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比较醋酸曲普瑞林与绒促性素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莆田九十五医院治疗的10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绒促性素治疗,观察组给予醋酸曲普瑞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性激素水平[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卵泡刺激素(FSH)]及排卵质量(优势卵泡数、排卵数),统计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排卵数、优势卵泡数、性激素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排卵数及优势卵泡数均高于治疗前,LH、E2、FSH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排卵数及优势卵泡数高于对照组,LH、E2、FSH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88%,低于对照组的2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醋酸曲普瑞林和绒促性素分别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都具备一定效果,但醋酸曲普瑞林效果更理想,可调节患者性激素,改善排卵质量,增强临床效果,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醋酸曲普瑞林,绒促性素,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质量
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表现以多毛、月经异常、不孕、痤疮为主,该疾病一经发现需积极治疗,若治疗不及时,则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生育功能及远期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有研究指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与窦卵泡的发育、内分泌异常存在密切联系,所以治疗上主要通过雌激素类药物促排卵[2]。目前,临床上常通过来曲唑促进排卵,但为了避免促排卵期间发生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多在卵泡成熟之后用绒促性素诱导,但经实践发现小部分患者接受该药物诱导排卵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胎儿早产等并发症风险较高[3]。有研究显示,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诱导排卵的治疗中,与绒促性素相比,醋酸曲普瑞林药物的应用更加安全,且促排卵质量更理想[4]。为此,此次研究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莆田九十五医院诊治的10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探讨分析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采用醋酸曲普瑞林与绒促性素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对排卵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莆田九十五医院诊治的10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指南中诊断标准[5],经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确诊;(2)经检查男方正常,性生活正常,备孕1年以上未怀孕。排除标准:(1)有醋酸曲普瑞林、绒促性素过敏史;(2)因其他原因导致不能怀孕;(3)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及血液系统存在严重疾病;(4)存在胃癌、肺癌等恶性肿瘤。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年龄26~37岁,平均年龄(31.56±2.87)岁;不孕年限2~4年,平均不孕年限(2.69±0.38)年;体重指数23~28 kg/m2,平均体重指数(26.13±1.12)kg/m2。观察组年龄25~36岁,平均年龄(30.93±3.01)岁;不孕年限1~4年,平均不孕年限(2.73±0.44)年;体重指数24~30 kg/m2,平均体重指数(26.36±1.38)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莆田九十五医院医学伦理委员审核通过;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情况,自愿接受该项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两组均接受控制体重、达英-3等基础治疗,并指导其服用来曲唑片(海南日中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33901,规格:2.5 mg)促排卵,在月经第5~9天内口服来曲唑2.5 mg/d。待卵泡成熟后,对照组予以注射用绒促性素(山东北大高科华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3325,规格:5 000 IU)治疗,给药方式为一次性肌肉注射,剂量控制在6 000~10 000 IU/次。观察组予以醋酸曲普瑞林注射液(海南双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23597,规格:1 mL∶0.1 mg)治疗,皮下注射0.1 mg诱导排卵。两组均在注射24 h后指导患者同房,排卵后口服黄体酮软胶囊(浙江爱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099,规格:100 mg),1次/d,200 mg/次,持续治疗12 d。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临床效果:治疗后两组均进行6个月的随访,并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评估标准如下,①卵巢可正常排卵,性激素水平处于正常范围为显效;②停止用药后,次月月经可按时到来,且性激素水平得到明显改善,结合B超检查结果发现有排卵的情况出现为有效;③没有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排卵质量: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排卵质量,包括排卵数和优势卵泡数,通过阴道B超进行检查。(3)性激素: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性激素水平变化,包括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卵泡刺激素(FSH)。分别采集患者5 mL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经离心(转速3 000 r/min、半径12 cm)操作10 min后取出上层血清,使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上述指标水平进行测定,所用试剂盒来自上海卡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且全部操作与试剂盒说明书一致。(4)不良反应: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卵巢囊肿、黄体功能不全。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转换为正态分布后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20%,高于对照组的7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排卵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排卵数、优势卵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排卵数及优势卵泡数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性激素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H、E2、FSH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88%,低于对照组的2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多囊卵巢综合征主要特征为不排卵,该疾病现尚未具备完全清晰的发生机制,但临床认为与遗传、环境等因素相关。目前,临床对该疾病的治疗以促排卵、诱导排卵为主,其中来曲唑是促排卵的主要药物,可将卵泡对机体药物的敏感性和对FSH的敏感性升高,促使卵泡发育、成熟、排出,同时该药物还可以在子宫内膜间质、上皮细胞中发挥作用,诱导其增长繁殖,为受精卵着床创造机会[6]。
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来说,月经周期中的LH峰是优势卵泡成熟后排卵的必需条件,对于该类患者需在促排卵期间输注绒促性素代替LH峰,诱导卵泡成熟且顺利排卵。但经临床长时间实践发现,该药物会使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风险升高,且其无法产生和自然周期排卵前相似的FSH峰,临床效果不理想。为此,结合多项研究,本次采用醋酸曲普瑞林治疗,并将其与绒促性素对比[7-8]。分析结果显示,采用醋酸曲普瑞林的患者,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排卵质量均比绒促性素治疗患者更为理想。该结果提示,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采用醋酸曲普瑞林治疗,能够改善排卵质量,增强临床治疗效果。这主要是因为,醋酸曲普瑞林属于短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动剂,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有较高的亲和力,能与激素受体复合物相结合,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增加LH、FSH分泌量,且该药还可对LH、FSH峰值进行刺激,使其与正常内源性周期相似,并在卵巢直接发挥作用,对颗粒细胞前列腺素的合成有促进作用,纤溶酶得到有效调节,以此获得优势卵泡,进而诱发卵泡排出,达到排卵正常、性激素改善的目的,最终临床效果增强[9-10]。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性激素随着病情变化而变化,致使卵巢和卵泡发育异常而诱发不孕,常见指标包括LH、E2、FSH,其中LH、FSH能够对卵泡的生长发育、排卵、激素生成进行合理调控;E2作为女性机体内具有活性形式且最为主要的雌激素,可维持正常月经[11-12]。本次研究中,采用醋酸曲普瑞林治疗的患者,其LH、E2、FSH水平均比采用绒促性素治疗的患者低。该结果提示,采用醋酸曲普瑞林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能够有效调节性激素水平。这主要是因为,醋酸曲普瑞林服用后可在机体内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质,且生物活性较高,能阻碍雄性激素的合成,进而调节下丘脑-卵巢性腺轴分泌量,减少卵巢源性雄激素的分泌,与此同时加快卵泡发育,最终降低性激素水平[13-14]。从安全性评价两组药物价值,本次研究中应用醋酸曲普瑞林治疗患者,其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绒促性素治疗患者。该结果显示这一治疗方案具有高安全性的优势。这主要是因为,醋酸曲普瑞林注射之后所产生的激素峰值与正常周期水平更接近,且在刺激卵泡发育的时候,可以避免多个卵泡共同发育,所以能够避免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等发生,安全性较高[15-18]。本次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少、未观察远期效果(妊娠率)及子宫内膜状态等,所以今后研究需与其他地区医院联合开展多中心的研究,并增加样本量和观察指标,以提高醋酸曲普瑞林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醋酸曲普瑞林和绒促性素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都具备一定效果,但醋酸曲普瑞林效果更理想,可调节患者性激素,改善排卵质量,增强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方艳,王丹琳,李肖梅,等.二甲双胍联合来曲唑治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性激素水平、促排卵及妊娠率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2022,34(6):110-113.
[2]蔡玉,刁海丹.血清TGF-β1、Apelin、CYP19A1水平与PCOS内分泌异常间的关系分析[J].生殖医学杂志,2022,31(4):463-467.
[3]熊丽,邹洁宁,王瑞玲,等.枸橼酸氯米芬联合HCG治疗对PCOS患者AMH水平和排卵率的影响[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22,50(4):572-575.
[4]肖平.醋酸曲普瑞林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排卵质量的影响[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19,16(11):11-13.
[5]崔琳琳,陈子江.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标准和诊疗指南介绍[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1,30(5):405-408.
[6]刘慧,陈卫军,祁琳,等.来曲唑片联合益母草颗粒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外周血FOXO1、SAP和DAP K1表达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22,22(5):552-555.
[7]熊晶,罗菁.醋酸曲普瑞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血清SHBG、ApoB/ApoA1、AGEs作用[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2,30(4):801-804,809.
[8]李文媛,王瑜,张广辉,等.醋酸曲普瑞林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效果及其对患者助孕过程中LUFS、OHSS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23,50(8):101-104.
[9]陈颖.醋酸曲普瑞林注射液与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10):20-23.
[10]肖育红,马向薇.醋酸曲普瑞林长方案降调节前预处理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结局影响[J].临床军医杂志,2021,49(2):180-182.
[11]李丽丽.血清AMH、性激素及维生素D联合检测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20(11):1550-1552.
[12]金洁琼,吴暖暖,林芳,等.多囊卵巢综合征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4、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及与性激素、脂代谢关系[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2,30(7):1604-1607.
[13]徐铮铮,汪向红,李利玲,等.醋酸曲普瑞林注射液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PCOS不孕症的效果及对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性科学,2020,29(4):63-66.
[14]杨永俊,曹丽幸,陈丹,等.醋酸曲普瑞林联合激素替代治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IVF-ET临床效果的影响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21,29(2):56-59.
[15]李彩霞.醋酸曲普瑞林注射液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21,48(5):93-96.
[16]郑会芹,裘玉勤.来曲唑联合醋酸曲普瑞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性激素水平及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8,18(12):1672-1674.
[17]陈星,侯丽辉.醋酸曲普瑞林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中的应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14-15.
[18]王秀贞.坤泰胶囊联合醋酸曲普瑞林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3):71,73.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8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