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凶险性前置胎盘植入发病危险因素及不同类型妊娠结局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4-12-05 13:57:0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目的研究凶险性前置胎盘(PPP)植入发病危险因素及不同类型妊娠结局。方法将医院2018年1月—2020年7月收治的343例PPP患者纳入研究,将其按照是否伴胎盘植入分作植入组(95例)和无植入组(248例)。分析两组各项临床资料的差异,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PPP植入和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此外,将所有PPP患者按照类型的差异分为中央型、部分型、边缘型以及低置型,分析不同类型PPP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植入组产次>2次、胎盘部位为前壁、剖宫产次≥2次、中央型前置胎盘人数占比均明显高于无植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孕次、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以及前置胎盘病史对比,差异均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次、胎盘部位、前置胎盘类型以及剖宫产次数均是PPP植入发病的影响因素,其中中央型PPP妊娠结局较差,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关键词:凶险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危险因素,妊娠结局
 
  0引言
 
  凶险性前置胎盘(PPP)主要是指既往有剖宫产史者,再次妊娠时胎盘附着在子宫下段,伴或不伴胎盘植入。随着近年来国内三孩政策的全面开放,产科迎来了生育高峰,剖宫产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人数与日俱增,相应地导致了PPP的发病率呈逐年攀升趋势,胎盘植入病例亦有明显增多[1]。相关研究报道显示,PPP植入患者往往病情较为危急,会引起产科不可预见且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发生,同时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子宫、膀胱以及肠道损伤,病情严重的产妇甚至出现死亡,特别是中央型PPP植入,属于产科的急重症[2-3]。故此,如何有效防止PPP植入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产科医生共同关注的热点。鉴于此,本文通过研究PPP植入发病危险因素及不同类型妊娠结局,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支持,现作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医院从2018年1月—2020年7月收治的343例PPP患者纳入研究,将其按照是否伴胎盘植入分作植入组95例和无植入组248例。患者年龄<35岁159例,≥35岁184例;孕次≤4次264例,>4次79例;产次≤2次294例,>2次49例;胎盘部位包括前壁178例,后壁165例;剖宫产次数<2次304例,≥2次39例;前置胎盘类型包括中央型191例,部分型13例,边缘型57例,低置型81例;妊娠期高血压12例,妊娠期糖尿病68例,前置胎盘病史33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所有受试者既往均有剖宫产史;②均经超声检查确诊为前置胎盘,且术中证实;③均和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妇产科学》[4]中所制定的PPP相关诊断标准相符;④年龄>20岁;⑤胎盘植入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⑥无临床病历资料缺失。排除标准:①多胎妊娠者;②合并凝血功能异常者;③神志异常或无法完成相关调查者。所有入选对象均同意此项研究,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研究方法
 
  采用医院自制的临床资料调查表完成对所有受试者临床资料的统计、记录,主要内容涵盖下述九项:①年龄;②孕次;③产次;④剖宫产次;⑤胎盘部位;⑥前置胎盘类型;⑦妊娠期高血压;⑧妊娠期糖尿病;⑨前置胎盘病史。
 
  1.3观察指标
 
  比较植入组与无植入组产妇各项临床治疗,对比不同类型PPI产妇、新生儿结局的差异。其中产妇结局主要内容包括产后出血、子宫切除、失血性休克、转ICU。新生儿结局主要内容包括早产、出生体重、失血性休克、窒息。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 22.0,计数/计量资料以[n(%)]/(x—±s)表示,开展χ2/t检验。P<0.05预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各项临床资料评价
 
  植入组产次>2次、胎盘部位为前壁、剖宫产次≥2次、中央型前置胎盘人数占比分别为17.89%、83.15%、13.68%、81.05%,均明显高于无植入组12.9%、39.91%、10.48%、45.96%(均P<0.05)。两组年龄、孕次、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以及前置胎盘病史对比均不明显(P>0.05),见表1。
 
 \
 
  2.2 PPP植入发病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PPP植入发病为因变量,赋值如下:植入=1,无植入=1。以产次、胎盘部位、剖宫产次数、前置胎盘类型为自变量,赋值如下:产次≤2次=1,>2次=1;胎盘部位为前壁=1,后壁=0;剖宫产次数<2次=0,≥2次=1;中央型前置胎盘=1,非中央型前置胎盘=0。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产次>2次、胎盘部位为前壁、剖宫产次数≥2次、中央型前置胎盘均是PPP植入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 
 
  2.3不同类型PPP产妇结局评价
 
  中央型PPP产妇产后出血、子宫切除发生率分别为38.74%、27.74%,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PPP产妇(P<0.05),见表3。
 
  2.4不同类型PPP新生儿结局评价
 
  中央型PPP新生儿早产、窒息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PPI新生儿,且出生体重、1minApgar评分均低于其他类型PPI新生儿(P<0.05),见表4。
 
 \
 
  3讨论
 
  相关研究报道显示,正常妊娠产妇发生胎盘置入的概率约为0.04%,而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概率高达14%~24%,其中PPP胎盘植入的发生率则上升至50%~60%,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健康安全[5]。由此可见,如何有效防治PPP植入显得尤为重要,亦是保障母婴生命健康安全的关键。迄今为止,关于PPP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主要病理变化包括滋养细胞侵入子宫肌层过浅,胎盘面积扩大延伸至子宫下段,最终促进前置胎盘的形成[6]。随着近年来相关研究报道的日益深入,不少研究学者发现母胎之间的免疫因素相互作用亦可能引起滋养细胞的浅着床、胎盘血管重塑异常,继而导致胎盘灌注不足,亦会引发PPP[7]。
 
  本研究结果发现: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产次>2次、胎盘部位为前壁、剖宫产次数≥2次、中央型前置胎盘均是PPP植入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这在侯宜萍等人的研究报道中得以佐证[8]:PPP植入的吸纳因素包括产次>2、剖宫产次≥2、中央型前置胎盘、胎盘位于前壁(OR=3.221,3.048,3.607,4.592)。考虑原因可能为:产次的增多会导致胎盘种植处内膜发生损伤,从而引起再次妊娠胎盘种植;多次剖宫产则会对子宫内膜造成严重损害,进一步导致子宫内膜修复缺陷、瘢痕愈合不良,继而促使产妇受孕时胚胎易于子宫瘢痕处种植,最终增加胎盘植入的发生率。当PPP附着主体位于子宫前壁时,其和子宫瘢痕部位相邻,该处内膜相对薄弱,胎盘易侵入肌层并发生胎盘植入。中央型前置胎盘完全覆盖宫颈内口,延伸扩大面积较大,易对子宫颈管造成侵犯,最终导致胎盘植入的发生[9-10]。针对上述相关危险因素,作者认为可能通过加强孕期、产前管理以及检测,重点关注胎盘位于前壁、合并中央型前置胎盘的产妇等措施,达到降低PPP植入的风险。此外,中央型PPP妊娠结局较差,产妇以及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概率较高。究其原因,中央型前置胎盘极易合并胎盘植入,且普遍植入于瘢痕处,该处的肌层非常薄,收缩力较差,胎盘剥离面血窦无法及时关闭,因此发生瞬间大出血的风险较高,且植入程度越深,出血量越大。同时,中央型前置胎盘植入风险更高,从而可能导致母体继发性贫血,进一步促使胎盘供氧不足,最终引起胎儿宫内窘迫以及新生儿窒息情况[11-12]。然而,本研究属于回顾性研究,因此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偏倚,且研究对象绝大部分均源自本地,存在一定的地域局限性,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综上所述,随着产次、剖宫产次数的增加以及胎盘部位位于前壁、中央型前置胎盘的发生,PPP置入的风险更高。其中中央型前置胎盘相较于其他类型前置胎盘,会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健康安全,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郭莹.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致围产期子宫切除对患者的出血量、子宫切除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20,33(1):10-12.
 
  [2]赵晓乐.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产前超声诊断对降低产妇死亡率的意义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24):122-124.
 
  [3]黄静怡,骆周展,谷达玮,等.超声评分法预测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及不良妊娠结局[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20,37(9):1160-1163.
 
  [4]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64-79.
 
  [5]他林昆,黄燕玲,陆永萍,等.超声评分法联合增强型血流显示技术在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中的应用[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0,41(11):119-123.
 
  [6]徐亚楠,肖世金,刘伟,等.8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24):5932-5935.
 
  [7]雷晓真.孕16~18周甲胎蛋白值及超声检查胎盘位置与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关系[J].实用临床医学,2015,33(2):68-70.
 
  [8]侯宜萍,周昔红,石理红,等.凶险型前置胎盘植入的影响因素及妊娠结局[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45(9):1074-1081.
 
  [9]徐敏娟,刘媛媛,詹卫星,等.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22):5152-5155.
 
  [10]马顺莲,马姜彦,杜瑜,等.分析总结凶险型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3):134-135.
 
  [11]杨菲菲,孟海霞.不同类型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母婴结局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20,43(1):78-81.
 
  [12]郭瑞.产前超声诊断在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中的临床诊断研究[J].智慧健康,2020,6(6):19-20,39.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005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