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淋巴细胞计数(LY)、C-反应蛋白(CRP)、LY/CRP(LCR)比值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3月至9月期间东莞东华医院收治的9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肺炎组,并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将肺炎组96例患儿分为轻症组[58例,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6分]和重症组(38例,CPIS评分>6分),将同期于医院体检的96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组。比较健康组和肺炎组、轻症组和重症组研究对象外周血LY、血清CRP、LCR比值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LY、血清CRP、LCR比值对肺炎支原体肺炎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肺炎组儿童外周血LY、LCR比值低于健康组,血清CRP高于健康组;轻症组患儿外周血LY、LCR比值水平高于重症组,血清CRP水平低于重症组(均<0.05);ROC曲线显示,LCR比值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严重程度ROC曲线AUC为0.741,高于LY和CRP比值的0.623、0.638(均<0.05)。结论与轻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相比,重症患儿LY、LCR比值水平更低,CRP水平更高,外周血LY、血清CRP、LCR比值对于肺炎支原体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LCR比值的诊断价值最高。
【关键词】肺炎,肺炎支原体,淋巴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淋巴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比值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具有传染性、好发于儿童的下呼吸道感染疾病,主要病因是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呼吸道,通过黏附呼吸道黏膜释放有毒物质,进而损伤下呼吸道,诱发机体免疫反应,临床表现为乏力、干咳,严重者常伴随发热、胸痛等,可能对全身多脏器造成损伤。肺炎支原体肺炎早期表现缺乏特异性,致使该病的早期误诊率较高,因此,寻求对肺炎支原体肺炎具有诊断价值的标志物至关重要。淋巴细胞计数(LY)可直接反映机体免疫功能,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通常会伴随免疫功能紊乱,有研究指出,淋巴细胞水平与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1]。C-反应蛋白(CRP)为急性时相蛋白的一种,可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程度,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部炎症程度与病情进展密切相关[2]。LY/CRP(LCR)比值是一项反映机体炎症水平的新型标志物,起初常用于反映癌症患者的炎症反应水平,与癌症患者的预后有关[3]。FRANCISCO等[4]在一项关于中国新冠肺炎的研究荟萃中指出,LCR可反映全身炎症反应,对6项研究、628例患者调查结果显示,LCR值与新冠肺炎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对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但LCR比值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报道较为缺乏,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外周血LY、血清CRP、LCR比值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3年3月至9月期间东莞东华医院收治的9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肺炎组,并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参照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5],重症:CPIS评分>6分,轻症:CPIS评分=6分]将肺炎组96例患儿分为轻症组(58例)和重症组(38例),将同期于医院体检的96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组。健康组中男患儿54例,女患儿42例;年龄2~14岁,平均(7.25±2.95)岁;肺炎组中男患儿48例,女患儿48例;年龄2~12岁,平均(6.60±2.75)岁。轻症组中男患儿28例,女患儿30例;年龄2~12岁,平均(6.56±2.65)岁。重症组中男患儿20例,女患儿18例;年龄2~12岁,平均(6.75±2.81)岁。3组患儿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可比。肺炎组患儿纳入标准:①符合《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15年版)》[6]中相关诊断标准;②年龄2~12岁;③临床检查确诊。排除标准:①合并哮喘、肺结核、支气管炎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②合并肺炎支原体以外的病原菌感染;③合并感染、免疫系统疾病;④合并高乳酸血症、脓毒血症;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⑥近3个月使用过激素、免疫抑制剂。本研究经过东莞东华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检测方法采集两组患儿外周血5 mL,一部分血样采用全自动细胞计数仪(美国Bio-Rad,型号:TC20)测量LY水平;另一部分血样经离心(转速3 500 r/min,半径8 cm,时间15 min)取上层清液,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试剂盒来源于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计算LCR比值,LCR比值=LY/CRP。
1.3观察指标①比较肺炎组与健康组儿童外周血LY、血清CRP、LCR比值水平。②比较轻症组与重症组患儿外周血LY、血清CRP、LCR比值水平。③根据轻症组与重症组患儿外周血LY、血清CRP、LCR比值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LY、血清CRP、LCR比值对于肺炎支原体肺炎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均使用S-W法检验证实服从正态分布,以(x±s)表示,采用t检验。通过ROC曲线分析外周血LY、血清CRP、LCR比值对于肺炎支原体肺炎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以<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肺炎组与健康组儿童LY、CRP、LCR比值水平比较肺炎组儿童外周血LY、LCR比值低于健康组,血清CRP水平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1。
2.2轻症组与重症组患儿LY、CRP、LCR比值水平比较轻症组患儿外周血LY、LCR比值水平高于重症组,血清CRP水平低于重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2。
2.3 LY、CRP、LCR比值对肺炎支原体肺炎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ROC曲线显示,LCR比值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严重程度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741,高于LY和CRP的0.623、0.6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3、图1。
3讨论
肺炎支原体入侵机体后,会激活中性粒细胞,使其发生局部浸润,产生吞噬病原体反应,从而引起大量T淋巴细胞被激活释放,进一步导致淋巴细胞受损凋亡,破坏淋巴细胞亚群稳态。同时,肺炎支原体会吸附于上皮细胞表面吸收营养物质,其产生的代谢物质会损害细胞抗原,诱导B淋巴细胞引发炎症反应。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症状严重,病程迁延,可出现胸腔积液、坏死性肺炎、肝功能异常、脑炎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危害儿童健康,故探究早期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标志物十分必要[7]。
患儿在受到肺炎支原体入侵后,机体会发生炎症反应,并且肺炎支原体会通过黏附并侵害呼吸道上皮细胞,感染机体的免疫系统而导致机体患病。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是体积最小的白细胞,由淋巴器官产生,主要参与适应性免疫,在机体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其可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在外周血循环中分别约占70%和30%,LY代表血液白细胞中淋巴细胞的含量,常用于诊断感染性疾病。感染肺炎支原体后,淋巴细胞因为支原体的免疫黏附和代谢产物损伤引起表达抑制、活性下降,最终导致大量淋巴细胞快速发生凋亡,导致LY水平低于正常值,而重症患儿通常伴随着体质差、肺部感染面积大等情况,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更严重,故而轻症组LY水平高于重症组[8]。彭力等[9]研究指出,外周血LY水平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严重程度。CRP是最常用的炎症标志物之一,机体发生炎症或组织损伤时,在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下,由肝细胞及时生成C-反应蛋白,并且迅速升高,其可以激活补体并加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而起调理作用,从而清除入侵机体的病原微生物和损伤、坏死、凋亡的组织细胞,协同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CRP水平在炎症、创伤、感染发生后快速升高,可灵活反映机体炎症状态,在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数小时后会出现急剧上升,且上升幅度与感染程度密切相关[10]。翁翠琦等[11]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研究中发现,血清CRP水平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病情严重程度高度相关。LCR比值可同时反映机体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有研究发现,LCR比值与新冠肺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12]。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体内发生炎症反应,免疫功能较差,因此LCR比值降低,且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炎症反应程度更高,免疫功能受到影响更大,故而LCR比值低于轻症患儿。本研究结果显示,肺炎组儿童外周血LY、LCR比值低于健康组,血清CRP高于健康组,轻症组患儿外周血LY、LCR比值水平高于重症组,血清CRP水平低于重症组,提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LY、血清CRP、LCR比值水平与健康儿童相比存在差异,且患儿疾病越严重,指标变化水平越显著,机体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之间的平衡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ROC曲线结果显示,LCR比值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严重程度的ROC曲线AUC为0.741,高于LY和CRP比值的0.623、0.638,LCR比值的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最高,提示外周血LY、血清CRP、LCR比值对于肺炎支原体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且LCR比值的诊断价值最高。说明机体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之间的平衡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分析原因可能在于,重症患儿肺炎支原体载量更高,会造成更严重的炎症反应及免疫反应,对淋巴细胞损伤程度更高,表现为LY水平更低、CRP水平更高,而这一改变会在LCR比值水平上体现得更明显。徐凯等[13]曾在研究中指出,与LY、CRP相比,LCR比值的准确度和敏感度更高,本文研究结果与其一致。
综上,与轻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相比,重症患儿LY、LCR比值水平更低,CRP水平更高,外周血LY、血清CRP、LCR比值对于肺炎支原体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且LCR比值的诊断价值最高,但关于LCR比值诊断肺炎支原体患儿的报道较为缺乏,未来还需进行更多的研究验证本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1]郑肖瑾,陈江,卓珠琳,等.血清lncRNA GAS5水平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3,22(18):1983-1987.
[2]彭效芹,苏国德,卢太苓,等.外周血WBC、ESR、CRP水平对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并发肝损害的预测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3,44(3):346-350.
[3]杜磊,马富平,晁延军,等.淋巴细胞和C-反应蛋白比值在肝内胆管癌根治性手术预后中的意义[J].肝胆胰外科杂志,2021,33(9):528-532.
[4]FRANCISCO,A L.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and lymphocyte-to-C-reactive protein ratio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A meta‐analysis[J].J MedVirol,2020,92(10):1733-1734.
[5]王亚通,张东霞,丁雪辉,等.肺炎支原体肺炎外周血淋巴细胞CD3+HLA-DR+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关系研究[J].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23,11(1):53-55.
[6]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15年版)[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5,30(17):1304-1308.
[7]田伟,梁淳,宋亚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microRNA-21和microRNA-221水平变化及与炎症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1,31(19):19-24.
[8]林健楠,姚欢银.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补体C4和乳酸脱氢酶的测定及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22,37(17):3157-3160.
[9]彭力,钟礼立,黄振,等.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1,23(1):74-77.
[10]杨洁,李静.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严重程度与外周血D-二聚体、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相关性[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2):362-364.
[11]翁翠琦,陈玉梅,蒋蕾,等.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血清CRP、PCT、ESR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2,32(8):1220-1223.
[12]TAYIBE B,SERDAR D,CABALAK M,et al.Lymphocyte-to-C-reactive protein ratio may serve as an effective biomarker to determine COVID-19 disease severity[J].Turkish J Biochem,2020,46(1):21-26.
[13]徐凯,文刚,李瑞,等.淋巴细胞与C-反应蛋白比值对消化系统肿瘤预后价值的研究进展[J].国际肿瘤学杂志,2022,49(10):627-62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6422.html