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近三年张家港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监测调查结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江苏省张家港市城乡15~69岁常住人口作为健康素养调查对象。调查应用最新出版的江苏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和干预工作方案问卷,开展问卷调查工作,分析最终结果。结果调查对象男女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汉族、已婚、中年人、中学学历、三口之家为主,绝大部分有医疗背景;男女健康素养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健康生活方式/行为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本技能、基本观念和知识方面,男性女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乡村居民相比,城市居民在健康素养、基本观念和知识、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基本技能方面的健康素养知识知晓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年龄组健康素养情况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教育水平越高,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医疗卫生从业背景民众的健康素养水平比无医疗背景居民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江苏省张家港市城乡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略高,不同年龄组的健康素养差异较大,对于年龄在45岁以上的受试者,有必要采取系列性干预举措,在根本上提升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准,积极控制、减缓中老年时期常见慢性病高发。
关键词:张家港市,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结果
0引言
健康素养水平是评价某地区居民健康情况以及评价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指标。通过有效方式积极提升相关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成为推进健康的高效手段。最近几年,江苏省以中央补助地方健康素养推进行动项目以及其他健康教育专项工作为主要抓手,在整个区域范围之内开展了健康素养推进工作,获取稳定成果[1]。为了深入分析江苏省张家港市居民健康素养现状以及流行特点,积极探索相关影响因素,制定健康素养干预策略,本人分析近三年江苏省张家港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监测调查结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江苏省张家港市城乡15~69岁常住人口作为健康素养为实验样本。纳入标准:居住6个月以上外来人口、本地人口。排除标准:在外时间超过半年的外来人口、集体居住于宿舍、养老院、监狱以及医院的居民。
1.2方法
使用江苏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干预工作问卷,开展问卷调查工作。由健康教育专业毕业的工作人员,以及村级、社区工作者相互配合,利用面对面咨询、主动入户等方式开展问卷调查。细节内容为:工作者评价、居民基本情况、健康素养内容几部分。详细内容涵盖:居民的健康生活技能、生活方法、健康理念知识。结合中国最新颁布的健康水平分析报告,针对现阶段我国境内面临的问题加以分析,将健康素养分成下述部分:基本医疗素养、急救和安全素养、慢性疾病预防素养、传染病预防素养、科学健康观念几类。问卷一共55个问题。回答正确80.00%以上的被调查者,看作具备健康素养的个体。同样,如果受试者可以回答出基本技能素养、基本的知识和观念、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行为素养问题80.00%的人员视作一并具备上述方面健康素养。把具备以上健康素养的人所占比例加以统计,深入评判受试者健康水准情况。
1.3观察指标
①分析受试者基本情况;②分析张家港市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情况;③分析标准化处理之后各性别居民的健康素养情况和各维度健康素养分布详情;④分析标准化处理后各维度以及各年龄组健康素养分布详情;⑤分析有无医疗从业背景、受教育水平居民健康素养分析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受试者基本情况
经调查表明,受试者男女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汉族、已婚、中年人、中学学历、三口之家为主,绝大部分有医疗背景。见表1。
2.2张家港市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情况
和乡村居民相比,城市居民在健康素养、基本观念和知识、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基本技能方面的健康素养知识知晓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标准化处理之后各性别居民的健康素养情况和各维度健康素养分布详情
男女健康素养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健康生活方式/行为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本技能、基本观念和知识方面,男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标准化处理后各维度以及各年龄组健康素养分布详情
各个年龄组的群体健康素养情况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有无医疗从业背景、受教育水平居民健康素养分析情况
受教育水平越高,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医疗卫生从业背景民众的健康素养水平比无医疗背景居民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健康素养包括对身体健康状况和疾病预防、治疗、治愈的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及使用健康信息与服务的能力,健康决策能力等多个方面。健康素养是促进健康教育和促进健康公共服务的基础,因为它能够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健康信息和参与到自我和社会的健康实践中,从而提高健康的水平、降低罹患疾病的风险。健康素养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不断提升和应用[3]。
就现阶段国内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现状来看,主要为:其一,健康知识水平普遍较低。近年来,虽然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健康,但仍存在很多误解和缺乏科学的健康知识,如对于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不足,对于基本疾病的认识不完全等。其二,健康素养提升需求快速增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素养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需要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如日常饮食、运动、心理调节等方面,以维护自身健康[4]。其三,对互联网健康信息的认知能力薄弱。互联网上的健康信息大量、分散,许多内容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存在争议,居民对于信息的筛选和辨别能力不足,容易受到误导。其四,对于预防、自我拍照和早期筛查的意识不够强烈。大多数居民较晚才寻求医疗服务,而对预防、自我拍照和早期筛查的意识不够强烈,仍有“治疗优先”的观念存在。由此可见,虽然近年来国内居民对于健康素养的认识不断提高,但需要更加注重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健康素养的提升,让更多的人掌握正确的健康知识和技能,为自身的健康和家庭的健康打造健康生活方式,最终提高居民的整体健康素养水平[5]。
综上所述,江苏省张家港市城乡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略高,不同年龄组的健康素养差异较大,对于年龄在45岁以上的受试者,有必要采取系列性干预举措,在根本上提升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准,积极控制、减缓中老年时期常见慢性病高发。
参考文献
[1]麦剑荣,林丽娜,周玲,等.自我效能感对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2022,38(7):579-582,588.
[2]陈勇军.泉州市居民2020年吸烟与健康素养状况分析[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22,17(3):299-301.
[3]马斌,李德星,戴雪红,等.福建省龙岩市居民2021年健康素养状况分析[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22,17(6):581-585.
[4]缪月卿,冯琳茜,袁彬彬,等.脑卒中患者健康素养与健康管理行为及自我效能的关系研究[J].临床护理杂志,2022,21(6):2-5.
[5]朱瑞杰,周丽华.高校教师健康素养水平调查[J].西部素质教育,2022,8(24):132-135.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9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