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行为转变理论护理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4-12-13 09:08:5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目的:观察行为转变理论护理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22年该院收治的82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行为转变理论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效能[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应对方式[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评分、负性情绪[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两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面对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回避、屈服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GSES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8%(2/41),低于对照组的19.51%(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行为转变理论护理可提高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自我效能评分,改善应对方式评分,以及降低负性情绪评分和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关键词】结直肠癌,行为转变理论护理,自我效能,应对方式,负性情绪,并发症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目前临床多通过手术切除病灶,提高患者生存率,但需在腹部行肠造口,导致患者无法控制排便,产生自卑、自闭等负性情绪,影响预后[1-2]。故有效的护理对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病情恢复、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结直肠癌术后的常规护理缺乏针对性,仅可满足患者部分需求,不利于远期预后。行为转变理论认为人的行为转变是通过关注变化过程及对象需求,可循序渐进的使相关行为发生改变,促使患者加强自我管理,做出健康相关行为改变,从而促进身体恢复[3-4]。本文观察行为转变理论护理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8—2022年本院收治的82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5版)》中相关诊断标准[5];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免疫系统疾病;合并淋巴结远处转移;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入院前接受放化疗;合并精神类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47~65岁,平均(55.08±3.42)岁;肿瘤类型:结肠癌20例,直肠癌21例;临床分期:Ⅱ期24例,Ⅲ期17例。观察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46~66岁,平均(55.31±3.50)岁;肿瘤类型:结肠癌23例,直肠癌18例;临床分期:Ⅱ期22例,Ⅲ期1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术后,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引流管情况;麻醉清醒后采用半卧位,排气后指导患者从流食、半流食、普食逐渐过渡;指导家属多与患者沟通,减轻其心理压力。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行为转变理论护理。(1)建立护理小组:包括1名主治医师、2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于护理前1周培训行为转变理论的相关专业知识培训,考核后上岗。(2)前意向阶段:术后第1~3天,详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结直肠癌术后康复相关知识,并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困惑和问题,帮助患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使患者意识到问题是可以解决的。(3)意向阶段:术后第4~5天,向患者及家属分析饮食不规范、作息不规律、术后不训练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危害,并强调行为转变后可以带来的好处,唤起患者改变的意愿;同时邀请本院既往坚持健康行为且术后恢复较好的患者回院进行经验分享,增加患者信心,引导患者建立行为转变的决心。(4)准备阶段:术后第6~7天,主管护士根据患者不良行为与患者共同制订行为转变计划和行为转变日记,指导患者每日睡前回忆当天的行为转变,如何填写行为转变日记。(5)行动阶段:于术后第8天,依据个性化康复方案进行实施。①主管护师指导患者学会评估自身情绪,并通过冥想、听音乐、散步等缓解负性情绪,或与主管护士、家属进行倾诉,调整心理状态。②指导患者学会造口清洁及更换造口袋,前3次由主管护士演示及讲解,然后逐渐过渡至患者自主进行。③鼓励患者饮食以清淡、富含维生素、高蛋白等为主,以促进患者饮食健康行为转变的坚持。(6)维持阶段:出院时,主管护士与患者添加微信,告知患者居家坚持健康行为的重要性,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嘱咐患者家属监督患者行为转变;出院后,每日向患者推送行为转变的相关视频或文章,并于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2次/周,了解患者康复情况,询问患者是否存在困惑或问题,帮助患者进行解答,督促患者保持行为改变。
 
  两组共护理2个月。
 
  1.3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6]、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7]评估抑郁、焦虑情绪,HAMA包括14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0~4分),总分0~56分,评分越高焦虑越严重;HAMD包括17个条目,其中8个条目0~2分,1个条目0~3分,其余条目0~4分,总分0~51分,评分越高抑郁越严重。(2)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应对方式评分。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8]评估应对方式,包括回避(7个条目)、屈服(5个条目)、面对(8个条目)3个维度,共20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1~4分),3个维度中最高分即为患者倾向的应对方式。(3)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效能评分。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9]评估自我效能。GSES包括10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1~4分),所有条目分数相加/10即为最终分数,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感越强。(4)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前后应对方式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回避、屈服、面对等各项MCM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面对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回避、屈服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效能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GSE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GSES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8%(2/41),低于对照组的19.51%(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
 
  3讨论
 
  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若不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可影响手术效果,导致预后不佳。因此,寻找可使患者自主进行健康行为转变对于促进康复、改善预后尤为重要。而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模式通过分阶段对患者进行干预,可充分提高患者康复积极性,使其自发做出行为转变,提高预后[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模式分为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及维持阶段,通过疾病宣教、强调不良行为的危害、邀请既往恢复较好的患者回院分享等,使患者感受到坚持健康行为带来的益处,产生对抗疾病的信心及自我价值感,进而坚定行为转变的决心;主管护士指导患者评估自身情绪和情绪缓解方法,有利于及时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产生积极的态度,可使患者循序渐进地进行行为转变[11-12]。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常以消极的方式应对疾病,极不利于康复。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护理后,观察组面对评分、G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回避、屈服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干预模式可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主动、自发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指导患者每日记录行为转变日记,使患者明确自己的行为转变,并逐渐感受到行为转变后带来的益处,促进患者产生康复成功的信念,增加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进而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13-14]。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行为转变理论护理可提高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自我效能评分,改善应对方式评分,以及降低负性情绪评分和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Cheng Z,Dong S,Bi D,et al.Early Versus Late Preventive Ileostomy Closure Following Colorectal Surgery: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With Trial Sequential 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Dis Colon Rectum,2021,64(1):128-137.
 
  [2]薛玉萍,许蔚.激励式护理联合正念减压训练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1):177-180.
 
  [3]李惠霞,赵雨晴,孙雪影,等.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术前口服营养补充健康教育对食管癌患者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21,36(21):1987-1990.
 
  [4]刘玉芳,房静.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策略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河北医药,2022,44(16):2549-2552.
 
  [5]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5版)[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5,18(10):961-973.
 
  [6]Bent-Hansen J,Bech P.Validity of the definite and semidefinite questionnaire version of the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the Hamilton Subscale and the Melancholia Scale.Part I[J].Eur Arch Psychiatry Clin Neurosci,2011,261(1):37-46.
 
  [7]Vaccarino AL,Evans KR,Sills TL,et al.Symptoms of anxiety in depression:Assessment of item performance of the 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J].Depress Anxiety,2008,25(12):1006-1013.
 
  [8]沈晓红,姜乾金.医学应对方式问卷中文版701例测试报告[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9(1):18.
 
  [9]王才康,胡中锋,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1,7(1):37-40.
 
  [10]孙樱韬,庄雪梅,薛蓓.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对胸腔镜肺部手术后患者快速康复的影响[J].广西医学,2022,44(21):2578-2580.
 
  [11]田虹,张佳囡,徐芳芳,等.行为转变理论护理模式对心身障碍患者心理情绪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26):146-149.
 
  [12]曾德燕,高元瑾,林芹,等.行为改变模式对新发肿瘤患者负面情绪的正性干预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23):1829-1831.
 
  [13]郭晓东,李平,范昕.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模式对喉癌患者心理韧性和应对方式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1,28(9):1127-1130.
 
  [14]高春梅,王士兵.以行为转变理论为框架的护理模式对冠心病病人自我效能及健康信念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11):1527-1530.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019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