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急诊心肌梗死患者运动自我效能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4-12-19 15:59:1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目的了解心肌梗死患者运动自我效能现状,同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SSS)、跌倒恐惧量表(FES-I)和家庭支持量表(FSQ),对济南市某三甲医院急诊科2021年1—12月收治的146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急诊心肌梗死患者运动自我效能得分为(4.17±1.29)分;跌倒恐惧得分为(22.17±7.22)分;家庭支持得分为(11.36±0.71)分。急诊心肌梗死患者运动自我效能随家庭支持升高而增强,即呈正相关(r=0.564,P<0.01),和跌倒恐惧呈负相关(r=-0.619,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文化程度、疾病复发次数、是否了解运动锻炼对疾病的益处、患病前是否有规律的运动习惯、家庭成员是否支持患者进行运动锻炼、跌倒恐惧及家庭支持均为急诊心肌梗死患者运动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急诊心肌梗死患者运动自我效能水平相对较低,在为这类患者进行出院或转科前健康宣教时,应该重点关注学历层次低、复发次数多、患病前没有规律的运动锻炼习惯、不了解运动锻炼益处、家庭成员不支持患者进行运动锻炼、跌倒恐惧严重和家庭支持差的患者,为这类人群构建更加完善的运动自我管理模式,为患者后续的社区居家照护体系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急诊,心肌梗死,运动自我效能,跌倒恐惧,家庭支持
 
  0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病情严重,常可导致患者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甚至给患者造成生命危险[1]。每年约有150万人在欧美国家发生心肌梗死[2];国内心肌梗死新发人数相对欧美国家较少,约50万例/年,现有患者人数已超200万人[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常首先前往急诊接受治疗,但由于急诊重症病人众多,治疗任务繁重,患者在急诊停留时间较短[4]。因此,医护人员无法全面为其提供专业的运动指导,而患者及家属也常担心运动会增加心脏负担,因此选择不运动甚至拒绝锻炼[5]。有研究表明[6],适当的运动锻炼对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本研究针对济南市某三甲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46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更好地指导急诊心肌梗死患者后续的运动康复锻炼,提高患者的运动自我效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1—12月对济南市某三甲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46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患者群体平均年龄为58.17岁,男79例,女67例。在教育水平方面,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患者占比较高,约为34%。在疾病复发情况方面,有67例患者复发次数在1次及以内,39例患者复发2次,另有40例患者复发次数达到3次及以上。从居住地分布来看,城镇患者占多数,共计87例,而农村患者则有59例。在家庭经济状况方面,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2000元的患者比例最高,约占39%。在婚姻状况方面,已婚患者占据绝大多数,共有131例,而其他婚姻状况(包括未婚、离异或丧偶)的患者共15例。
 
  纳入标准:①在我院急诊收治并经临床诊断为心肌梗死;②患者年龄≥18岁且住院时间≥3d;③患者能够进行基本的运动并认知能力良好;④患者了解本次研究的目的意义后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7]:患者存在语言和认知能力受限,且合并有严重器质性病变及其他影响运动功能的疾病。本研究已经通过所在单位(齐鲁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
 
  (1)一般资料调查表:包含年龄、性别、学历、家庭支持等14项内容。
 
  (2)运动自我效能量表(SSS)[8]:单项条目得分介于0~10,分数越高代表患者对自身运动能力的自信程度越高。Cronbach'sα系数为0.910,证明该表具备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3)简明国际跌倒效能感量表(FES‐I)[9]:问卷条目采用最低分为1分,最高则为4分,问卷条目共16条,患者对跌倒关注度随总得分升高而升高。Cronbach’sα系数为0.98。
 
  (4)家庭支持问卷(FSQ)[10]:共包含15个问题,采用二分类计分方式,“是”(记为1分)和“否”(记为0分),总分范围介于0到15分,家庭支持水平随总分升高而升高。(0~5分)代表患者家庭水平较低、(6~10分)代表中等、(11~15分)代表高水平。
 
  1.2.2资料收集方法
 
  本研究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科及相关部门进行。在研究前,我们获得了急诊科医护人员、患者和家属的支持,并在每次开展研究前征得患者的同意。研究者使用统一的语言向患者和家属解释研究内容,并承诺保密。在本次研究中向150名心肌梗死患者发放问卷,经整理有效问卷为146份,说明有效回收率为97.33%。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急诊心肌梗死患者运动自我效能、跌倒恐惧和家庭支持情况
 
  146例急诊心肌梗死患者运动自我效能得分为(4.17±1.29)分。146例急诊心肌梗死患者跌倒恐惧得分为(22.17±7.22)分。146例急诊心肌梗死患者家庭支持得分为(11.36±0.71)分,根据对146例急诊心肌梗死患者进行FSQ量表评估的结果显示,其中56例患者家庭支持水平被评为低,平均得分为(3.98±0.57)分;57例患者家庭支持水平评为中等,平均得分为(8.61±0.62)分;33例患者家庭支持水平评为高,平均得分为(11.09±0.78)分。
 
  2.2急诊心肌梗死患者运动自我效能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表明,急诊心肌梗死患者的运动自我效能受到文化程度、疾病复发次数、对运动锻炼益处的了解程度、患病前是否有规律的运动习惯以及家庭成员是否支持运动锻炼的影响(P<0.05),详见表1。
 
 \
 
  2.3急诊心肌梗死患者的运动自我效能、跌倒恐惧和家庭支持之间呈正相关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急诊心肌梗死患者的运动自我效能与家庭支持随家庭支持升高而升高(r=0.564,P<0.01),随跌倒恐惧得分增高而降低,即呈负相关(r=-0.619,P<0.01)。
 
  2.4急诊心肌梗死患者运动自我效能的多因素分析
 
  急诊心肌梗死患者自我效能单因素分析中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了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除单因素分析中的7项外,跌倒恐惧及疾病支持也进入回归方程。详见表2、表3。
 
 \
 
  3讨论
 
  3.1急诊心肌梗死患者运动自我效能的现况分析
 
  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促进患者自身的体力恢复,增加心脏侧支的有效循环,还可以改善心肌功能,减少心肌梗死复发及危险因素,尤其是对于心肌梗死患者,有效的运动能够起到更佳的康复治疗效果。但是,前来急诊接受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不仅发病急,病情复杂,而且在急诊度过危险期后就会转至普通病房,在急诊停留时间较短,医护人员无法为其进行全面专业的运动锻炼指导。再者,急诊心肌梗死患者刚刚经历生死,对于运动康复效果也存在疑虑,会在内心排斥运动,这也是本研究所纳入的急诊心肌梗死患者运动自我效能得分(4.17±1.29)分低于国内韩燕霞等[11]研究结果的主要原因。韩燕霞等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运动自我效能进行现况调查,其运动自我效能程度优于本研究结果,也与慢阻肺疾病属于慢性病,患者住院时间较长,医护人员可以有更加充足的时间为其进行专业的指导有关。
 
  3.2急诊心肌梗死患者运动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1)文化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是造成急诊心肌梗死患者运动自我效能发生变化的因素(P<0.05),文化水平越低,患者运动自我效能越低。分析原因可能是文化水平低的患者无法全面地了解分析医护人员给予的短暂性指导,更缺乏通过互联网等渠道获取疾病相关信息的能力,因此运动自我效能较差;另外,可能部分文化水平低的患者因知识匮乏而不在意疾病的危害性,从而不把运动当作康复的方法,故而选择不运动,从而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本身运动能力下降。与郑智慧等[12]研究结果类似。相关数据也指出文化水平高的急诊心肌梗死患者在出院后的运动锻炼效果更佳,且疾病的恢复效果更好。
 
  (2)疾病复发次数:本研究发现患者的运动自我效能随疾病复发次数减少而降低。分析原因可能是,疾病复发次数越少的个体,由于首次接触此类疾病,还来不及对疾病的相关信息进行全面了解,在度过疾病危险期后会自然地选择静卧休息,面对运动锻炼则会选择拒绝。更有患者会惧怕运动不当发生跌倒从而加重病情,在没有任何人督促或指导的情况下会选择拒绝运动,从而导致运动机会减少。柴媛媛等[13]对冠心病患者运动自我效能的研究中也指出,疾病复发次数越多,其对于运动锻炼的经验更丰富,运动效能更强。
 
  (3)是否了解运动锻炼对疾病的益处:本研究显示患者的运动自我效能随对运动锻炼对疾病的益处的了解程度减少而降低(P<0.05)。这表明急诊医护人员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个性化健康教育策略,从而提高其对运动锻炼益处的认知,增强其运动积极性。可以采用行为改变技术[14]、运动自我概念[15]等方法,从而提高患者的运动自我效能。
 
  (4)患病前是否有规律的运动锻炼习惯:本研究发现急诊心肌梗死患者在患病前有规律运动锻炼习惯的个体,其运动自我效能水平更高(P<0.05)。这可能是因为坚持运动锻炼的个体能够亲身体验到运动带来的益处[16],他们更加了解运动锻炼不仅可以提升身心健康,而且对免疫力和抵抗力还有所增强。因此,他们更积极地参与运动锻炼,从而使得运动自我效能水平更高。
 
  (5)家庭成员是否支持患者进行运动锻炼和患者的家庭支持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自身运动自我效能水平与家庭成员支持患者进行运动锻炼以及患者的家庭支持水平密切相关(P<0.05)。家庭成员的支持主要原因在于帮助老年患者克服后顾之忧,减轻对经济支出和日常生活的压力,同时促使患者认识到运动益处,提高其积极的运动认知[17]。因此,家庭支持度高的患者运动自我效能更高。另外,本研究结果指出家庭支持水平越高的个体其运动自我效能越强,此结果进一步提示家庭或朋友的支持对提高心肌梗死患者运动自我效能的重要性。
 
  (6)患者的跌倒恐惧程度:本研究发现,急诊心肌梗死患者的跌倒恐惧程度与其运动自我效能水平呈负相关(P<0.05)。分析原因主要是跌倒恐惧程度高的患者对于运动锻炼时极度担心跌倒[18],跌倒不仅会加重患者原有的病情,还有可能会造成骨折、擦伤等其他疾病,会给患者造成额外的伤害,这也是急诊心肌梗死患者运动自我效能差的原因。跌倒恐惧属于一种心理问题,恐惧度增强,会使患者内心对运动锻炼充满了排斥,甚至拒绝。因此,患者可能不会积极了解运动锻炼对疾病的益处,也不太可能支持医护人员和家属进行运动锻炼。这会导致患者的跌倒恐惧程度增加,从而降低了他们的运动自我效能水平。
 
  综上所述,急诊心肌梗死患者运动自我效能处于较低水平的情况时,出院或转科前的健康宣教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类患者:学历较低、复发次数较多、患病前没有规律运动锻炼习惯、对运动锻炼益处缺乏了解、家庭支持不足以及跌倒恐惧严重的患者。针对这些人群,可以构建更加完善的运动自我管理模式,为未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社区居家照护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张学丹,马爱群,王西辉,等.多指标联合对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21,21(5):4209-4212.
 
  [2]赵健.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应用替格瑞洛的价值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21,13(18):80-81.
 
  [3]韩丽.急诊护理在PTC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探讨[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21,38(S1):102.
 
  [4]Fletcher GF,Ades PA,Kligfield P,et al.Exercise standards for testing and training: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Circulation,2013,128(8):873-934.
 
  [5]李雨彤,高恒波,姚冬奇,等.河北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急诊医疗服务系统现状分析及对治疗和预后影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1,30(7):809-815.
 
  [6]孙兰,黄芸,龚雯娟,等.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运动自我效能及影响因素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21,32(1):158-161.
 
  [7]毛蕾芳,王利,张丽平.运动康复对冠心病患者疾病感知、自我效能和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1,29(7):1010-1014.
 
  [8]陈娇娇.养老院老年人运动自我效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广州:广东药科大学,2018.
 
  [9]邓宁,张彤,史宝欣.简明国际跌倒效能感量表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信度和效度检验[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21(12):1438-1442.
 
  [10]许雅婷,赵惠芬,张朋.家庭支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 (28):140-141.
 
  [11]韩燕霞,许诺,钮美娥,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体力活动与运动自我效能的相关性研究[J].全科护理,2021(24):3319-3322.
 
  [12]郑智慧,洪卫民,杨梅林,等.脑卒中住院患者康复训练、运动自我效能、运动结果预期与生活质量关系研究[J].福建中医药,2021(1):13-16.
 
  [13]柴媛媛,沈斌,邢韦韦.冠心病患者运动自我效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6):3562-3566.
 
  [14]李昂,郭威,张东辉,等.基于行为改变技术的远程糖尿病运动支持对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自我效能的影响[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9(9):581-587.
 
  [15]李英,黄彩华.运动自我概念与运动自我效能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1(6):32-35.
 
  [16]朱博,宋卫环,高晓萌,等.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准备度、社会支持对心理弹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7):28-31.
 
  [17]董丽娜,张凤萍,李春秋,等.老年首发脑梗死病人跌倒恐惧效能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21,35(08):1390-1393.
 
  [18]孙鸿雁,邓宁.首发脑卒中患者跌倒恐惧状况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7,32(15):76-78.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034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