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比较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与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该院收治的68例股骨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恢复优良率,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水平,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Harris髋关节功能量表(HHS)]、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恢复优良率为94.12%(32/34),高于对照组的76.47%(2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HHS、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研究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5/34),低于对照组的26.47%(9/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骨折患者可提高恢复优良率、髋关节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改善围术期指标水平,降低疼痛程度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关键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钢板内固定术,股骨骨折,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疼痛,并发症
股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骨折部位可出现明显的疼痛、肿胀,导致肢体活动受限[1-2]。内固定术是采用钢板、螺钉或髓内针等直接将断骨连接、固定,可保持骨折的解剖复位,目前常用的有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和钢板内固定术等[3]。其中钢板内固定术属于偏心固定,钢板受到的牵张应力较大,固定易折断,影响骨折愈合。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属于中心固定,具有较好的抗压缩、抗旋转作用[4]。本文比较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与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骨折患者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68例股骨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符合股骨骨折诊断标准[5];经CT或X线检查确诊;精神正常,可配合研究。排除标准:存在手术禁忌证;伴其他部位骨折;合并凝血功能异常;骨折前存在肢体活动障碍。患者及家属均知情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20200521)。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22~71岁,平均(40.25±1.26)岁;骨折时间1~3 d,平均(1.87±0.47)d;单侧股骨骨折19例,双侧股骨骨折15例。研究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23~70岁,平均(40.24±1.23)岁;骨折时间1~3 d,平均(1.74±0.22)d;单侧股骨骨折20例,双侧股骨骨折1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实施硬膜外麻醉,常规消毒、铺巾,以骨折部位为中心作一15 cm左右的纵行外侧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筋膜,充分暴露骨折端,清除骨折部位的软组织及凝血块,复位骨折端,选择合适的锁定钢板进行固定,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确认复位满意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留置负压引流,逐层缝合切口。
研究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患者取平卧位,实施硬膜外麻醉,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于牵引床上复位骨折端,常规消毒、铺巾,于股骨大转子顶点作一3~5 cm的纵行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显露大转子顶点及梨状窝,用弓状锥在大转子顶点作一开口,并进行扩髓处理,向髓腔内置入髓内钉,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用锁定瞄准器在远端置入2枚锁钉,在近端置入1枚锁钉,将髓内钉锁定,之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留置负压引流,逐层缝合切口。
两组术后均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并于48 h后拔出引流管。
1.3观察指标 (1)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恢复优良率。优:骨折端完全愈合,患肢功能恢复正常;良:骨折端基本愈合,患肢功能明显改善;差:骨折端愈合较差,患肢功能无改善。(2)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水平,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3)比较两组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量表(HHS)评估,包括关节疼痛、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关节畸形4个方面,总分0~100分,评分越高表明髋关节功能越好。(4)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总分0~10分,评分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严重。(5)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估,总分0~100分,评分越高表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6)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恢复优良率比较 研究组恢复优良率为94.12%(32/34),高于对照组的76.47%(2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围术期指标水平比较 研究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HH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HH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两组手术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BI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2.6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5/34),低于对照组的26.47%(9/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3讨论
手术是治疗股骨骨折的有效方式。钢板内固定术具有骨折端暴露充分、复位完全等优势,但其切口较长,软组织分离和骨膜剥离较广泛,导致骨折愈合缓慢及愈合不良等并发症[6-7]。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稳定性较好,且对骨折端血运影响较小,可促进骨折愈合[8]。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切口较小,且术中对骨折部位软组织及骨膜的剥离范围较局限,因此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较短,对骨折部位血供的影响较小,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短,患者恢复优良率较高[9-10]。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研究组术后6个月HHS、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后1、3个月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属应力分散式固定,可增强骨折断端的稳定性,刺激骨痂生长,并有利于骨痂塑形,促进骨折端愈合良好,在减轻疼痛的同时能够降低愈合延迟、固定物松动等并发症发生风险,从而加快髋关节功能恢复,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开展康复训练,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11-12]。
综上所述,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骨折患者可提高恢复优良率、髋关节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改善围术期指标水平,降低疼痛程度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参考文献
[1]朱宏,周立国.交锁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对股骨骨折患者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J].系统医学,2023,8(16):56-59.
[2]段旭洲,王光超.逆行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AO-A型股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3,38(6):623-625.
[3]信远,任海东,吴学业.交锁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在股骨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比较[J].中外医疗,2023,42(13):77-80.
[4]兰杰,孔来法.桥接组合式内固定与交锁髓内钉对股骨骨折患者骨愈合的疗效研究[J].中国地方病防治,2023,38(3):251-254.
[5]胥少汀,葛宝丰,许印坎,等.实用骨科学[M].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928-997.
[6]栾彦军,薛亮,段明明,等.股骨近端联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与动力髋螺钉固定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比较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22,50(11):1165-1167.
[7]段志锋.闭合复位股骨大粗隆入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临床研究,2022,30(7):84-87.
[8]王术国.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逆行交锁髓内钉术后应用新伤续断汤的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2,45(2):73-74.
[9]王笑山.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22,35(6):104-106.
[10]刘文松,陈胜阳,袁平,等.胫骨、股骨骨折经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的疗效对比[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26):71-73.
[11]朱小广,彭庆州,王嵩峰.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9):1430-1431.
[12]张立.对交锁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2):145.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9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