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效果及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经单双号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应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总疗效相较于对照组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量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持续腹胀恢复时间、正常进食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在优化胃肠功能指标及手术指标方面,该疗法具有明显优势。此外,该方法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高,适宜推广普及。
关键词:结直肠癌,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胃肠功能,并发症发生率
0引言
结直肠癌作为一种恶性消化道肿瘤,临床发病率较高,该病患者通常表现为腹痛、便血、肠梗阻、大便异常、腹部包块等症状[1]。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其他器官也会受到波及,对其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对老年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功能逐渐减弱,这使得结直肠癌治疗难度进一步加大[2]。基于此,如何为结直肠癌患者选择科学的手术治疗方案也成了重点关注内容。目前,结直肠癌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手术方式。传统的治疗手段多采用开腹手术,尽管这种手术方法能实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由于其涉及较大的手术切口,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进而对患者的术后恢复造成不利的影响[3]。随着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正逐步成为医疗领域的焦点。该技术以其创伤小、手术视野明确等显著优势,有效缩短了患者的术后恢复期,并显著降低了并发症的风险,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展现出明显的优越性[4]。本文主要针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临床应用价值展开研究,数据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经单双号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研究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为60~80岁,平均(69.52±2.47)岁;根据肿瘤部位进行划分,包括降结肠5例、乙状结肠17例、直肠18例;肿瘤直径为4~7cm,平均(5.11±0.25)cm;根据TNM分期进行划分:Ⅰ期11例、Ⅱ期13例、Ⅲ期16例。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为61~78岁,平均(69.46±2.53)岁;根据肿瘤部位进行划分,包括降结肠4例、乙状结肠19例、直肠17例;肿瘤直径为4~8cm,平均(5.16±0.21)cm,根据TNM分期:Ⅰ期12例、Ⅱ期14例、Ⅲ期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经过影像学及病理诊断确诊患有结直肠癌;②有完整的病历信息;③对本次研究详情知晓,并且签订告知协议;④符合手术治疗条件。
排除标准:①存在病灶远处转移、肠梗阻、严重消化道大出血等情况;②既往接受过腹部手术治疗;③有凝血功能、免疫功能异常;④有其他脏器功能异常。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分别使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即常规开腹手术(对照组)、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研究组),具体如下。
对照组在开展手术治疗以前,按照常规方式对患者施以术前宣教,提高其认知度,减少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并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治疗。进入手术室之后,指导患者将体位调整为截石位,然后在术前采取常规的全身麻醉处理,在麻醉生效后,插入导尿管。接着对手术区域进行常规消毒、铺巾操作。上述内容按标准执行完成后,正式执行开腹手术。先在患者腹部中部建立一个长度在20cm左右的手术切口,具体是从脐部开始,终点是耻骨联合上缘,依次切开腹壁的各个层,进入腹腔后,将患者侧腹膜予以切开处理,让直肠系膜、乙状结肠系膜都在切开后保持在游离状态,结扎肠系膜下的动/静脉,常规清扫淋巴结,将存在病变的区域切除,在此过程中,需要小心不要损伤到两侧输尿管,并对相应血管进行结扎处理。将淋巴结充分清扫,将肠管吻合严密以后,常规冲洗切口,并在完成止血处理以后,常规留置引流管。
研究组开展手术治疗以前,用与对照组相同的方法进行术前宣教等工作。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以后,将其体位调整成截石位,同样是在术前常规实施全身麻醉处理。在麻醉生效后,将导尿管妥善插入,并按照常规流程完成普及、消毒等处理。在脐下缘建立一个长度在1cm左右的手术切口,并构建二氧化碳人工气腹,确保腹压能够保持在12~15mmHg。分别在肚脐水平左右两侧,构建操作孔,右下腹、左下腹同样需要建立,使用超声刀处理肠系膜,让其保持在游离状态,充分分离位于肠系膜下的血管,其周围的脂肪结缔组织同样需要采取该操作,然后充分清扫淋巴结。手术开展期间,重点保护患者盆腔两侧的自主神经以及左右输尿管,借助超声刀分离结肠侧腹膜。在游离结肠脾曲的过程中,要确保吻合处可以尽可能保持在松弛状态,然后将肿瘤组织进行切除处理。在机体左侧腹部腹壁建立一个长度在5cm左右的手术切口,完成样本采集后,常规缝合切口,并对肛门使用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充分清洗,从肛门置入吻合器,借助腹腔镜,对腹腔内部进行充分观察,并实施乙状结肠直肠吻合术,适量注射气体以及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以后,观察并监测盆腔是否存在气泡情况,以确认吻合效果,若未见异常,则按照常规工作流程对伤口进行止血、冲洗等操作,然后常规留置引流管,并缝合手术切口。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具体包括临床总疗效、手术相关指标、胃肠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
(1)临床总疗效:治疗显效的判定标准是,患者各种症状在完成治疗后全部消失,能够正常排便,没有任何并发症出现;治疗有效的判定标准是,患者各种症状在完成治疗后,基本上全部消失,可以正常排便;但若患者各种症状没有改变或加重,有并发症,同时有大便异常的情况,则评估为治疗无效。临床总疗效的统计方式为显效率+有效率。
(2)手术相关指标:具体统计项目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量。
(3)胃肠功能指标:具体指标内容有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持续腹胀恢复时间、正常进食时间。
(4)并发症发生率:该项指标主要是统计患者在治疗后是否出现肺部感染、吻合口瘘/狭窄、切口感染等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的处理软件相同,版本是SPSS 21.0,具体包括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相应的表示方法分别是均值±标准差(符合正态分布)、百分比,组间差异性检验分别是t和χ2,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总疗效对比
研究组临床总疗效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研究组各手术相关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指标对比
研究组各胃肠功能指标统计结果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结直肠癌在消化道恶性肿瘤疾病中并不罕见,一般患者在早期发病阶段不会有过多显著的临床症状表现[5]。然而,随着病情的逐步恶化,其症状将愈发显著,甚至可能直至中晚期才被察觉。在这一阶段,患者的治疗将变得更为复杂和困难,从而对其生命安全构成显著威胁[6]。目前,结直肠癌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发展态势,已经成为临床诊治工作的重点内容。在对结直肠癌患者实施临床治疗中,手术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其应用受到患者年龄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而言,由于他们机体机能的逐步衰退,抵抗力和免疫力呈现下降趋势,并且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多种慢性基础疾病。鉴于手术本身带有一定的创伤性,这些因素将共同增加手术的风险,对疾病的预后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从而降低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7]。对此,为了保障患者具有更好的康复效果,需要科学的手术治疗方案。
现阶段最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常规开腹手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不同手术方法的特点及治疗效果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常规开腹手术在应用的过程中,虽然可以将肿瘤组织有效清除,但是该方法需要建立较大的手术切口,不仅容易出现术中出血量大、术后恢复时间慢的情况,还会对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带来不良影响,并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总体预后并不理想[8]。在本次研究中,对研究组患者采用了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最终产生的治疗效果较好。数据统计结果显示:临床总疗效方面研究组高于对照(P<0.05),该结果与祁怀玉[9]在其研究中得出的相关结论一致,分析原因:腹腔镜技术具有微创特点,能够尽可能减少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创伤,使之术后康复效果得到提升。同时,在对患者实施治疗时,还会借助腹腔镜的观察来准确确定病灶位置,这样会提高肿瘤切除效果,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各项手术相关指标均具有较低统计水平,和对照组有差别(P<0.05),该结果同样可进一步看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对优化手术各项指标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胃肠功能指标统计结果方面,研究组相比对照组低(P<0.05),该结果与张文天[10]在其研究中提到的结果一致。导致老年结肠癌患者胃肠功能受到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三种:①在执行手术操作的过程中,会对消化道产生牵拉,进而对患者胃泌素及胃动素分泌产生影响。②手术过程中会对机体产生较大的创伤,进而形成应激性反应,这样同样会使患者胃肠道功能受到影响。③通过使用麻醉药物,会对C细胞及Mo细胞的正常分泌功能产生影响。而在应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过程中,往往会构建一个较为清晰的手术视野,从而减少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对胃肠道组织产生的创伤与牵拉,患者胃肠道应激性刺激也会得到明显缓解,因此胃肠功能所受影响也会降到最低[11-12]。在并发症发生率统计结果方面,研究组患者拥有更低占比,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明显(P<0.05)。根据这一结果能够看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相对更高,会尽可能减少对患者机体产生的创伤,从而提高其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对患有结肠癌的老年群体实施临床治疗,可以运用腹腔镜结肠根治术,这种方式有助于让患者手术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具有较高临床疗效,其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量更少,各项胃肠功能指标更优。同时,该方法也不会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过多并发症,因此治疗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朱新福,丁慧,赵红叶.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术后早期活动方案在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2,8(6):124-126.
[2]郭俊杰.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3,27(5):43-45.
[3]姚琳,杨帅.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及胃肠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22,51(4):449-453.
[4]黄忠.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老年患者肠道功能及CD4+、CD8+水平的影响分析[J].中国肛肠病杂志,2021,41(7):8-10.
[5]周亮华,王明元,王星,等.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老年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医疗装备,2021,34(21):107-108.
[6]赵胜,许建华,魏世东,等.单切口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疗效及对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水平的影响[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22,39(11):2201-2204.
[7]李永传.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老年患者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分析[J].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2020,8(4):20-23,29.
[8]石光锋,王晓霜.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胃肠功能、胃动素和胃泌素的影响研究[J].中外医疗,2020,39(16):58-61.
[9]祁怀玉.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疗效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24):4132-4133.
[10]张文天.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效果及对胃肠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3,18(6):10-14.
[11]谢伟,汪想忠,赵柯,等.经自然腔道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疼痛、炎症反应、肠道屏障功能影响及卫生经济学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20):96-99.
[12]王锐,尚静,李雪石.腹腔镜根治术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凝血因子、胃肠道功能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22,28(3):822-824.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0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