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单侧空间忽略的临床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4-10-11 16:37:3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单侧空间忽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3年6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金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单侧空间忽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忽略症状情况、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BI)、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等指标。结果:干预后,两组字体抄写试验、画钟试验、线段划消试验、直线二等分试验、平面图形临摹试验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FMA评分、MMSE评分、BI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单侧空间忽略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提升患者独立性和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单侧空间忽略,重复经颅磁刺激,日常生活能力,独立性,认知功能

单侧空间忽略是一种常见的特殊空间认知障碍,表现为对受损侧的空间刺激不能正确反应或确定方向[1]。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困扰。重复经颅磁刺激是一种利用电磁场产生感应电流作用于大脑区域中枢神经系统,调节神经元之间的通讯和连接,通过改变大脑区域的兴奋性来调节神经功能[2]。重复经颅磁刺激目前广泛应用于精神疾病、脑卒中等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金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6月—2023年6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金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单侧空间忽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单侧空间忽略诊断标准[3]。排除标准:(1)生命体征不稳定;(2)不能耐受或存在功能核磁检查禁忌证;(3)合并其他神经系统疾病;(4)伴有严重的内科疾病;(5)存在视力障碍及视野缺损;(6)中途退出本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33~75岁,平均年龄(55.67±5.25)岁;病程3~32 d,平均病程(15.67±1.25)d;脑梗死12例,脑出血18例。研究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1~77岁,平均年龄(56.06±4.51)岁;病程3~34 d,平均病程(15.72±1.25)d;脑梗死14例,脑出血1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患者自愿参与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
 
  1.2方法
 
  1.2.1对照组应用康复治疗方案,包括以下内容:
 
  (1)开展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及肢体功能训练。训练时长为30 min/次,1次/d。(2)患者取仰卧位、坐位和立位通过健侧手带动躯干,躯干中线向患侧旋转15。~30。进行旋转训练,15 min/次,1次/d。(3)健侧上肢对患侧部位进行按摩,15 min/次,1次/d。(4)使用电脑软件、报纸、书籍等进行训练,患者需要主动对忽略侧进行视觉扫描。15 min/次,1次/d。(5)患者立于光学角度向右偏移10。的双面棱镜前,在患者正前方双侧10。范围内放置目标,要求患者快速指出目标,在指向路径后半段时给予患者视觉反馈,通知告知患者是否指向正确。30 min/次,1次/d。以上训练均连续进行4周。
 
  1.2.2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重复经颅磁刺激进行治疗。患者取坐位或卧位,选取快速磁刺激器,脉冲时限为250μs,刺激强度峰值为2 T,同时配备“8”字形线圈,刺激部位选择健侧大脑顶叶后部,刺激频率为1 Hz。刺激强度设定为静息运动阈值(RMT)的90%。治疗持续15 min/次,1次/d,连续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忽略症状情况(1)直线二等分试验。在纸上画5条不同长度的直线,要求患者对直线中点进行标记,以患者标记中点与实际中点平均距离计算分值,分为3分(>2.50 mm)、2分(1.51~2.50 mm)、1分(0.51~1.50 mm)、0分(≤0.50 mm)。(2)平面图形临摹试验。要求患者临摹平面图形,以患者临摹图形是否正确计算分值,分为3分(仅画出整个图形的一半)、2分(图形可以辨认,但可能存在一些明显的错误或偏差)、1分(图形大部分正确,但可能存在一些细微的错误或偏差)、0分(图形正确,没有错误或偏差)。(3)线段划消试验。在纸上随机画出40条长度相同的线段,以患者删除线段的条数计算分值,分为3分(≤19条短线)、2分(20~29条短线)、1分(30~39条短线)、0分(40条短线)。(4)字体抄写试验。让患者抄写左右偏旁的10个汉字,以患者抄写正确字数计算分值,每抄错1个计1分。(5)画钟试验。要求患者在圆形纸内填写钟表数字,患者完全正确地放置了所有数字为0分;大部分数字被放置正确,但可能存在一些错误放置的数字为1分;数字之间的间隔大致均等,但位置并不完全准确为2分;大部分或全部数字放置错误为3分。以上指标分值越低表明患者症状越轻。1.3.2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运动功能越好[4]。
 
  1.3.3独立生活情况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BI)评定患者独立生活情况,总分100分,分值越高独立性越好[5]。
 
  1.3.4认知功能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MMSE)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总分30分,分值越高认知功能越好[6]。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忽略症状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忽略症状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字体抄写试验、画钟试验、线段划消试验、直线二等分试验、平面图形临摹试验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干预前后运动功能、独立生活情况、认知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运动功能、独立生活情况、认知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FMA评分、MMSE评分、BI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3讨论
 
  单侧空间忽略是一种常见的脑部损伤后遗症,其主要症状包括无法感知来自受损侧的听觉、视觉和触觉刺激,导致身体活动倾向于受损侧,同时也会影响患者的视野[7]。由于其临床表现并不明显,这种症状常常被忽视。单侧空间忽略的康复过程通常较慢,如果不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治疗,会对患者的康复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为了减轻单侧空间忽略病情程度,需要采取有效可行的康复治疗。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
 
  临床治疗单侧空间忽略常用康复训练,然而,现有的研究指出该方法的疗效并不理想。现代神经生理学认为,单侧空间忽略的发生与皮质感觉加工通路中的网状结构、边缘系统和皮质损伤有关。这些通路中的网状结构在调节躯体和内脏功能、整合中枢上下行冲动及参与学习和记忆活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8]。重复经颅磁刺激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它通过调节基因表达水平、影响神经递质传递、抑制细胞程序性死亡及改变神经突触可塑性等机制,干预皮层功能网络的重建[9]。这种治疗方法有助于患者恢复受损的神经功能,促进神经元之间的连接重建,从而改善单侧空间忽略症状。
 
  本次研究中,干预后两组忽略症状指标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FMA评分、MMSE评分、BI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本研究结果说明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单侧空间忽略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提升患者独立性和日常生活能力。分析原因是重复经颅磁刺激是一种无创的电生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神经相关疾病。当经过特定参数设置的磁场穿过颅骨进入大脑时,可激活大脑的神经元,提高电活动和神经元代谢,并改变神经元的动作电位[10]。治疗过程中,通过铜线圈电流脉冲与头部接触,根据电磁感应和电磁转换原理进行刺激[11]。磁场可无损透过患者的头皮和头骨,从而刺激大脑神经元[12]。本研究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来刺激特定的大脑区域,所产生的诱发电位可以刺激大脑的皮质脊髓束和运动神经中枢,以降低患者健侧半球的兴奋性,从而平衡双侧大脑半球的兴奋性[13]。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改善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认知功能和临床症状,进而提升患者的独立性和日常生活能力。需要强调的是,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应该在专业医生或康复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刺激参数的准确设定和治疗的安全性。治疗过程中应进行定期的评估和监控,以优化治疗效果。同时,与医疗团队密切合作,共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获得最佳的康复效果。
 
  本研究的单中心设计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未严格实施盲法、样本量较少、随访时间较短、观察指标较少及缺乏后期随访等。这些因素可能对本研究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为了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的结论,需要开展更大规模样本量和多中心研究,并严格实施盲法、增加观察指标和延长随访时间等,以获得更加可靠和具有推广意义的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在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单侧空间忽略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提升患者独立性和日常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文化,卢俊英,赵怀消,等.开窍定志方与头针联合视觉观察训练对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的康复效果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22,20(10):1763-1768.
 
  [2]李静,徐丽,黄林,等.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视觉扫描训练对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的临床疗效研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0,17(4):24-27.
 
  [3]何俐,游潮.神经系统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83-87.
 
  [4]韩德雄,庄礼兴,张莺.用Fugl-Meyer量表评价靳三针结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的疗效[J].针刺研究,2011,36(3):24-28.
 
  [5]李小峰,陈敏.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的设计与应用[J].护理研究,2015,21(13):1657-1658.
 
  [6]周小炫,谢敏,陶静,等.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的研究和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6):694-696,706.
 
  [7]王萍,单春雷,王健.单侧空间忽略的康复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0,26(1):59-61.
 
  [8]穆景颂,倪朝民.单侧空间忽略的神经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0,35(8):1000-1003.
 
  [9]中国经颅直流电刺激脑卒中康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组.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专家共识[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1,43(4):289-294.
 
  [10]杨延辉,李丽江,李娜娜,等.镜像疗法结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25):33-35,38.
 
  [11]梁矗,杨俊生,杨嫚,等.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的研究进展[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2):193-195.
 
  [12]戈蕾,薛茜,王振民,等.头针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康复疗效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22(10):217-220.
 
  [13]李雪静,周星楠,许将.行为学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影响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1,29(1):31-35.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912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