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中医特色疗法在交感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31 11:44:0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中医特色疗法在交感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治疗的90例交感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特色疗法(推拿配合揿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积分、超声检查指标、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交感神经症状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1%,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期末流速(VD)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DI评分、颈交感神经症状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中医特色疗法治疗交感型颈椎病可明显缓解症状,调节椎动脉血流,提高临床疗效,且具备安全性。
 
  【关键词】交感型颈椎病,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推拿,揿针疗法
 
  颈椎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又称颈椎综合征,为增生性颈椎炎、颈椎骨关节炎、颈椎间盘脱出症和颈神经根综合征的总称,其基础为颈椎退行性病变[1]。交感型颈椎病是一种复杂且常见的颈椎病类型,发病与颈部交感神经受卡压有关,进而造成头颈部、上部躯干与上肢交感神经异常,并诱发相关症状[2-3]。该病临床症状多表现为主观性,伴随症状多,可引发偏瘫等严重后果[4]。目前,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方案较多,中西医结合为主要手段[5],但实际疗效存在较大差异。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是在较低温度下切除组织,以减轻组织损伤程度的医疗技术,可有效缓解、消除患者症状[6]。近年来,中医特色疗法在交感型颈椎病治疗中的作用逐渐引起重视,具有操作简便、疗效确切且无副反应等优势[7],但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中医特色疗法在交感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如何目前鲜有报道。本研究以90例交感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上述方案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治疗的90例交感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及围术期管理专家共识》[8]《中医病证疗效诊断标准》[9]中有关交感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2)均可积极配合治疗及随访。排除标准:(1)合并重要器官严重原发性疾病;(2)合并严重内脏疾病、外伤骨折脱位、肩周炎、造血系统疾病或恶性肿瘤;(3)合并精神疾病;(4)近期接受过相关治疗;(5)妊娠或哺乳期妇女。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步骤如下:消毒、铺巾后患者取仰卧位,在颈部置软枕,颈椎后伸,据病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定位,穿刺间隙明确后予以标记。于胸锁乳突肌前缘以医者左手食指、中指指尖触及颈动脉,气管推向内侧,动脉鞘则推向外侧,其间以2%利多卡因(生产厂家:陕西健民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61022913,规格:2 mL︰4 mg)进行局部浸润麻醉。穿刺针与进针角度保持45。,确保针刺位置无误,避开颈部大血管及臂丛神经,捻转过程中缓缓刺入,至骨质后刺入椎间盘。DSA定位准确后穿刺针退出1 cm左右,低温等离子刀头(生产厂家:美国JC Medical公司,型号:EIC4845-1)置入套管针,使用等离子手术系统(生产厂家:广东粤华医疗器械厂有限公司,型号:System 2000)开展治疗,消融、皱缩处理均维持30 s。术毕,拔出穿刺针、刀头,以无菌纱布覆盖创口。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特色疗法(推拿配合揿针疗法)治疗。(1)推拿,患者取坐位,以滚法、揉捏、拿捏等手法对颈椎部进行推拿,使其双侧斜方肌放松,力度以患者出现酸胀感为标准,操作5~8 min。确定第2颈椎,拇指按揉棘突处,手法稍重,确保力量分散,再酌情按摩极泉、风池、大椎等穴位,每穴持续30 s。(2)揿针疗法,推拿治疗结束后,取百会、太冲、风池、三阴交、内关诸穴,以棉签对穴位局部皮肤消毒后,采用揿针[生产厂家:苏州医疗用品厂,规格:0.22 mm×(1.3~1.5 mm)]埋针,留针2~3 d后取针,间隔3 d后再次埋针,以6次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12次,共2个疗程。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临床疗效。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4级。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患者颈及肢体功能恢复正常,可正常工作生活为痊愈;治疗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对正常工作生活无影响为显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有所减轻为有效;治疗后症状未见改善为无效[10]。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主要症状积分。于治疗前后评估两组头痛、肩颈痛、眩晕等主要症状积分,评分范围均为0~3分,0分提示无症状,1分提示症状较轻,2分提示有明显症状,3分提示症状较重,分值越高症状越重[11]。(3)超声检查指标。于治疗前后采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并记录两组椎动脉舒张期末峰流速(VD)和收缩期峰值流速(VS)。(4)颈椎功能。于治疗前后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两组颈椎功能,NDI包括10个项目,各项评分范围均为0~5分,评分越高颈椎功能障碍程度越严重[12]。NDI=NDI量表总分/(完成项目数×5)×100%。(5)颈交感神经症状评分。于治疗前后采用《颈交感神经症状评分表》评估两组整体健康状况,包括眩晕头痛、心律失常、视物模糊等10项,各项评分范围均为0~4分,评分越高病情越严重,依据各项目权重计算评分[13]。(6)不良反应。记录两组局部血肿、神经损伤、椎间盘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2.2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主要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两组治疗前后超声检查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超声检查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椎动脉VD、VS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
 
  2.4两组治疗前后NDI评分与颈交感神经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NDI与颈交感神经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DI与颈交感神经症状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
 
  2.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治疗期间仅有少量患者出现恶心和/或头晕,但经休息后好转,继续治疗未见上述不良反应。
 
  3讨论
 
  交感型颈椎病目前多以保守治疗为主,但症状易反复;开放手术治疗则具有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等弊端,因此通过微创手段缓解交感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成为临床医师探讨的重要方向。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手段,可通过射频能量消除髓核物质,其温度维持在70℃以下,可减轻组织损伤程度。采用该方法治疗可使针头从手术部位溢出,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实现类似于手术直接减压的治疗效果,进而有效缓解或消除症状[14]。虽然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交感型颈椎病效果确切,但单一治疗方式效果仍然有限,尤其对于部分病程较长、退行性改变严重者,经治疗后仍会出现症状无缓解或加重等现象[15],因此有必要联合其他治疗方式,以提高临床疗效。
 
  近年来,针灸、按摩、推拿、中药内服等中医特色疗法在交感型颈椎病的治疗中取得良好效果,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等特点。研究认为,交感型颈椎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多因长期劳损、气血不足或体质寒湿、湿热,加之风寒湿邪痹阻经络,造成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受内外合邪影响,引发头痛、眩晕等症状[16]。目前,中医治疗该病主要有针灸、推拿手法、小针刀和中药治疗等。其中推拿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滑利关节等作用,可实现骨正筋柔、气血以流的治疗效果。治疗交感型颈椎病时能通过手法推拿颈椎局部软组织,发挥松解肌肉、筋膜痉挛以及调节神经等作用[17]。揿针疗法是以针具刺入并固定于皮下组织,通过留针刺激并治疗疾病,并可指导患者通过自行按压提升疗效[18]。本研究发现,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头痛、肩颈痛、眩晕等主要症状积分明显降低,椎动脉VD、VS较治疗前升高,NDI评分与颈交感神经症状评分明显下降,且未见局部血肿、神经损伤、椎间盘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等不良反应,提示联合疗法治疗交感型颈椎病能提高效果,且优于单纯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分析原因在于:(1)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可利用等离子刀头产生低温射频能量,在其作用下等离子颗粒可通过撞击颈椎髓核组织细胞间肽链促使髓核内胶原蛋白分子收缩,进而缩小椎间盘髓核体积,解除髓核对颈椎神经的压迫,进而消除症状。(2)推拿通过产生按揉、弹拨等机械能对颈背部直接发挥作用,能疏通并促进局部气血运行,实现“通则不痛”“荣则不痛”的治疗目的。同时推拿产生的机械刺激能有效松解粘连软组织,缓解肌肉痉挛,实现“解痉止痛”。此外,推拿还能促进局部血液和淋巴液循环,不仅有助于提高椎动脉血流速度,还利于营养物质输送,进而起到营养肌肉、促进颈项部肌肉功能恢复等作用,并由此改善颈椎稳定装置,提升颈椎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调整病变部位与交感神经的相对位置,减少刺激颈部交感神经,进而减轻症状[19]。(3)采用揿针疗法治疗交感型颈椎病能激发经气、调节气血和疏通经络,尤其适用于疼痛性疾病和慢性病[20]。其中针刺百会穴可提振阳气、升清降浊、补益脑髓,是治疗交感型颈椎病所致眩晕之要穴。同时针刺该穴位能扩张脑血管,促进脑血液循环,解除眩晕症状。太冲穴为肝经原穴,为理气主穴,针刺太冲能缓解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心胸胀满等症状。风池穴可输布和调节头部气机,且该穴位位于人体颈部,针刺该穴位针尖朝向对侧鼻尖方向,深面则与同侧椎动脉相对,能缓解颈项强痛、头痛头晕等症状。内关穴属八脉交会穴之一,三阴交则为足太阴脾经穴位,针刺上述穴位可缓解心悸、失眠、腹胀、腹泻等症状,同时有安神定志之效,有助于改善心理状态,而心理因素在交感型颈椎病发病中亦有重要作用。(4)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推拿配合揿针疗法治疗交感型颈椎病能发挥协同作用,通过多种机制消除患者临床症状,因而提升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中医特色疗法治疗交感型颈椎病可明显缓解症状,调节椎动脉血流,提高临床疗效,且具备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程晔,王胜,陆稚锋.益气养血舒经汤联合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0,27(5):773-774.
 
  [2]张琪,金鸿宾,范桐顺,等.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机制研究[J].河南中医,2018,38(8):1248-1251.
 
  [3]陈文英,罗建,杨希,等.交感型颈椎病患者的抑郁情况与社会支持相关性研究[J].颈腰痛杂志,2022,43(5):696-699.
 
  [4]郑孟城.针灸推拿联合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治疗颈椎病患者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23,21(14):28-31.
 
  [5]陈晓朋,张明珠,彭彩亮.针刺百会穴联合芪葛通络舒颈方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所致高血压疗效及对心率变异性与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13):1403-1407,1482.
 
  [6]张金鑫,林学武.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SGB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疗效评价[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3,48(5):618-621.
 
  [7]白志强,吴红彦,孙谦,等.通络舒筋汤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对交感型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流指标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20,29(11):1209-1211.
 
  [8]中华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及围术期管理专家共识[J].中国外科杂志,2018,56(12):884.
 
  [9]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疗效诊断标准[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52.
 
  [10]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11]王秀丽,高明震.针刺配合推拿治疗交感神经椎动脉混合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0,36(2):246-247.
 
  [12]李标,蒋花,周伟松,等.风池穴傍针刺联合阿是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CASCS评分、NDI评分及眩晕程度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0,31(7):845-848.
 
  [13]陈盛,韩杰,刘建航,等.韦氏手法联合三路烫疗散治疗交感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广西中医药,2021,44(1):32-35.
 
  [14]向忠,陈志武,何秀波.超声引导下经皮颈椎间盘穿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2,37(9):925-927.
 
  [15]林楚妍,方泽臧,刘少颜,等.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与双极射频热凝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比较[J].中华疼痛学杂志,2021,17(4):367-372.
 
  [16]王绍东,宋鑫.小针刀联合正骨推拿法治疗交感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6):130-132.
 
  [17]丁汀.牵引、中药外敷配合推拿按摩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5):723-724.
 
  [18]彭果然,薛晓,王磐安,等.浮针疗法结合揿针颈夹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20,31(12):2974-2977.
 
  [19]余韵扬,曹必伟,周晶,等.开“青龙锁”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初探[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6):10-11.
 
  [20]戴丽娟,王淑兰,王会,等.揿针治疗颈型颈椎病即时疗效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21,30(7):1240-1242.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847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