被患者接受 [4] 。近年来呼吸 衰竭发病率日趋增多,研究有效的氧疗方式提高患者耐受 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成为医疗工作者的研究重点。基于 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与无创正压通气 治疗Ⅰ型呼吸衰竭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6 月海宁市中 医院收治的 80 例Ⅰ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 照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 40 例。对照
 
  组患者中男性 23 例,女性 17 例;年龄 18~80 岁,平均年 龄(56.78±7.32 )岁;体质量指数( BMI ):  18~28 kg/m2, 平均 BMI( 24.12±3.20 )kg/m2 ;心率 90~112 次 /min,平 均心率( 102.33±8.25)次 /min;呼吸频率 26~37 次 /min, 平均呼吸频率( 31.64 ± 5.01 )次 /min 。治疗组患者 中男性 21 例,女性 19 例;年龄 49~67 岁,平均年 龄( 57.31 ± 8.07 )岁;BMI:   18~28 kg/m2 ,平均 BMI ( 23.98±3.65 )kg/m2 ;心率 90~112 次 /min,平均心率 ( 103.02±8.49)次 /min;呼吸频率 27~37 次 /min,平均 呼吸频率(31.10±4.57)次 /min。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海 宁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临 床关于Ⅰ型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 [4] ;②年龄 18~80 岁; ③呼吸频率 >25 次 / 分;  ④在给予储气囊面罩吸纯氧下, 观察 15 min 后氧合指数(PaO2/FiO2  )<200 mmHg;⑤二 氧化碳分压(PaCO2 )<45 mmHg。排除标准:①血流动力 学不稳定,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者;②合并气胸、纵隔 气肿;③合并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或严重肺出血者;④合并各种严重消化系统疾病等;⑤上气道或者额面部损伤者;⑥气道阻塞患者;⑦严重呼吸衰竭需立即气管插 管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按照基础疾病给予  抗感染、化痰、营养支持等基本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  飞利浦伟康无创呼吸机(美国飞利浦公司;型号: BiPAP  Focus)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方法:选择 ST 模式,设  置潮气量为 8~15 mL/kg,吸气相正压为 8 cmH2O 起,呼  气末正压为 2 cmH2 O 起,维持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  )  ≥ 92%,连续氧疗 24 h。治疗组患者使用高流量吸氧装  置(苏州凯迪泰公司;型号: GA ST40)进行经鼻高流量湿  化氧疗,方法:设置吸气流量为 20~60 L/min,氧浓度为  21%~100%,维持 SpO2   ≥ 92%,连续氧疗 24 h。两组治  疗过程中若患者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意识障碍,呼吸  频率 >40 次 / 分,SpO2<90% 等生命体征不稳情况,需及时  采取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生命体征。采用生命体 征监护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型号: MEC- 1000)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 心率(HR)、呼吸频率 ( RR )],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 24 h 后心率及呼吸频 率情况。②比较两组患者血气指标。于治疗前及治疗 24 h 后,采用血气分析仪(美国洛芬公司;型号: GEM Premier 4000)测得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  )、动脉血氧分压 ( PaO2 )水平、PaO2/FiO2 。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 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面部损伤、排痰障碍、胃肠 胀气。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规律, 采用 SPSS 20.0 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 (x ±s) 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采 用 χ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 者治疗 24 h 后 HR 、RR 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两组治疗 24 h 后 HR、RR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血气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24 h 后 PaO2、SaO2、PaO2/FiO2  均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 .05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 24 h 后 PaO2、 SaO2、PaO2/FiO2  升高更明显 P<0.05,见表 2。
 
  2.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期 间,对照组出现鼻面部损伤 5 例,排痰障碍 3 例,胃肠 胀气 3 例;治疗组出现鼻面部损伤 1 例,排痰障碍 1 例, 胃肠胀气 2 例。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10.00% vs. 27.50%),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021,P=0.045 )。

\
 
 
  3    讨论
 
  呼吸衰竭是临床较为严重的一种呼吸功能障碍性疾 病,通过血气分析可将呼吸衰竭分为Ⅰ型呼吸衰竭和Ⅱ型 呼吸衰竭 [5] 。Ⅰ型呼吸衰竭通常由间质性肺炎、严重肺部 感染性疾病、急性肺栓塞等肺部疾病引起,主要表现为肺 换气发生障碍,使机体出现低氧血症为主要特点 [6] 。当机 体氧分压低于 60 mmHg 时,可使患者发生意力不集中, 智力和视力轻度减退等症状;当机体氧分压持续下降时, 可使患者发生头痛、精神错乱、记忆力障碍等神经精神症 状,最终危及患者生命 [7] 。因此及时采取适当的氧疗方式 给予Ⅰ型呼吸衰竭患者有效的呼吸支持尤为重要 [8] 。目前 临床有多种氧疗方法,较为多见的有面罩吸氧法、鼻塞和 鼻导管吸氧法等。无创正压通气是通过口鼻面罩等无创伤 方式使患者与正压呼吸机连通,有效改善患者血氧情况的 同时降低了患者痛苦,有效避免因人工气道开放致使肺部感染的发生 [9] 。但无创正压通气方式在给予患者氧疗时无 法精准控制氧流量及氧湿度,存在患者耐受度偏低、容易 出现无创通气失败等缺点,且其通过面罩方式与呼吸机连 接,  可发生漏气现象,  从而影响通气疗效 [10]。经鼻高流量 湿化氧疗是临床一种新型呼吸支持手段,有研究指出对呼 吸衰竭患者采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具有较高的舒适性和 安全性,可起到快速及时纠正患者低氧血症,提高氧合指 数,改善氧合功能的作用 [11]。

\
 
  血气分析指标可直观反应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同时对 治疗效果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PaO2 、SaO2、PaO2/FiO2 是 临床常见的血气指标, 其值越低表示机体缺氧越严重 [12] 。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患者治疗 24h 后 PaO2 、SaO2 、PaO2/FiO2  升高更明显,  提示使用经鼻高流量 湿化氧疗可明显改善Ⅰ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指标,提高 机体血氧水平 [13]。分析其原因,  对患者使用经鼻高流量湿 化氧疗时,吸氧浓度、温度及湿度可调控且具有相对恒定 性 [14] ,使吸氧浓度能够精准控制在 21%~100% 之间,有 效纠正机体低氧血症 [15];  气体经充分湿化和加热,  使温度 维持在 31~37 ℃之间,有效避免气道干燥,降低医用干冷 气体对呼吸道黏液纤毛系统功能和黏膜的影响,有效增强 气道黏膜纤毛的清理能力,  降低气道阻力 [16];  其通过给予 机体恒定且可调节的高流速空氧混合气体,使气体保持一 定的正压效果,可促使塌陷的肺泡复张,提高呼吸末肺容 积 [17],  同时对呼气末残留在鼻咽部解剖无效腔的气体起到 冲刷作用, 从而减少呼吸道解剖死腔, 提高机体含氧量 [18]。 在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 24 h 后 HR、RR 比较无明显 差异,表示两种氧疗方式均可改善患者生命体征。本研究 中,治疗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可能与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通过鼻塞式的给氧方式,降低面罩给 氧带来的面部损伤有关。同时给予患者适宜浓度、湿度和 温度的高流量氧气,有效减轻了患者排痰障碍、胃肠胀气 等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与无创正压通气方式相比,对Ⅰ型呼吸衰 竭患者给予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其生命体征维持效果相 近,但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可显著提高患者机体含氧量, 且不良反应较少,患者耐受度较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 价值。
 
  参考文献
 
  [1]    郭启芬 , 曾冉 , 李鹏 , 等 . 高流量鼻导管治疗成人急性Ⅰ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 [J]. 中国医师杂志 , 2020, 22(8): 1139- 1142, 1147.
 
  [2]    鲍洁 , 申改玲 , 乔庆哲 , 等 . 经鼻高流量氧疗与传统经鼻导管吸氧治疗成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并Ⅰ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对比 [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 2021, 29(2): 103- 107.
 
  [3]    鲍洁 , 乔庆哲 , 吕培 , 等 . 经鼻高流量氧疗和无创正压通气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伴Ⅰ型呼吸衰竭患者氧合指数及呼吸功能的 影响比较 [J]. 河北医学 , 2021, 27(10): 1705- 1709.
 
  [4]    急诊氧气治疗专家共识组 . 急诊氧气治疗专家共识 [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018, 27(4): 355-360.
 
  [5]    贺向红 , 张新 , 李毅 , 等 . 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伴Ⅰ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 2021,49(8): 925-927.
 
  [6]    赵海云 , 彭司淼 , 欧尽南 , 等 . 高流量湿化氧疗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Ⅰ型呼吸衰竭效果比较 [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 2019,36(9): 1077- 1081.
 
  [7]    刘仁杰 , 常双喜 , 李宝珠 , 等 . 重症肺炎合并Ⅰ型呼吸衰竭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临床效果评价 [J].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21, 20(9): 656-660.
 
  [8]    乔力 , 钱露露 , 曹阳洋 , 等 . 经鼻高流量氧疗与常规氧疗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Ⅰ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研 究 [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 2021, 29(2): 98- 102.
 
  [9]    武瑞芳 .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效果及对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 [J].  中国药物与临床 , 2021, 21(17): 2987-2990.
 
  [10]  方国强 , 徐思成 , 田雅洁 .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呼吸衰竭患者拔管后应用进展 [J]. 临床肺科杂志 , 2020, 25(8): 1270- 1272.
 
  [11]  刘奇 , 庞晓倩 , 李锋 , 等 . 早期经鼻高流量氧疗在呼吸困难伴低氧血症的急诊患者中的应用 : 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J]. 中华急诊医 学杂志 , 2022, 31(3): 356-363.
 
  [12]  吴宗辉 , 杨辉 . 经鼻高流量氧疗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序贯治 疗中的应用效果 [J]. 中国医师杂志 , 2021, 23(12): 1898- 1900.
 
  [13]  方国强 , 万秋风 ,  田雅洁 , 等 . AECOPD 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早期拔管后序贯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与无创正压通气的优劣比 较 [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 2021, 33(10): 1215- 1220.
 
  [14]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 , 等 . 急诊成人经鼻高流量氧疗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021, 30(9): 1041- 1050.
 
  [15]  侯安纳 , 焦风伟 , 张黎明 .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用于气管切开患者的基础研究及改进 [J]. 国际呼吸杂志 , 2021, 41(7): 511-516.
 
  [16]  李丽荣 , 付会恒 , 田亚莉 , 等 .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肺水肿治疗中的临床意义及研究 [J]. 临床肺科杂志 , 2021, 26(4): 509-512.

       [17]  吴可人 , 徐健 . 经鼻高流量氧疗与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效果 [J]. 中国临床医学 , 2020,27(5): 831-833.
 
  [18]  冯晓东 , 张贵良 , 曾利华 , 等 . 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急性呼吸衰 竭的随机对照试验 [J].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 2021, 19(5):489-49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4732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