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苏醒期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况及躁动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本院接收的全身麻醉手术治疗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4例,苏醒期手术室护理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测定两组的心理状况、血压、心率,比较躁动发生情况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后SAS、SDS评分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期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全身麻醉苏醒期手术室护理中可促使患者保持稳定的心态、血压和心率,改善心理状况,预防躁动发生,防范不良事件发生,提高安全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全身麻醉,苏醒期,综合护理,心理状况,躁动
0引言
全身麻醉主要项目为吸入麻醉、静脉麻醉和复合麻醉,原则上适用于所有手术和有创检查,给麻醉药后暂时抑制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促使患者意识消失、痛觉消失、骨骼肌松弛及记忆力暂时可逆性消失,以获得最佳的诊治状态,术后待药物代谢或排出,逐渐恢复各项功能[1]。常规护理中主要以监护为主,缺乏主动性的护理措施,未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对风险因素的预见性不足,护理效果不佳[2]。综合护理干预作为近年来受到重视的护理模式,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护理理念,为患者提供细节性、全面性、整体性的护理服务,关注患者全身心各方面需求,提高护理质量[3]。为此,本次研究对全身麻醉苏醒期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况及躁动发生率的影响进行了探讨,选择2021年3月—2023年3月本院接收的全身麻醉手术治疗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本院接收的全身麻醉手术治疗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4例。本次研究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对照组:男38例,女26例;年龄为21~74岁,平均(45.53±4.06)岁,体质量为46~75kg,平均(62.05±5.43)kg;ASA为Ⅰ级40例,Ⅱ级24例。观察组:男36例,女28例;年龄为22~74岁,平均(45.74±4.04)岁;体质量为45~74kg,平均(62.12±5.35)kg;ASA为Ⅰ级38例,Ⅱ级26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患者神志清楚,智力正常,能够正常沟通交流;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伴有脑血管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慢性疼痛或药物和酒精滥用史患者;精神类疾病症状患者;临床资料不全患者。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包含常规宣教、密切监测等,术后协助患者去枕取平卧位,将头偏向一侧,及时唤醒并安抚。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①监测护理:苏醒期手术室护理中护理人员配合麻醉医生实施对患者的全面监护,分析生命体征、尿量、引流、伤口、瞳孔及意识状态等,实时对症处理,保持稳定血氧饱和度,拔管时维持在95%以上;注意患者的体温保护,避免因室温过低、大量输液及液体冲洗导致体温降低,术后及时撤除潮湿的辅料单,加盖棉被。
②心理护理:心理护理需贯穿整个围手术期全程,及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心理需求,给予个性化的心理安抚和健康教育,促使患者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建立正确的认知,建立信任的医患关系,避免过度激动引发应激反应。③安全护理:手术完成后平稳转移患者至手术车,利用束缚带进行四肢约束,避免患者躁动时出现误伤、坠床等意外事件;专人监护患者术后状态,直至患者完全清醒。④导管护理:术后患者身上多留置引流管、气管导管、导尿管和输液管等,而术后患者可能躁动、体位变换,容易导致导管脱落,应通过检查管路数量、管路位置、管路长度等,确保适宜,并检查是否存在扭曲缠绕,理清楚各个管路,妥善安置,再进行患者的移动,避免导管脱落。⑤循环系统护理:苏醒前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待患者苏醒后取半卧位,将头偏向一侧,并监护患者的呼吸节律、呼吸频率、呼吸幅度等,准备好急救药品和设备,应对突发事件,发现异常需及时报告医师对症处理,尤其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避免误吸或窒息,保证苏醒期安全性;如发生窒息需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每隔15min记录1次,严密观察引流情况,及时补液。⑥镇静镇痛护理:患者苏醒后,逐渐恢复疼痛刺激,容易引发躁动,应严格遵从医嘱给予患者镇静镇痛药物,并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时对症处理,如更换药物,降低剂量等。
1.3观察指标
(1)评价术前、术后两组的心理状况: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焦虑心理,采取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抑郁心理,各为20个条目评分,临界值分别为50分、53分,分数越高,心理状况越差。
(2)测定术前、麻醉苏醒期两组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采用心电监护仪检测。
(3)比较麻醉苏醒期两组躁动发生情况,采取躁动-镇静程度评估表(RASS)评价:0分清醒平静;1分为烦躁不安,动作无攻击性;2分为躁动,与呼吸机抵抗;3分为极度躁动,具有攻击性。1~3分判定为躁动。
(4)比较麻醉苏醒期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含呼吸道梗阻、导管脱落、误吸、窒息等。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4.0处理,计量资料以t检验,用(x—±s)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用[n(%)]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心理状况比较
分析表1可知,术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SAS、SDS评分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
2.2两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
分析表2可知,术前两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苏醒期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
2.3两组躁动发生情况比较
分析表3可知,观察组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4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分析表4可知,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 低于对照组(
P<0.05)。
3讨论
如今临床诊治操作中常采用侵入性、切除式操作,需要配合麻醉保证诊治的顺利进行,其中全身麻醉应用较为普遍[4]。麻醉苏醒期仍存在较多风险,容易发生躁动、过度挣扎及其他意外事件,危及生命安全,因此需加强苏醒期护理[5-6]。综合护理干预主张护理的主动性、预见性,从各个环节综合分析,优化护理制度、护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7-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术后SAS、SDS评分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更低,提示综合护理干预可促使患者围手术期保持平稳的心理状态,无过激情绪。与许祥华[9]结果相近。综合护理将心理护理作为护理重点,在为患者提供全面精心照护的同时,在术前、术后及时主动与患者沟通,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个性化安抚患者的情绪,提高患者的身心舒适度,避免因为负面情绪引发安全隐患[10-11]。苏醒期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更低,观察组躁动发生率(7.81%)显著低于对照组(26.56%),不良事件发生率(6.25%)显著低于对照组(18.75%),提示综合护理干预利于患者麻醉苏醒期维持平稳的心率及血压,生命体征稳定,有效预防躁动及相关不良事件发生,利于术后安全恢复。与王慧[12]结果相近。护理中通过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分析可能造成生命体征异常的风险因素,主动防范各种危险因素,加强对患者的安抚,遵医嘱给予镇静镇痛药物,及时安抚患者的心理,利于身心平稳,减少躁动及相关不良事件[13-14]。综上所述,全身麻醉苏醒期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况的调节有积极作用,有效降低躁动发生率,防范相关不良事件,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邓秋枫,伍仲秀,吴志敏.全身麻醉苏醒期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况及躁动发生率的影响[J].吉林医学,2021,42(8):2040-2042.
[2]何若飞,黄惠桥,卢舒雨,等.全身麻醉患儿术后苏醒期躁动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20(3):349-352.
[3]万美萍,辛欣,罗媛榕.PDCA管理模式对降低神经外科全麻术后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的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23):3604-3607.
[4]周燕燕.父母陪伴对全身麻醉术后恢复期患儿苏醒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2,26(6):82-85.
[5]李欣,余瑞玲,岑锦泳,等.小儿全身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10):1751-1754.
[6]童育慧,陈广秀,夏真洁,等.全身麻醉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9):1385-1387.
[7]郭珺璐,郭珺玲,谭阳.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全麻后苏醒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23):4377-4380.
[8]魏时靖,王强,王佳兴,等.预见性护理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全麻苏醒期疼痛及躁动的影响[J].重庆医学,2022,51(11):1852-1855,1860.
[9]许祥华,孔媛媛,陈杨磊.手术室护理干预在改善全麻苏醒期患者心理状况及降低躁动发生率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8):153-154.
[10]郭云萍,朱海娟,王琪,等.手术室强化护理干预对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和生命体征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31):3512-3515.
[11]宋梦莹.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全麻苏醒期患者心理状况及躁动的影响[J].医学美学美容,2021,30(2):108-109.
[12]王慧,王学仁,王海燕,等.医护一体化模式在全身麻醉胸科手术病人苏醒期躁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2,36(22):4116-4119.
[13]郭珺璐,郭珺玲,谭阳.阶段-护理相宜模式对腹腔镜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质量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22):4183-4186.
[14]顾静,胡冬敏.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21,19(1):185-187.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8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