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安顺市呼吸道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n cough,PIC)儿童的病原学特征。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院诊治符合课题纳入标准的患儿,根据年龄分为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和学龄组,比较不同年龄组患儿病原学特征。结果779例患儿中,单病原体感染708例,病原体主要是肺支原体(M.p)、肺炎链球菌(S.p)和流感嗜血杆菌(H.i);各年龄组间PIC病原体不同,各病原体在不同年龄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结论安顺市儿童PIC的主要病原体为M.p、S.p。各年龄组儿童PIC的病因构成比不同。
关键词:儿童,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病原学特征
0引言
儿童咳嗽的主要病因类别之一即为呼吸道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n cough,PIC)[1],是一类因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急性期症状消失后仍持续的咳嗽,以刺激性的干咳伴或不伴少量白色黏痰为主,持续时间因人而异,2周至6个月不等,X线胸片检查无异常[2-3]。呼吸道感染导致的咳嗽症状可因感染病原不同,在持续时间、强度、频率等方面表现出差异。本文旨在探讨呼吸道感染后咳嗽儿童的病原学分析及治疗预防措施,通过对779例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22年1月—2023年2月就诊于安顺市妇幼保健院归因为感染后咳嗽的儿童病例,年龄0~14岁,平均(5.2±3.6)岁。符合纳入标准患儿共779例,其中男438例,女341例;各年龄组患儿具体如下:婴儿组(0~1岁)155例,幼儿组(1~3岁)236例,学龄前(3~6岁)287例,学龄组(6~14岁)101例。
纳入标准:年龄<14周岁、呼吸道感染伴咳嗽、咳嗽时间>7d,肺部无阳性体征、胸X线片正常的患儿,其家长知情同意并愿意接受门诊随访和(或)电话随访、配合研究的完成。
排除标准:存在其他慢性基础性疾病;不愿意或不能配合完成研究;最终诊断修正为感染后咳嗽之外的疾病。感染后咳嗽诊断标准: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期症状消失后,仅有咳嗽作为唯一症状,以刺激性的干咳伴或不伴少量白色黏痰为主,X线胸片检查无异常。
1.2分析指标
收集研究对象病例资料中一般人口学特征、住院天数、治疗方式、住院天数、治疗情况等资料。
(1)标本采集与保存:①鼻咽拭子采集:借助鼻咽拭子采集器在患者鼻腔深部及口腔深部采集样本,并通过反复旋转及涂擦5次,取得足够的样本。采集样本时,力度需适中,确保拭子可接触到黏膜,并采集到上皮细胞分泌物。②标本暂存与送检:暂存条件:采集后的样本立即送入并向冷藏室中,并在4~10℃的环境下密封储存;所采集样本需在当日送检,以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及样本新鲜度。
(2)病原检测方式:利用高通量荧光基因芯片技术检测,若检测结果数值>0判定为阳性,数值为0以下为阴性。
1.3统计学分析
收集资料运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双人录入,通过SPSS 17.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感染情况
病原体感染情况详见表1。
2.2不同年龄组儿童PIC病原体占比
各年龄组间儿童PIC病原体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46,P=0.000<0.05),详见表2。
3讨论
因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更易罹患呼吸道感染,特别是下呼吸道感染所引起的肺炎、毛细支气管炎等,其临床症状较重,致死率高。故通过了解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分布情况,可为疾病的防治提供有力支持。咳嗽是呼吸道感染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儿童咳嗽按照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咳嗽(病程<2周)、亚急性咳嗽(迁延性咳嗽,病程在2~4周)和慢性咳嗽(病程>4周)。咳嗽作为机体自身的一种保护性反射机制,尽管具有其固有的生理意义,然而在其发作之时,所产生的体能损耗、身体上的不适以及心理上的困扰,均会对儿童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4]。鉴于此,深入了解和掌握PIC儿童的病原学特征为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研究结果显示,多种病原体共同作用于儿童呼吸道,导致咳嗽症状的出现和传播。M.p感染是安顺市儿童PIC的主要病原体,研究发现M.p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构成中占首要地位,这与Wang,Kay MRCGP[5]等研究相似。M.p感染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道炎症,还会引发患者出现进一步的免疫反应,加重咳嗽症状。本研究与山东、湖南、广东、重庆及昆明等省市的调查研究结果则提示百日咳鲍特菌仍是导致儿童PIC的重要病原不同,安顺市儿童PIC的主要病原体依次为M.p、S.p和H.i,RSV在婴儿组中是引起PIC的主要病原体之一。S.p与H.i这类细菌通过不同的机制引发患者呼吸道炎症和损伤,导致患者咳嗽产生;对于年龄较小的人群,如婴儿,其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概率较大,这也提示我们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进行呼吸道感染防治时,需特别关注RSV的感染情况。百日咳鲍特菌在安顺市儿童PIC的发病中仍有一定的影响力。虽然与其他省市的调查研究结果存在差异,但这也提示我们在面对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呼吸道感染防治时,需要充分考虑到病原体分布和流行特点的差异。结合本研究结果,在综合分析这些病原体的基础上,预防和控制儿童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关键在于加强对病原体的监测和研究。只有深入了解病原体的特点、传播途径和致病机制,才能制定出更为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呼吸道感染的咳嗽症状还可能产生具有传染性的气溶胶和飞沫,会造成疾病的传播,导致医院内交叉感染,甚至引起呼吸道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带来沉重的社会疾病负担。本研究发现,在学龄前组(3~6岁)患儿中,两种及以上病原体感染儿童占比9.77%,该年龄段患儿为易感人群,且随着入托入园,活动面增大,感染风险大幅增加,建议确认为PIC的儿童,治疗期间避免入托入园,避免造成疾病传播;适当隔离治疗,家属做好防护,避免造成多种病原体交叉感染,加重临床症状[6]。对于已经确诊的患儿,需进行适当的隔离治疗,确保其在一个相对独立且通风条件良好的环境中休息及治疗。同时家属在照顾患儿时,也应当做好个人防护,如勤洗手,戴口罩等,以避免成为疾病传播的媒介。除了针对个体化的防控措施外,强化对集体环境的卫生管理同样重要,例如需在幼儿园等场所定期消毒,确保餐具、玩具等用品的卫生安全。同时强化患者的健康教育,提升家长及儿童的防病意识,教导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咳嗽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避免与他人共用物品等。对于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还需依托医疗机构的支持,机构间需强化对小儿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及监测能力,及时发现并隔离治疗患儿,减少疾病传播率。同时通过提供预防接种,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等方式,也可起到提升公众对呼吸道感染预防的防范及认知能力的效果。可见,学龄前儿童作为呼吸道感染的易感人群,需要得到特别的关注和保护。通过加强个人防护、集体环境管理以及医疗机构的支持,可以有效减少呼吸道感染的传播风险,保护儿童的健康和安全[7]。
有研究证实,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是引起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20]。本研究发现,大环内酯类药物在感染后咳嗽的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联合运用祛痰及扩张支气管药物对症支持治疗,效果明显。肺炎支原体、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作为安顺市儿童感染后咳嗽的主要病原体,建议诊疗感染后咳嗽患儿,首先常规进行肺炎支原体、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抗体的筛查,积极寻找病因,提供诊断依据的同时,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延误治疗[8]。临床医师在后续治疗中应当权衡利弊,对危重症、难治性感染者应当限制性应用抗生素而不是一味地禁用。在治疗时,需考虑到长期因素可能对治疗效果造成的影响:儿童感染后咳嗽可能会对长期健康产生影响。例如,重症感染可能导致肺功能损害,增加成年后患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风险。因此,对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儿童,除了关注急性期的治疗,还应关注其长期健康影响,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9]。
在后续的流行病学研究中需要考虑到以下问题:①病原体的变异性为影响疾病控制及预防的关键因素之一。因随着时间推移,病原体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导致其耐药性和传播能力增加,流感病毒的变异性相对较高,故在后期的防治中,监测病原体的变异情况对调整治疗方案及提供后期治疗措施至关重要。②积极推进疫苗干预,通过接种疫苗,可显著降低某些病原体感染导致的疾病发生率,如应用流感疫苗及肺炎链球菌疫苗等;提升疫苗接种率,特别是针对高风险人群,是减少患者呼吸道感染疾病负担的重要方法之一[10]。
综上所述,安顺市儿童PIC的主要病原体为M.p、S.p。各年龄组儿童PIC的病因构成比不同,需在不同季节、不同人群中采取适配的干预对策支持。
参考文献
[1]李晶,郑跃杰,林梅芳.310例不同年龄慢性咳嗽患儿病因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11):1141-1142.
[2]李晶,郑跃杰,林梅芳.深圳市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初探[J].安徽医学,2013,34(7):989-992.
[3]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研究协作组.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多中心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12,(2):83-92.
[4]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第1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5]Wang K,Chalk er V,Berm ingham A,et al.Mycoplasma pneumoniae and respiratory virus infections in children with persistent cough in England.A retrospective analysis[J].Pediatr Infect Dis J,2011,30:1047-51.
[6]马彬,宁康.亚急性咳嗽病因分布及感染后咳嗽诊治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7,9(10):143-144.
[7]涂建华,肖光军,杨娜等.遂宁儿童九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分析[J].现代临床医学,2019,(2):102-104,107.
[8]杨秀钦,吴志辉,倪琛.福州地区6606例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9,41(1):16-18.
[9]张雁冰,李英晶.儿童慢性咳嗽病因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的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4):89-90.
[10]高炜.肺炎支原体及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儿童慢性咳嗽关系初探[J].中国现代医生,2010(29):132-133.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9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