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不同 CT 图像后处理技术联合应用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效能论文

发布时间:2024-04-09 10:18:4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 CT 图像后处理技术联合应用在主动脉夹层(AD)诊断中的效能。方法: 选取 2019 年 8 月至 2021 年 8 月  该院收治的 196 例疑似 AD 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患者入院后均行 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和 AD 分型评估,以 MRI 检查结果为“金  标准”,比较不同 CT 图像后处理技术 [ 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 单项及联合应用在 AD 诊断中的效能  及对 AD 分型的检出率。结果: 196 例疑似 AD 患者,MRI 检查诊断阳性 142 例(其中Ⅰ型 25 例,  Ⅱ型 33 例,  Ⅲ型 84 例), 阴性 54 例; MPR 诊断阳性 118 例, 阴性 78 例;VR 诊断阳性 102 例, 阴性 94 例;CPR 诊断阳性 124 例, 阴性 72 例;MPR、VR 联合 CPR 诊断阳性  139 例,阴性 57 例;MPR、VR 联合 CPR 诊断 AD 的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三者单项应用,漏诊率低于三者单项应用,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r<0.05);MPR、VR 联合 CPR 对Ⅱ、Ⅲ型 AD 的检出率最高,  且其高于 MPR、VR 单项应用,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 结论: MPR、VR 联合 CPR 诊断 AD 的效能高于三者单项应用。

  【关键词】   CT;后处理技术;多平面重建;容积成像;曲面重建;主动脉夹层;效能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efficiencies of different CT image post-processing techniques in the diagnosis of aortic dissection (AD). Methods: A p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196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AD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9 to August 2021. All patients underwent C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examination and AD classification evaluation after admission. Using the MRI results as the  ‘gold standard’, the efficiencies of different CT image post-processing techniques [multi-plane reconstruction (MPR), volume rendering (VR), surface reconstruction (CPR)] in the diagnosis of AD and the detection rates of AD classification were compared. Results: Among the  196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AD, 142 cases were diagnosed as positive by MRI (25 cases of type I, 33 cases of type II, 84 cases of type III), and 54 cases were negative. MPR examination showed 118 positive cases and 78 negative cases. VR examination diagnosed 102 cases positive and 94 cases negative. CPR showed 124 positive cases and 72 negative cases. The combined examination of MPR, VR and CPR diagnosed 139 cases positive and 57 cases negative. The sensitivity, accuracy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MPR, VR and CPR combined examina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AD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three single examinations, the missed diagnosis rat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three single examinations,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0.05). The detection rate of MPR, VR and CPR combined examination for type II and III AD was the highest, it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MPR and VR single examination,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0.05). Conclusions: The efficiency of combined examination of MPR, VR and CPR in the diagnosis of AD is higher than that of single examination of the three.

  【Keywords】 CT; Post-processing technology; multi-plane reconstruction; Volume rendering; Surface reconstruction; Aortic dissection; Efficiency

  主动脉夹层(AD)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的主 动脉内膜和中膜撕裂、分离,血液流入后主动脉腔 被分隔成真腔和假腔 [1-2] 。患者常出现撕裂样持续 性疼痛,如未及时治疗,可导致夹层动脉瘤破裂出 血,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早期诊断 AD 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CT 检查具有覆盖范围大、 扫描速度快、可重复强等优点,适用于 AD 急诊检查,而基于服务器的 CT 图像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等。其中 MPR 可进行多方位图像重建,有利于确定病变位置;VR 可通过三维显示复杂结构,增强图像的立体感,能够清晰显示心血管、骨骼系统结构; CPR 可将重叠、扭曲的血管显示于同一平面,清晰呈现血管走向 [3-4] 。本文分析不同 CT 图像后处 理技术联合应用在 AD 诊断中的效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8 月至 2021 年 8 月本  院收治的 196 例疑似 AD 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  入标准:因突发性撕裂样胸痛、胸闷、气短等症状  来院就诊;存在高血压病史或血压测量值高于正常  范围;无 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禁忌证。排  除标准:对造影剂过敏;合并感染性疾病;合并免  疫系统疾病;精神异常,依从性差;合并肝、肾功  能障碍;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其中男115例, 女81例; 年龄 25~62 岁, 平均(42.38±5.12) 岁; 体质量指  数 20.3~25.5 kg/m2 ,平均(23.12±1.03)kg/m2 ;基  础疾病:高血压 112 例,冠心病 58 例。

  1.2   方法

  1.2.1   CT 检查   采用飞利浦 X 射线 CT 设备,患者  取仰卧位, 扫描范围为胸廓入口至耻骨联合下缘, 设  置扫描参数: 管电压 120 kV, 管电流 180~300 mA, 层厚 5 mm, 层距 3~5 mm, 矩阵 400 ×400,螺距  1.375。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 60~90 mL 碘  海醇注射液 [ 通用电气药业(上海)有限公司,国  药准字 H20000600,200 mL  ∶ 70 g], 注射速率为  3~5 mL/s,对主动脉感兴趣区进行智能追踪,于患  者一次屏气期间完成扫描,扫描时间为 7~10 s。

  扫描结束后将扫描数据进行重建,重建层厚  0.625 mm, 将数据传送至 AW4.4 高级图像处理工作  站,采用 MPR、VR、CPR 等后处理技术处理图像。 1.2.2   MRI 检查   采用飞利浦 Achleva 1.5T 超导型  磁共振成像系统和体外线圈,患者取仰卧位,设置  扫描参数:层厚 3.0 mm, 层距 1.0 mm, 对患者胸  腹部行横断面 T1 加权成像(T1WI)、T2 加权成像  (T2WI)、液体抑制反转恢复(FLAIR) 序列扫描, 然后行矢状位 T2WI 扫描,扫描结束后经肘静脉注  入 12 mL 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广州康臣药业有限公  司,  国药准字 H10950271,  12 mL   ∶ 5.63 g)进行  增强扫描,观察主动脉腔内血流情况。

  1.2.3   AD 分型评估    根据 DeBakey 分型标准判 断 [7] , Ⅰ型:夹层起始于升主动脉,病变累及主动脉弓、降主动脉或腹主动脉;Ⅱ型:夹层起始于升主动脉,病变局限于升主动脉;Ⅲ型:夹层起始于降主动脉,病变累及降主动脉和(或)腹主动脉。

  1.3   观察指标   (1)统计 MRI 检查结果。(2)  以 MRI 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 CT 图像后 处理技术单项及联合应用诊断 AD 的结果。(3)  比 较不同 CT 图像后处理技术单项及联合应用诊断 AD 的效能。(4)比较不同 CT 图像后处理技术单 项及联合应用对 AD 分型的检出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 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r<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RI 检查结果    196 例疑似 AD 患者,阳性  142 例(其中Ⅰ型 25 例, Ⅱ型 33 例, Ⅲ型 84 例), 阴性 54 例。

  2.2   不同 CT 图像后处理技术单项及联合应用在 AD 诊断中的结果比较   MPR 诊断阳性 118 例,阴 性 78 例; VR 诊断阳性 102 例,阴性 94 例; CPR 诊断阳性 124 例, 阴性 72 例; MPR、VR 联合 CPR 诊断阳性 139 例,阴性 57 例。见表 1。

\

  2.3   不同 CT 图像后处理技术单项及联合应用在 AD 诊断中的效能比较   MPR、VR 联合 CPR 诊断 AD 的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三者单 项应用,漏诊率低于三者单项应用,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r<0.05)。见表 2。

\

  2.4   不同 CT 图像后处理技术单项及联合应用对  AD 分型的检出率比较   MPR、VR 联合 CPR 对Ⅱ、 Ⅲ型 AD 的检出率最高,且其高于 MPR、VR 单项  应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见表 3。

\

  3  讨论

  AD 的发病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遗传性血管病变等因素有关 [5] 。该病进展迅速,且病死率高,需早期诊断,可为后续制订有效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CT 检查是目前临床诊断 AD 的常用手段,可准确显示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血管的受累情况 [6-7]。CT 图像后处理技术中的 MPR 可从原始横断面图像获取相应组织器官任意层面的图像, 能够明确颅底、 纵隔、血管等解剖结构复杂部位的病变性质和范围; CPR 适用于展示血管、支气管等曲面结构的器官全  貌; VR 通过调整图像的亮度,可将图像标示色彩, 根据不同成像组织的 CT 值范围,形成不同器官的  组合立体图像 [8]。

  本研究结果显示,MPR、VR 联合 CPR 在 AD  诊断中的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三者  单项应用,漏诊率低于三者单项应用。分析原因为  AD 撕裂内膜走行方向迂曲,传统横断位、 矢状位  及冠状位扫描常无法有效显示其全貌。而 MPR 能  够从多个方位显示血管解剖关系,可清晰显示真假  腔情况;VR 可立体显示重叠组织结构、血管走行  及血管腔,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形态、内膜片长度  及解剖关系;CPR 通过选择感兴趣区勾勒血管形  态,可有效消除血管重叠产生的混淆,有利于准确  评估血管腔内外病变及血管分支受累情况 [9]。因此, MPR、VR 联合 CPR 可有效弥补单项应用的不足, 从而提高诊断效能。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MPR、VR 联合 CPR 对 Ⅱ、Ⅲ型 AD 的检出率最高,且其高于 MPR、VR 单项应用。分析原因为 MPR、VR 联合 CPR 可利用 曲面截取三维数据,将走行弯曲的血管拉进一个平 面内,从而有效显示血管腔内结构,准确判断夹层 累及范围 [10]。

  综上所述,MPR、VR 联合 CPR 诊断 AD 的效能高于三者单项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光明,徐吉雄 .  多排螺旋 CT 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20):35-36.

  [2]     张志,徐妍妍,闫圣涛,等 . 平扫 CT 在急诊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J].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7,31(4):203-206.

  [3]    刘志斐,任东萍,张尚明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 CT、超声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 ,6(16):  113-115.

  [4]    侯建平,赵杰 . 128 层螺旋 CT 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应用 [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 15(15):1949-1951.

  [5]    杨瑞宝,陈晶,何占平 . CT 扫描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口检出率的影响研究 [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2): 251-254.

  [6]     武宝华,田宏哲,习羽,等 . 64 排 CTA 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DeBakey  Ⅰ - Ⅲ型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J]. 中国 CT 和 MRI 杂志,2015(10): 57-60.

  [7]     郭年君 . 64 排 MSCT 在基层医院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价值研究 [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5(21): 201-202.

  [8]     施勤 . 探讨多层螺旋 CT 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 [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5(9): 195-196.

  [9]    刘文冬,刘斌,吴礼明,等 . 多层螺旋 CT 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口的诊断价值 [J]. 安徽医学,2020,41(4): 399-402.

  [10]   徐光明,徐吉雄 . 多排螺旋 CT 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5(20) :35-3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711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