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基于互联网的糖尿病全周期管理医防融合服务模式的应用及效果评价论文

发布时间:2024-11-02 10:20:2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的糖尿病全周期管理医防融合服务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三垛镇中心卫生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糖尿病诊疗和护理服务模式,实验组采用基于互联网的糖尿病全周期健康管理医防融合服务模式。比较干预前、干预6个月和干预12个月后两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值,比较干预前和干预12个月后两组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评分及干预12个月后两组对服务质量满意度。结果干预12个月后两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评分较干预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个月后,实验组对医疗技术、护理技术、诊疗结果、健康教育、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互联网的糖尿病全周期管理医防融合服务模式的实施可有效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有利于糖尿病的防治。
 
  关键词:互联网,糖尿病,管理模式,医防融合
 
  0引言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慢性血糖水平升高,病因繁多,病程漫长,且易于引发多种并发症。据调查[1-2],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糖尿病的防治已经成为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命题。尽管我国试行了临床医生管理模式、社区管理模式等多种糖尿病管理模式,以实现对该疾病的三级预防,但是都存在着各种不足,对糖尿病的防治效果不够理想[3]。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为糖尿病管理提供了新的方向[4]。本研究以三垛镇中心卫生院为试点,以信息化技术为辅助手段,构建糖尿病健康管理平台,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载体,实施糖尿病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三垛镇中心卫生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男45例,女55例;年龄为28~88岁,平均(69±9)岁,学历分布:文盲55例,小学26例,初中19例;婚姻状态:未婚8例,已婚86例,丧偶6例。实验组:男48例,女52例;年龄为49~108岁,平均(71±9)岁;学历分布:文盲50例,小学20例,初中30例;婚姻状态:未婚5例,已婚88例,丧偶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和分型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②意识清晰,具有正常的读写能力,能独立完成糖尿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和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问卷;③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糖尿病并发症者;②有重大躯体疾病者;③有精神障碍不配合者;④不能全程参与管理者。本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同意。
 
  1.2管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组后采用常规的糖尿病诊疗和护理服务模式,出院后由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护人员定期随访。实验组采用糖尿病全周期健康管理的医防融合服务模式。具体步骤如下:①建立糖尿病全周期健康管理医防融合服务团队。该服务团队由三垛镇中心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家庭医生责任团队、卫生院的指导团队和卫生院内医联体专家组成。其中家庭医生责任团队由内分泌科医生、糖尿病专科护士、社区医生、社区护士以及公共卫生人员组成。中心卫生院的指导团队由负责医疗的副院长和医教科科长组成。中心卫生院内医联体专家为市级三甲医院在中心卫生院坐诊的糖尿病专家。②搭建糖尿病管理平台。基于互联网搭建糖尿病全周期管理平台,设计医护端和患者端。通过大数据处理技术整合中心卫生院就诊患者信息,筛选出重点干预人群,提醒这些人群前来医院就诊。对来院就诊的患者建立电子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包括就医情况、检查结果等。医护人员可通过医护端查看患者就医信息,发布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知识、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糖尿病患者可通过患者端查看自己的病历信息,了解自己的病情,通过平台上传自己监测的血糖、血压、体重、饮食和运动情况,在平台上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与医护进行沟通交流。③糖尿病全周期健康管理医防融合服务流程。居民进入三垛镇中心卫生院后,先进行常规体检,如发现血糖异常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则与其进行沟通,如愿意入组则至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站进行签约、履约、建档、完善检查、诊治及后期的随访等。如门诊治疗可带药回家,则由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护人员定期随访。如需住院治疗的则住院治疗至达到出院标准,后带药回家,再由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护人员定期随访。签约后需指导签约患者学会使用糖尿病全周期管理健康平台,通过患者端查看自己的就医信息,并及时上传相关数据,学习糖尿病健康知识。如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护发现患者连续两次病情评估均不达标,需建议患者前至中心卫生院糖尿病门诊就诊,待病情稳定后转回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规范化管理。对于病情较复杂者,可通过网上转诊平台转至中心卫生院所在市的三级医院进行诊疗,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社区卫生服务站接受规范化管理。院外管理6个月和12个月后评价效果。
 
  1.3观察指标

       1.3.1血糖指标
 
  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后、干预后12个月后检测两组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
 
  1.3.2生活质量评价
 
  分别于干预12个月前后采用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diabetic quality of life,DSQL)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该表由廖志红等发展,包括生理、心理/精神、社会关系和治疗4个维度,共27个条目[5]。采用Likert 5级评分,每个条目按程度分成1分~5分。患者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差。
 
  1.3.3服务质量满意度评价
 
  干预12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服务质量满意度问卷调查,评价医护的服务质量。本问卷包括就医候时满意度、药品价格满意度、诊疗费用满意度、医疗技术满意度、护理技术满意度、诊疗结果满意度、健康教育满意度、服务态度满意度8个条目,对每个条目的评价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等级。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3.0进行双人独立录入数据,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别进行描述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
 
  两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显示,干预6个月后,两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变化均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个月后,实验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变化均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12个月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较干预6个月后及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12个月后生活质量比较
 
  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测试结果显示,对照组和实验组干预后生存质量总分和生理、心理/精神、社会关系、治疗维度得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干预后实验组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各条目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
 
  2.3两组患者干预12个月后对服务质量满意度评价比较
 
  对照组和实验组糖尿病患者干预12个月后对服务质量满意度评价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对就医候时、药品价格、诊疗费用的满意度评价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医疗技术、护理技术、诊疗结果、健康教育、服务态度的满意度评价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糖尿病患者对医疗技术、护理技术、诊疗结果、健康教育、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见表4。
 
 \
 
  3讨论
 
  本研究通过在三垛镇中心卫生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对比实施常规的糖尿病诊疗和护理服务模式和基于互联网的糖尿病全周期健康管理的医防融合服务模式,结果显示与常规服务模式相比,这种新型服务模式更有助于降低患者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研究中还发现,对照组干预6个月以及12个月时血糖改善不明显,实验组干预6个月时患者血糖控制略有改善,但直到干预12个月后才出现显著效果,因此对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需要长期坚持并且系统全面。患者对服务质量满意度的评价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对就医候时、药品价格、诊疗费用的评价差别不大,实验组患者对医疗技术、护理技术、诊疗结果、健康教育、服务态度的满意度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能与这种新型服务模式对患者的健康管理更加全面,对患者的关注更密切有关。基于互联网的糖尿病全周期健康管理的医防融合服务模式借助糖尿病全周期管理平台对患者的健康信息进行管理,便于医护查阅患者情况,及时给出诊疗建议和健康指导,同时便于患者上传自己的健康数据并进行自我管理,也有利于医护与患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因此患者对医疗技术、护理技术、诊疗结果、健康教育、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均比较高。
 
  综上所述,基于互联网的糖尿病全周期健康管理的医防融合服务模式还在初步探索和尝试阶段,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不断总结经验,弥补不足,争取能进一步提高诊疗效果,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陈子豪,赵婷,贾静,等.“互联网+”慢性病管理模式的发展及现状综述[J].昆明学院学报,2018,40(3):109-114.
 
  [3]Ramachandran A,Ma RC,Snehalatha C.Diabetes in Asia[J].Lancet,2010,375(9712):408-418.
 
  [4]赵利娟,陈珵.2型糖尿病管理模式研究进展[J].上海医药,2021,42(2):54-58.
 
  [5]廖志红,梁奕铨,周凤琼.生存质量是评价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指标[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0,8(5):304-305.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942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