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红细胞参数及红细胞形态在评估孕妇缺铁性贫血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12月泗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贫血孕妇的临床资料,以其贫血类型分为缺铁性贫血组(37例)、非缺血性贫血(39例),选同期42例常规筛查孕妇(无贫血)作为健康组;比较3组SF、红细胞参数水平[红细胞平均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及显微镜下红细胞形态。结果缺铁性贫血组患者SF、MCV、MCH水平均较健康组低,RBC、RDW均较健康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缺铁性贫血患者MCV、MCH、SF水平较非缺铁性贫血组低,RBC、RDW水平较非缺铁性贫血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缺铁性贫血组Hb、HCT水平与缺铁性贫血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缺铁性贫血组异常形态红细胞占比为(9.62±2.03)%,较非缺铁性贫血组(67.19±6.78)%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570,P<0.05)。缺铁性贫血组中,轻度、中度、重度患者,其MCV、Hb、SF水平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V、Hb、SF水平与缺铁性贫血程度负相关(r=-0.587、-0.591、-0.756,P均<0.001)。结论贫血孕妇中,缺铁性贫血孕妇会出现红细胞参数、红细胞形态学及SF水平变化,且随缺铁性贫血加重,MCV、Hb、SF水平随之下降,考虑可将其作为患者病情评估指标。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血清铁蛋白,红细胞参数
贫血为妊娠期间常见疾病,包括缺铁性贫血、营养性贫血、慢性疾病贫血等。其中缺铁性贫血为常见类型,若未能及时治疗,会影响新生儿质量,增加产后出血发生风险。而妊娠期间不同贫血类型,其治疗方式存在显著差异,需积极鉴别诊断,以保证临床治疗精准性[1]。目前在对妊娠期间贫血诊断中,血常规中红细胞参数检查为主要参考内容,包括红细胞平均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等,并结合红细胞形态观察,可了解患者红细胞状态,以进行病情评估,但部分轻度贫血患者可能无明显红细胞参数变化,单纯应用红细胞参数诊断灵敏度较低[2]。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为去铁蛋白与铁核心Fe3+形成的复合物,为铁元素在体内储存形式,通过观察其水平变化可评估机体是否存在铁缺乏或铁负荷过多情况[3]。为此,本研究回顾性选取2022年1—12月泗水县人民医院76例贫血孕妇的临床资料,分析红细胞参数与SF对其诊断评估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本院收治的76例贫血孕妇的临床资料,以其贫血类型分为缺铁性贫血组(37例)、非缺血性贫血(39例)选同期42例常规筛查孕妇(无贫血)作为健康组。3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贫血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4];②年龄18~35岁;③实验室检查结果完整。
排除标准:①合并慢性感染者;②肿瘤、炎症、大出血等引发的贫血者;③心脏、肝脏等器官功能衰竭者。
1.3方法
红细胞参数:采集受检者3 mL空腹静脉血,以全血细胞分析仪(希森美康,XN2800)及配套试剂检查红细胞参数,包括MCV、MCH、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以Hb含量为患者贫血程度分级标准:轻度贫血Hb:100~<110 g/L;中度贫血Hb:70~<100 g/L;重度贫血Hb:40~70 g/L;极重度贫血Hb<40 g/L。
红细胞形态:外周血涂片,瑞氏-姬姆萨进行红细胞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镜下观察1 000个红细胞,观察红细胞大小及形态。室内、室间质控均在控。以《血细胞分析报告规范化指南》[5]中标准进行异形红细胞计数,以健康组红细胞形态分析贫血患者红细胞形态。
SF:血液样本离心(离心条件:转速3 000 r/min;时间:10 min;半径10 cm)取上清,以全自动电化学发光法(德国罗氏,E601)及配套试剂检测SF水平。
1.4观察指标
①比较3组红细胞参数及SF水平。
②比较缺铁性贫血组、非缺铁性贫血组红细胞形态差异性。
③比较缺铁性贫血组中患者不同病情严重程度SF水平。
④分析SF与缺铁性贫血程度之间相关性。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红细胞参数及SF水平、红细胞形态占比为计量资料且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行SNK-q检验,通过Spearman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3组孕妇红细胞参数、SF水平比较
与健康组相比,缺铁性贫血组患者SF、MCV、MCH水平显著下降,RBC、RDW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非缺铁性贫血患者相比,缺铁性贫血患者MCV、MCH、SF水平显著降低,RBC、RDW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缺铁性贫血组Hb、HCT水平与缺铁性贫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2.2贫血孕妇红细胞形态比较
缺铁性贫血组异常形态红细胞占比较非缺铁性贫血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不同贫血程度缺铁性贫血患者SF水平
本研究中缺铁性贫血患者中,未见极重度贫血;缺铁性贫血组中,轻度、中度、重度患者,其MCV、Hb、SF水平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4。MCV、Hb、SF水平与缺铁性贫血程度负相关(r=-0.587、-0.591、-0.756,P均<0.001)。
3讨论
红细胞参数检验为贫血性疾病常见诊断内容[6-7]。本研究结果显示,与非缺铁性贫血患者相比,缺铁性贫血患者MCV、MCH水平显著降低,RBC、RDW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且红细胞形态观察中,缺铁性贫血组异常形态红细胞占比较非缺铁性贫血组低(P均<0.05);而相关性分析中,MCV、Hb与缺铁性贫血程度负相关,提示妊娠期间是否发生贫血、是否为缺铁性贫血,其红细胞参数均存在一定差异,考虑原因为:①MCV、RBC:在机体出现铁元素缺乏时,为保证全身氧循环量,骨髓会代偿性产出小体积、异形红细胞,通过缩小红细胞体积、增加红细胞表面积,以满足红细胞氧气携带需求[8-9];而MCV敏感性更高,因此可将其用于缺铁性贫血严重程度评估。②MCH:缺铁性贫血患者,为增加红细胞膜面积,会出现红细胞体积缩小情况,其在有限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相应减少,因此其与MCV在3组中变化规律相似[10-11]。③Hb:发生红细胞损伤(功能损伤、形状异常等)影响,其Hb水平相应下降,因此本研究中可见缺铁性贫血、非缺铁性贫血患者,均存在Hb水平降低情况,且指标敏感性强,提示可将其用于该病严重程度评估诊断。④HCT、RDW:缺铁性贫血患者,其红细胞主要特征为体积均匀性减少,细胞之间间隙相应缩小,因此HCT水平相应降低,RDW偏高,而该情况通过本研究红细胞形态观察可证实[1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非缺铁性贫血患者相比,缺铁性贫血患者SF水平显著降低(P<0.05),考虑原因为,妊娠期间铁元素缺乏与铁需求量增加及铁元素补充不足有关,铁元素水平显著下降,会使红细胞原材料处于严重缺乏状态,进而出现红细胞体积进一步缩小、红细胞内Hb携带量减少,其SF水平逐渐降低情况[13]。但若患者存在肝脏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或近期接受相关治疗等情况,会对SF检查结果造成干扰。因此在对孕期贫血检查中,建议红细胞参数、红细胞形态及SF共同检查评估,以减少诊断误差,为临床疾病治疗提供更精准参考依据。蒋函等[14]在其研究中,对不同类型贫血患者应用血常规红细胞指标检查,结果显示缺铁性贫血患者RDW水平显著升高[(17.33±2.84)%vs(14.29±2.47)%],Hb水平显著降低[(90.55±11.46)g/L vs(128.41±14.23)g/L](P均<0.05),与本研究的[(15.41±1.98)%vs(12.50±1.16)%]、[(90.45±4.58)g/L vs(125.32±4.21)g/L](P均<0.05)结论一致;而本研究中同步进行SF水平研究,可弥补单一红细胞参数检查结果不足情况,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更丰富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贫血孕妇中,缺铁性贫血孕妇会出现红细胞参数、红细胞形态学及SF水平变化,建议联合诊断以保证诊断结果准确性;且随缺铁性贫血加重,MCV、Hb、SF水平随之下降,考虑可将其作为患者病情评估指标。
[参考文献]
[1]孙红敏,王友信.孕妇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及围产结局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3,51(6):731-733.
[2]胡雪英,郭战坤,王云双.妊娠合并贫血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与红细胞参数变化相关性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22,2(4):236-237.
[3]相莲,李卓,王蓓,等.缺铁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血浆铁和转运铁蛋白饱和度检测水平及临床意义[J].海南医学,2022,33(22):2892-2895.
[4]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贫血)学组.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诊治和预防的多学科专家共识(2022年版)[J].中华医学杂志,2022,102(41):3246-3256.
[5]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血液学与体液学学组.血细胞分析报告规范化指南[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0,43(6):619-627.
[6]朱玲春.规范口服铁剂对合并高危出血因素妊娠期缺铁性贫血产妇产后出血率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13):2963-2966.
[7]陈年坤,李仲均,黄莺莺,等.轻型β地中海贫血合并缺铁性贫血与单纯缺铁性贫血孕妇补铁治疗前后铁代谢参数变化的特点[J].实用医学杂志,2022,38(3):340-343.
[8]赵宏伟,刘春霞,权学莲.多参数分析在缺铁性贫血和慢性病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1,20(8):876-879.
[9]柳彩玲,李倩,潘旻升.低血红蛋白密度对于诊断缺铁性贫血的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1,31(14):1764-1766.
[10]黄秀丽,陈晓玲,梁春旭.血小板及红细胞参数联合筛选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的价值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1,32(3):436-439.
[11]张三平.血清铁蛋白在不同孕期妊娠妇女检测的临床意义[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17):2566-2568.
[12]余祖辉.骨髓细胞学,白细胞,血清铁蛋白联合检查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3):1825-1827,1832.
[13]金毅,杨立川.肾性贫血患者血清铁蛋白,TSAT,CysC及维生素B12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2,37(8):1067-1069,1085.
[14]蒋函,张益多,岳新爱,等.血常规红细胞指标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体会[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S1):131-133.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0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