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袋鼠式护理联合婴儿抚触护理对新生儿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某院收治的20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袋鼠式护理+婴儿抚触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睡眠质量好的新生儿数量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前,两组新生儿的体质量、身长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新生儿的体质量、身长增长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开展袋鼠式护理加抚触护理能够进一步促进新生儿体格发育,提高睡眠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袋鼠式护理,婴儿抚触护理,新生儿,睡眠质量
0引言
袋鼠式护理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哥伦比亚,其最初的护理对象为早产儿。这种护理模式的核心在于让新生儿的父亲或者母亲将其拥抱在胸前,由于与袋鼠照顾宝宝的方式很相近,因此被称为袋鼠式护理[1]。这种新生儿与父/母亲之间皮肤与皮肤的接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有研究显示袋鼠式护理不仅能够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还能够促进新生儿的神经发育、体格生长,提高其睡眠质量及时间,还有利于提高免疫力,提高母乳摄入量[2-3]。婴儿抚触护理也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一种,其主要是对婴儿进行全身的皮肤接触,这种接触能够刺激新生儿皮肤的不同感受器,有利于将这种触觉刺激传入大脑,对于新生儿神经发育以及智能形成有重要帮助[4-5]。本次研究分析将袋鼠式护理联合婴儿辅助,对提高新生儿睡眠质量的作用,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某院收治20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男57例,女43例;出生日龄3~25d,平均(17.37±2.08)d;类型包括足月儿34例,早产儿29例,过期产儿37例。观察组:男54例,女47例;出生日龄4~26d,平均(17.58±1.98)d;类型包括足月儿41例,早产儿32例,过期产儿2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获得本院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体重在1500g以上;有自主呼吸;新生儿监护人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存在威胁生命安全的疾病或畸形;病情不稳定。
1.2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接受常规护理。
观察组新生儿接受袋鼠式护理+婴儿抚触护理。
(1)袋鼠式护理:要求开展袋鼠式护理的父/母亲必须身体健康,肢体灵活,无传染性疾病,胸腹部皮肤未出现破溃等异常情况。做好充分的袋鼠式护理各项准备工作,包括为双方准备独立且较为隐秘的空间。调整室内温度在26~24度。准备舒适度良好的躺椅,毛毯、脚蹬等。为新生儿更换好尿不湿。要求进行袋鼠式护理的父亲或者是母亲穿着干净且宽松的前开式衣服。护理人员协助新生儿父/母亲以舒服的姿态靠在躺椅上。这个过程中需适当的使用屏风或者围帘遮挡住父母亲暴露的身体部位,并播放轻柔的音乐。父/母亲在做好准备工作之后,护理人员将新生儿身上的包被以及衣物去除,只保留袜子、帽子,尽可能实现较多的皮肤暴露。整个过程做好与新生儿父/母亲共同配合,将新生儿放置在父母亲的胸口,将新生儿头转向左侧或者是右侧。调整新生儿姿势,确保父/母亲能够与新生儿实现眼神与语言上的交流。完成这一步骤后,护理人员使用毛毯或其他物品遮盖新生儿与父/母亲裸露的皮肤,避免受凉。整个护理过程中,随时提供给父/母亲相应的护理支持,并联合父/母亲一起密切观察新生儿的情况,一旦发现有异常,立即终止护理并告知医护人员。循序渐进延长护理时间。
(2)婴儿抚触护理:由护理人员开展抚触。做好抚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按照全身、胸膛、躯干、手臂、双手、腹部、腿部、脚部、背部,脸部的顺序进行抚触。将新生儿调整为俯卧位,护理人员自上而下对新生儿背部进行抚触,使用轻柔的力道按摩新生儿颈部的肌肉,再用指腹按压背部肌肉。调整新生儿身体,对其面部进行抚触。在开展辅助的过程中,指导父母亲也掌握抚触的方法。
1.3观察指标
两组睡眠质量比较,采用新生儿睡眠质量调查表[6]进行评定与对比,质量好的评定标准为入睡时间短,一次睡眠时间可以持续3~4h,不容易惊醒,且醒后比较安静;质量差:不容易入睡,每次睡眠时间1~2h,容易惊醒,睡醒后易哭闹。一般:介于两者之间。
两组体质量、身长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x—±s)、(%)表示,采用t、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睡眠质量比较
表1结果显示,观察组睡眠质量好的新生儿数量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两组体质量、身长比较
干预前,两组新生儿的体质量、身长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新生儿的体质量、身长增长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新生儿与父/母亲之间这种肌肤之间的接触,也有利于增进双方之间的情感互动,特别是对于母亲而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母亲的产后不良情绪,对于防止其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在开展袋鼠式护理的过程中,加强对新生儿父/母亲相关知识宣教也非常重要,包括指导新生儿父/母亲能够正确观察新生儿睡眠状态、皮肤颜色、呼吸等。对于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出生后能够与母亲尽早地进行密切接触,能有效提高新生儿安全感,也能够促使母亲尽快分泌乳汁。一项医学杂志报告研究显示,完成分娩后尽快完成母婴皮肤接触,利于促进催产素分泌、促进新生儿生命体征稳定等[7]。袋鼠式护理极大程度地帮助新生儿延长睡眠时间,这对于新生儿生长激素的分泌有重要意义。另外,有效的袋鼠式护理还可以稳定新生儿的心跳、呼吸以及血氧浓度,双方之间的皮肤接触能够减少新生儿水分以及体热的丧失,这种皮肤与皮肤之间的接触也能够改善新生儿躁动不安的状态。袋鼠式护理作为国际卫生组织认证的新生儿最佳护理模式之一[8]。双方之间的皮肤接触有利于刺激新生儿皮肤感受器经传入神经传入大脑皮层能够增强其营养性吸吮,还能够有效缓解新生儿的不安情绪,对促进睡眠有重要帮助。袋鼠式护理还能够降低新生儿神经紧张性,有利于神经递质分泌,对改善新生儿脑血流量,促进新生儿神经系统突触的形成有重要帮助。从本次研究得到的结果,可以发现采用袋鼠式护理+婴儿抚触的方式,其能够更好地提高新生儿睡眠质量,对促进新生儿的体格发育有明显作用。
对新生儿进行抚触,有利于对其皮肤进行刺激,从而促进新生儿身体的成长和神经系统的发育。特别是在新生儿脑部发育的关键时期,给予其大脑神经的中枢神经系统适当的刺激,有利于推动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对新生儿进行温柔柔和的抚摸,不仅仅是皮肤之间的触碰,更是一种温暖的传递。对于未拥有[9]。抚触不仅能够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还能够促进其智能发育,增强亲子情感。特别是在进行抚触的过程中在与新生儿目光接触时,配合温柔的音乐,能够给予新生儿足够的满足感与安全感。
出生28d内的新生儿非常脆弱,因此需要医护人员以及父母亲的加倍关心与爱护。临床中多项研究已证实,利用袋鼠式护理对于提高新生儿存活率,进一步增强新生儿与父母亲之间的情感纽带有重要作用[10]。加上婴儿抚触的方式,这种皮肤之间的接触,让新生儿与父母亲能够感受彼此的体温,帮助新生儿尽快建立起一定的安全感。在开展护理的过程中帮助新生儿获得温暖的体验可以更好地帮助新生儿呼吸,也为新生儿的听觉、触觉、前庭系统发育提供温和的刺激,有利于维持新生儿良好的生命体征,对提高睡眠质量有重要帮助,加上这种亲密的婴儿抚触,也有利于提高新生儿的食量。
新生儿由于出生之后环境改变,很容易缺乏安全感。通过开展婴儿抚触其对手部的辅助可增加其灵活反应,腿部的辅助可增加运动协调功能,腹部抚触有利于肠胃活动,脸部抚触有利于让其放松,胸部腹部有利于顺畅呼吸循环,背部抚触有利于舒缓背部肌肉。需要注意的是,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袋鼠式护理的作用,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是非常关键的,包括环境准备,物品准备以及最重要的父母亲以及新生儿的自身准备工作。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婴儿抚触的作用,每次辅助在10~15min。刚开始抚触时要注意力道。
综上所述,对于新生儿开展袋鼠式护理加抚触护理能够进一步促进新生儿体格发育,提高睡眠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丹莹.JCI标准在降低新生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16):26-29.
[2]彭东风,李飞飞,仇宁,等.救护车院际转运危重新生儿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J].中华全科医学,2023,21(5):886-890.
[3]王艳,张敏阳,王荣.基于视频咨询的延续护理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3,30(2):110-113.
[4]郭路,孔丽,邢婷婷,等.多中心协作实施新生儿抚触联合捏脊延伸护理在预防新生儿黄疸中的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23,38(1):7-11.
[5]顾婷婷,孙婷,姚丽君.结构性防护综合护理对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21):79-82.
[6]戴薇薇,王建新,陈培珍.鸟巢式护理模式对新生儿胃肠功能及产妇焦虑紧张感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2,19(31):122-126.
[7]贾艺敏,张茜,刘娟.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理念在新生儿脐带护理中的应用及对脐带脱落的影响[J].全科护理,2022,20(22):3099-3101.
[8]傅亚丽,张先红,范娟,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家庭参与式护理实践及建议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报,2022,29(14):7-11.
[9]闫俊平,李金萍,马玉蓉.“U”型鸟巢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2,29(01):159-160.
[10]苏馨,杨银凤,王丹,等.袋鼠式护理模式配合婴儿抚触在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1,16(12):1415-1417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8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